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写乡愁各臻其妙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愁”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情感形式,“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台湾的乡愁诗在台湾文学中独具特色,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乡愁文学的传统,又在内容和写作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为数众多的台湾乡愁诗中,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乡愁》成为当代怀乡诗的经典;而舒兰的《乡色酒》则是台湾乡愁诗的拔萃之作。
  一、余光中:伤感缠绵式的吟唱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的《乡愁》用托物寄情的手法,将“乡愁”这一抽象的情感寄于具体可感的物象之中,使之成为具有现代乡愁的意象,以表达思乡怀亲恋国的哀伤感情。这首诗从母爱、爱情、思乡怀国的角度写乡愁,由故乡亲人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思;时空的隔离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步步升华,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传统的民族感情。从艺术上看,这首诗既具有古典诗的含蓄凝练,民歌的重章叠唱的节奏,又有西方现代派诗崇尚意象、暗示的技法。它是明白晓畅的,又是含蓄深沉的;它是单纯简练的,又是丰富深厚的;它深得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与意趣,又具有现代意识和技巧。余光中的《乡愁》恰似一个中西合璧的宁馨儿,让人从内心生出爱意。
  二 、席慕蓉:悠遠乡愁的倾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对遥远古老的故土,诗人总有一种惆怅的思归之心,总有一股浓郁的思乡之愁。这首诗依次写故乡月夜的笛、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绵长的思念,表达出自己的思乡之愁。诗人写由月夜清脆悠扬的笛声想到故乡的歌,写由故乡模糊的面貌引起内心的怅惘,写离别播下一粒乡愁的种子,后来长成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衰老的树,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忧伤缠绵的基调,创构了一个深幽、悠远的意境。席慕蓉的《乡愁》犹如一支洞箫,其音律的沉缓凝重悠远久久的萦绕读者的耳际;席慕蓉的《乡愁》宛若一枝独具风姿的奇葩,其语言的平易优美、比喻的新颖奇异,让人叹赏不已。
  三、 舒兰:真挚缱绻的心灵抒发
  三十年/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诗人是在江苏度过童年和少年的,童年、少年月圆人也圆的日子,在三十年后隔海追忆萦怀,便产生了无限乡愁。诗人独特的思乡之心虽也借圆月、柳树、椰树这些物象来表现,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愁虽也借浓烈“乡色酒”来类比,但主要是将思乡的愁情郁结寄之于心灵的抒发之中。《乡色酒》是舒兰用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谱写的心灵之曲,读之真挚感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绘本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形式,绘本教学注重绘本中的语言和情感的挖掘。如能充分挖掘绘本中的艺术审美教育价值,与其他艺术形式间的同构,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绘本教学,从而让幼儿在艺术同构的绘本教育中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本文以绘本《小丑鱼》为例,从“解读绘本、挖掘价值;丰富体验、多元同构;喜悦收获、艺术升华”三个方面,阐述探索艺术同构班本化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字】 艺术同构;
家是远航的船,良好的家风就是船上的帆;家是美丽的花,良好的家风就是花朵的根;家是广阔的天,良好的家风就是天边的月。  ——题记  时间正在悄悄地流逝,而我们正如小草一样快乐成长。在成长的旅途中,都曾经经历过风风雨雨。但在我心里,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这,便是——家风。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而我的家风——與书为伴。总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作文书,我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每天
为了让课程游戏化尽快落地生根,引领教师们快速成长,促进幼儿园“崇劲尚美”文化尽快形成,从内化理念、沉浸教研、项目推进三方面促进教师成长,从梳理整合资源、重构课程框架入手丰富“劲·美”体验式课程。  一、博学之,内化游戏理念  1.阅读丰润内涵  幼儿园要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师读物,园内图书及学前教育类杂志能充分满足教师阅读需要。除共读研讨外,教师们在阅读之后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工作日期间每周一篇,暑假里
【摘 要】 科学是一门实证主义哲学,科普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强,遇到新鲜的事物喜欢问“为什么”。顺应孩子的天性,重视孩子的科普探究精神和兴趣培养。结合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巧用乡土科普资源,从中寻找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教育内容,通过对孩子的兴趣引领、问题导向等方法,通过大自然课堂活动、对比实验等途径,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彰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以及全社会更加重视起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比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开展行为训练课是一项教育效果优异的课程。但是从行为训练课程的开展现状来看,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些问题入手,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以期可以促进我国小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能够灵活运用文字,利用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挖掘语文教材,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只有对语文教材进行精心研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课上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只有自
【摘 要】 研究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绘画投射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借此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主要应用绘画投射的方法突出心理辅导的作用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绘画投射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通过绘画投射技术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绘画投射技术;心理辅导;技术应用  研究工作的开展将结合绘画投射技术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
小明的粗心大意让父母和老师头疼。这天,小明因为自己的马虎在考试中丢掉了很多分数,他害怕受到父母的批评,于是便磨磨蹭蹭地往家走。走在半路上,他发现了一棵大树旁边有一个大洞,他好奇地探了探脑袋,突然之间他感到眩晕,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他发现眼前的世界变样了。  像棒棒糖一样的树木、似巧克力一样的房屋等,小明被这个多姿多彩世界深深地吸引着。但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世界里的动物怎么跟他之前看见的动物
【摘 要】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花香,花笑西园。春天不是读书天:宁梦蝴蝶,与花同眠……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企鹅班的孩子们走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感知春天、体验春天、拥抱春天。赏花、识花、绘花、种花,与花儿一起游戏……孩子们在“春天的花”系列活动中收获了知识、亲情、友情,更重要的是在美丽的春天里留下了一段珍贵的成长记忆!  【关键词】 春天;大自然;花朵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好习惯,益终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都非常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在班级中,总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因素影响而落后于其他学生,由此形成了“后进生”这个群体。要转化这个“弱势群体”,只有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德育先行——最鲜活的教材  1.充分做好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