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1和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8493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Ea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Eag1和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二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结直肠癌组织标本7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2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73例结直肠癌组织、25例结直肠腺瘤和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Eag1、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Eag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中的阳性率为86.30%(63/73),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的20.00%(5/25)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的10.00%(1/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39,P<0.001; χ2=24.874,P<0.001);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中的阳性率为89.04%(65/73),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的56.00%(14/25)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的30.00%(3/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0,P<0.001; χ2=16.911,P<0.001)。Eag1与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c=0.580,P=0.010;c=0.669,P<0.001)。RT-qPCR检测结果表明Eag1和VEGF的mRNA在结直肠癌组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0±0.34、3.14±0.44,在结肠腺瘤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2±0.22、1.61±0.15,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16、1.00±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546,P=0.014;F=5.363,P=0.02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的相对表达量约为正常结直肠黏膜中表达量的4.50倍(t=31.851,P=0.003)和3.14倍(t=6.870,P=0.014)。Eag1、VEGF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F=840.725,P<0.001;F=102.950,P<0.001)、浸润深度(t=4.754,P<0.001;t=8.557,P<0.001)、Duke分期(F=179.902,P<0.001;F=55.911,P<0.001)和淋巴结转移(t=20.337,P<0.001;t=25.218,P<0.001)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t=0.196,P=0.845;t=0.534,P=0.595)、性别(t=0.409,P=0.684;t=1.078,P=0.285)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Eag1、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有利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预防HPV感染的HPV疫苗接种已经成为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实施应用。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已成为HPV相关疾病研究的热点。
乙醇是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乙醇引起食管癌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乙醇代谢产物乙醛的直接致癌作用、乙醇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多态性、活性氧的致癌作用、乙醇引起的营养物质代谢紊乱、乙醇与烟草的协同作用。
液体活检已在恶性肿瘤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外泌体等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上皮性卵巢癌的检测、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判断患者预后、评估化疗药物耐药性等,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实现上皮性卵巢癌的精准医疗。
期刊
小细胞肺癌(SCLC)易发生早期复发转移与许多基因改变相关。由DLL3抗体Rovalpituzumab和细胞毒药物Tesirine组成的药物ROVA-T通过与DLL3结合后释放Tesirine达到杀伤肿瘤的作用;Nfib通过改变染色体的结构促进SCLC的转移;PRAP、EZH2和Wee1抑制剂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来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伊匹单抗和纳武单抗联合用药能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肾癌患者列为观察组,另外纳入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外周血MMP-9及TIMP-1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表达[(461.7±53.6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共111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取其肿瘤组织及相关正常黏膜组织为标本,应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COBRA)检测RASSF2A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甲基化状态,分析RASSF2A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RASSF2A基因甲基化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分
液体活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诊断、转移监测、个体化治疗监测、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其主要靶标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外泌体等。目前,液体活检靶标已用于部分肿瘤的临床监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诸多挑战。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同时进行瘤内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因高龄而未接受全身化疗的38例Ⅲ期NSCLC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于CT引导射频消融后给予瘤内化疗药物洛铂,对照组仅接受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1年生存
血小板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增多与较差的总生存期和预后相关。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诱导的肿瘤生长形成恶性扩增循环,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的治疗策略可能会打破血小板-肿瘤细胞扩增循环并在减少肿瘤的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