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坚持“以生为本”,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而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活动、有效地完成任务,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
【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研究;小组合作;故事表演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探究、观察、体现、讨论以及任务型教学等教学理念,我作为一位教师,既身兼学校英语科科组长,又要带好一个生本实验班,通过几年的实验革新,积极尝试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小组合作的新型式教学,快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下面就以我实验班的英语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以生为本,让英语课堂插上翅膀,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来做主。
一、充分发挥前置性小研究的作用
新课标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就可以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授新课之前,我都会先布置预习,根据他们的预习内容,我会设计好一份“前置性小研究。”例如,我在教学开心版英语Book8 Unit4 Feeling Excited 时。设计了这样的前置小研究:同学们,除了本课的Feeling words, 你还会哪些?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好并与同学们分享。
第二天课上,让小组里进行讨论,互相分享互相学习自己收集的单词。由于单词是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的。他们在堂上很乐意去分享,去传授。在分享时,同学们滔滔不绝,一旦学生说的句子好,我就对他大张旗鼓地表扬一番。那他们更有自信,促进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的努力而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再受到教师的表扬,能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预习习惯吗?通过预习,老师上课的效率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感也增强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都已经自主完成了,课堂重点就放在“解疑答惑”上,做到了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树立共同的学习目标后的共同学习。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要针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语言的表述,所以小组学习十分有必要,它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1.合理分组。在我的实验班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将全班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首先是选好组长。因为组长是一组当中的最高领导人,他的能力、态度决定这个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氛围等。组长要在全班进行推选,这样才有威信,有利于组长开展工作。二是把剩下的同学分为5个层次(可以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个层次),基本按照学习成绩和态度进行分。把每个层次的人分别分到各组内。例如,以一个班分8组为例,把上层的每个组分一人,下层的每个组分一人,如此类推。要考虑男女的均衡。三是优化组内的互帮。我把各人编号,1号为组长,1、2、3号为比较好的同学,4、5、6号为稍微差些的同学。在平时学习,听写,背书中,为了充分发挥互助作用。我要求1号负责6号,2号负责5号,3号负责4号。这样不但发挥了互组作用,还让知识点落实了。
2.在堂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高年级的课堂上免不了有写作课。但以往一提起上写作课,同学们往往提不起精神,学生不知从何入手。针对这一点我把小组合作活动贯穿整个写作课。写作前小组讨论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如:写一篇Feeling为题的作文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这一话题,在脑海中寻找有关信息:sad/excited/happy/scared/tired等,go on vacation,take photos,shop for clothes,eat much tasty food,a great day等,把有关的重要词汇和关键词都记录下来。学生可以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写。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又例如写Holiday为题的作文时,我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讨论,要求人人至少两句话,句子不能重复。下层生由优等生带动。组长负责把组员说的句子一一记录。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指导者,监控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并以讨论与谈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讨论完毕后,学生开始根据收集的句子写初稿。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伴之间的讨论和修改,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写出的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合理。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引导学生并提供适时的、必要的帮助。最后相互传阅,班上展示。提出意见。
这样的写作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会话环境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遵循“大表演——小认知——勤熟悉——真感受”的教学途径
“大表演”指小学的生本英语以课本剧的学习和表演为中心。在前置性预习时,学生先学课本剧,为表演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学习和表演课本剧。在对原文表演完后,小组合作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改编、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进行整合或拓展表演。在这一遍一遍的表演中,学生自然地学会英语,熟悉英语。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勤熟悉”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语言知识,而且大多能脱口而出,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运用,而淡化了語法讲解,这就是“小认知”。而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这就是“真感受”。的确,每次我惊讶于学生们超常的编剧才华,灵活的运用能力及大方的表演风格。同学们把每个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表现出在传统课堂上少见的主动、自信、合作和创造。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做主。
每堂表演课学生都是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内表演,到教室前面表演。整个课堂,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站在教室的角落里,站在旁观者的位置,而把尽可能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就连最后对小组评分的环节也交由学生完成,学生的评价不比老师差,只有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些帮助。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时代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会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耳朵、眼睛和嘴巴,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努力为他们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学生是聪明的,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见解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舞台。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才能插上翅膀,飞起来、活起来。
【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研究;小组合作;故事表演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探究、观察、体现、讨论以及任务型教学等教学理念,我作为一位教师,既身兼学校英语科科组长,又要带好一个生本实验班,通过几年的实验革新,积极尝试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小组合作的新型式教学,快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下面就以我实验班的英语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以生为本,让英语课堂插上翅膀,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来做主。
一、充分发挥前置性小研究的作用
新课标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就可以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授新课之前,我都会先布置预习,根据他们的预习内容,我会设计好一份“前置性小研究。”例如,我在教学开心版英语Book8 Unit4 Feeling Excited 时。设计了这样的前置小研究:同学们,除了本课的Feeling words, 你还会哪些?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好并与同学们分享。
第二天课上,让小组里进行讨论,互相分享互相学习自己收集的单词。由于单词是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的。他们在堂上很乐意去分享,去传授。在分享时,同学们滔滔不绝,一旦学生说的句子好,我就对他大张旗鼓地表扬一番。那他们更有自信,促进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的努力而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再受到教师的表扬,能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预习习惯吗?通过预习,老师上课的效率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感也增强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都已经自主完成了,课堂重点就放在“解疑答惑”上,做到了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树立共同的学习目标后的共同学习。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要针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语言的表述,所以小组学习十分有必要,它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1.合理分组。在我的实验班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将全班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首先是选好组长。因为组长是一组当中的最高领导人,他的能力、态度决定这个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氛围等。组长要在全班进行推选,这样才有威信,有利于组长开展工作。二是把剩下的同学分为5个层次(可以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个层次),基本按照学习成绩和态度进行分。把每个层次的人分别分到各组内。例如,以一个班分8组为例,把上层的每个组分一人,下层的每个组分一人,如此类推。要考虑男女的均衡。三是优化组内的互帮。我把各人编号,1号为组长,1、2、3号为比较好的同学,4、5、6号为稍微差些的同学。在平时学习,听写,背书中,为了充分发挥互助作用。我要求1号负责6号,2号负责5号,3号负责4号。这样不但发挥了互组作用,还让知识点落实了。
2.在堂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高年级的课堂上免不了有写作课。但以往一提起上写作课,同学们往往提不起精神,学生不知从何入手。针对这一点我把小组合作活动贯穿整个写作课。写作前小组讨论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如:写一篇Feeling为题的作文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这一话题,在脑海中寻找有关信息:sad/excited/happy/scared/tired等,go on vacation,take photos,shop for clothes,eat much tasty food,a great day等,把有关的重要词汇和关键词都记录下来。学生可以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写。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又例如写Holiday为题的作文时,我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讨论,要求人人至少两句话,句子不能重复。下层生由优等生带动。组长负责把组员说的句子一一记录。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指导者,监控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并以讨论与谈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讨论完毕后,学生开始根据收集的句子写初稿。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伴之间的讨论和修改,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写出的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合理。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引导学生并提供适时的、必要的帮助。最后相互传阅,班上展示。提出意见。
这样的写作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会话环境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遵循“大表演——小认知——勤熟悉——真感受”的教学途径
“大表演”指小学的生本英语以课本剧的学习和表演为中心。在前置性预习时,学生先学课本剧,为表演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学习和表演课本剧。在对原文表演完后,小组合作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改编、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进行整合或拓展表演。在这一遍一遍的表演中,学生自然地学会英语,熟悉英语。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勤熟悉”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语言知识,而且大多能脱口而出,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运用,而淡化了語法讲解,这就是“小认知”。而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这就是“真感受”。的确,每次我惊讶于学生们超常的编剧才华,灵活的运用能力及大方的表演风格。同学们把每个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表现出在传统课堂上少见的主动、自信、合作和创造。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做主。
每堂表演课学生都是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内表演,到教室前面表演。整个课堂,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站在教室的角落里,站在旁观者的位置,而把尽可能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就连最后对小组评分的环节也交由学生完成,学生的评价不比老师差,只有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些帮助。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时代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会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耳朵、眼睛和嘴巴,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努力为他们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学生是聪明的,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见解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舞台。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才能插上翅膀,飞起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