中学信息技术会考的几点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新课改后,信息技术已成为会考考察科目之一,加快信息技术科目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普及。经过这几年反思,作者发现重视不够,考察内容单一,内容陈旧是信息技术会考面临的主要问题,给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会考 教学反思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计算机会考不受重视,考察内容单一、陈旧的问题几乎很难通过单一技术举措加以解决。但对中学信息技术会考的反思对教学的启发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使日常教学目标和任务更清晰和明确。
  一、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考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信息技术课是高中课程的一部分,是会考考察的课程之一,但由于在高考中不占分值,很难得到学生、学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体现在会考中就是走过场,监考不严。这是海南省部分地区信息技术会考面临的最严重问题。领导不重视,学校不重视,高考又不考使得计算机会考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对实际计算机教学帮助不大,更无法发挥会考对教学方向、重点的引导。
  2.考察内容单一
  信息技术是一项应用性技术,注重实践性,强调学生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而会考考察内容单一,大多是概念性、理论性内容,应用型试题较少,分值比重较低。实践性是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的能力,若过度考察理论性知识,则会使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重点都放在理论上,而忽视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背离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1]。
  3.考察内容陈旧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有自身的特殊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技术更新换代快,但会考存在考察内容陈旧,甚至已被淘汰的技术或知识,不能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既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的提高,又不利于培养学生更新知识的意识,给信息技术课发展带来长远伤害。
  二、针对会考中出现的问题,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会考中出现的问题,除了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外,还需要一线教师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具体应对策略,避免会考对信息技术教学造成过度的消极影响。
  1.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开展要立足学生,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始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我们才能在教学进程的把握上得心应手,才能做到教学重点和方向的及时迁移[2]。具体方法如下,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初步调查;在教学过程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2.实施差异化教学
  不同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和生理特性是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最大障碍。由于个性化差异的存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形成的感受、体验和认知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老师不能克服教学整体的求同性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那么学生将逐步丧失信息技术学习动力,甚至厌学。老师应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有清晰认识,正视学生天赋的差别,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分层分类完成后,针对个性化问题,老师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和方向;针对普遍性问题,老师可统一讲授和解答。实施差异化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特质制定相应标准,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进行分组教学,让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带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3]。此外,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人多时少的限制,这是差异化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差异化教学应以基本理论和知识讲授为主,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答疑难问题,普遍性问题统一解决,个性化问题单独解决。在辅导个别同学的基础上,督促其他学生练习,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多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和练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3.培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组织学生到现场观摩机器人比赛,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积极地勤学苦练。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信息技术相关比赛,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弥补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的不足。并且,参加信息技术比赛不仅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实践活动是学生重新发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在观众的掌声中进一步肯定自身天赋,然后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促进自身人格完善,甚至把信息技术学习嵌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所以,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得到认可和快乐,让信息技术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此外,应开辟一些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尤其信息技术比赛结束后,让参赛学生介绍自己的体验和收获,引发其他学生的参与兴趣。
  尽管信息技术会考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其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如普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一线普通教师无法决定考试内容、考察方向、考察重点,但我们应采取一定措施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丽珍,刘志华.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J].教育探索,2003.3.
  [2]徐承芸,王雅乐.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点滴[J].江西教育,2004.4.
  [3]陈前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估[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领导人的顶层设计,使中国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致富过程中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成为当前中国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如何消灭贫穷和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
摘 要: 国家助学资源作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强有力国家政策,作用非比寻常,故而在助学资源的配置管理上需要额外关注,本文通过对当下助学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性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助学资源 配置现状 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的加大与社会职位向高端化发展,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社会对大学生乃至更高等知识分子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高昂的
摘 要: 多年来,引黄灌区受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水利建设只有投入,不讲产出,只重视社会效益,很少计算经济效益,忽视自我良性发展,没有形成扩大再生产的良性运行机制。作者结合东营市宫家引黄灌区实际对灌区今后发展之路与运行管理模式加以分析并提出措施。  关键词: 引黄灌区 产业化 生存 发展  一、引黄灌区建设及发展状况  笔者以东营市利津县宫家引黄灌区为例,将引黄灌区建设及发展运用情况,简要地予以说明
一、引言  跳远是一项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大强度的运动项目,一名优秀的跳远运动员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技术和优良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表现自己的最高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赛时助跑和踏板起跳时的心理状态,即心理素质的反映。跳远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在重视技术的同时,教练员和运动员往往忽视心理因素的方面。美国格鲁波先生在1984年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