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生存、发展最关键、最具有影响的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如果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识别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可能具备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发展才能保持其可持续性。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观;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理论界出现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多种定义,结合众多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定义,广泛接受的定义如下: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或者说,企业所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质
  理论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加以阐释,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观点,总结来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质:
  1、优越性: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贡献。
  2、资源集中性:建立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少数关键的领域,以便使自己在这些领域建立优势,为企业提供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
  3、能力整体性:一般情况下,它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很少有企业的单一能力,能够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与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
  4、异质性:正是因为它的能力整体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不具备或至少暂时不具备的,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及效率差异性。
  5、延展性: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专业化战略而建立,而且可以延伸到它能发挥作用的其他领域,这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还能帮助企业扩展相关市场。
  二、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能力是企业能做什么,势是指企业处于什么位置上,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处于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位置上,产生了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持恒性创造出企业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从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都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核心能力支持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把握,而核心技术创造出核心产品,因此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既可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组成部份,又可以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核心产品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具核心竞争力性质的产品,这个产品是企业独家拥有的,有极强的价值性,而且能有相当长的产品寿命周期;另一是指一个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产品,往往是一种中间产品,这个中间产品环节是个关键环节,而且此环节企业具有特殊竞争优势,这个中间产品称为核心产品,因为它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性质。
  (三)硬核心竞争力与软核心竞争力
  硬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或技能形式为主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这种独特技术并被公认为在同行业中最优秀,他人无法超越。
  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硬核心竞争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一家只有七个员工的生产口哨的厂家,因拥有生产面对喧哗不止球迷而能让裁判有效执法的哨子的核心技术,在这个行业独占鳌头;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程性。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具备的一种能力,而行業关键能力是指企业要在一个行业中成功运作所必须掌握的关键性能力,这是行业所要求的。不同行业对企业基本运作能力要求相差甚远。比如以技术快速更新为特征的电子信息业就要求该行业中的企业必须具备快变善变的能力;以规模特征突出,又十分成熟和稳定的钢铁工业则要求该行业中企业要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维系其利润空间的能力,这些都是行业关键能力的例子。只有企业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能与它所在的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相匹配时,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得长期主动性。
  三、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一)识别的基本问题
  理论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主要有顾客价值提升的角度、同类企业特质的差异性角度、战略资源角度和价值链的角度。无论哪种角度和方法,都在试图探寻一下问题的答案:是否能让本企业给市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利益?在同行业中保持长期领先地位?是否是本企业独家拥有的?是否能提供有很大的延展空间?该产品、技术是否能经不断研发,保持其相当长的寿命期,而且企业能够自主地进行这样的研发?
  (二)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价值链中的局部环节,具有异质性、用户价值、不可模仿和替代、延展性和持续性等。价值链是用来识别和发掘企业核心竞争力源泉和特点的有效工具。内部价值活动揭示了企业拥有的战略资源,以及利用这些战略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公司各职能层次的管理实践上,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技术发展管理、物流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一般来讲,公司的竞争力可以通过采取下面方式获得:品牌形象、产品/服务的品质、 客户服务、 技术创新、成本和价格、控制分销渠道的等。也就是说,其他的识别角度考察的内容大多能涵盖在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中。   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拥有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产品的定位
  如果一个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这只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该企业就必须拥有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明确的产品特质的战略定位使其拥有了核心竞争能力,能够依赖其自身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为企业其它产品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二)企业内在整合资源的能力和辐射能力
  在战略决策方面,许多企业忽略了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C.K Prahalad和G. Hamel在分析核心竞争力时,特别指出核心竞争能力要求组织有累积性学识,有能协调不同产品和多种技术有机结合的学识,有能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和能力的功能。对其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的能力相加,整合能力较强的企业,有效整合后的能力要大于单个能力的累加,整合能力较差的企业,整合后的能力可能要小于单个能力的累加,前者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后者却不拥有这样的能力。
  五、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根据核心竞争能力的内涵,企业可根据自己具体的竞争状况和战略目标,构建和培育其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可持续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人力资源和制度创新
  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知识和能力的集合,核心能力的知识性使企业的优势更多地表现为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这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大多以人力资源作为能力载体的。可以说,企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核心能力构建与培育的关键。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学习、积累的过程,那些能在最早、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企业无疑将会取得最有利的市场地位。创新能使企业形成先行者优势,可使企业获得学习和网络外部性,形成声誉效应和转换成本。因此,企业家的才能和专业员工的技术使企业有着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应培养和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创新、企业的整合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企业能力整合依赖于企业组织能力的强弱,是由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企业文化对其也有重大贡献。企业组织的作用已被战略管理学者提到了很高的地位,钱德勒用“看得见的手”来说明企业组织的战略管理作用。加強制度创新,改变以往企业内缺乏协调合作的局面,从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政策,整合企业资源。
  在组织战略方面,目前许多区域效率低下、权力过于集中、成本高、无法应变市场环境等不足已逐渐显露出来,复杂层级结构已不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度创新,加强部门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企业组织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才能根据信息变化来调整和改变企业战略计划,保持其持续的竞争地位。
  (二)准确定位核心产品和发展目标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环境优势和市场需要确定发展目标,准确定位,在企业众多产品中找出自己的核心产品,将一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实行产品外包的策略,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核心优势,最快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使企业产品价值链中关键环节进行重新组合,实现多个方面的增值。
  (三)软环境的良性循环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没有制订很好的解决方案,企业所在的经济区域将会出现空间拥挤、环境污染、产品价格高、生活质量低等社会情况。如果外来投资因企业生存软环境受阻,企业的比较优势将缩小。环境的质量不仅造成上述问题,还会影响到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影响人力资源储备,因为,人力资本是朝着收益高和环境质量好的方向流动。企业必须制定计划,来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展趋势,提高投资和生活环境质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C K Prahalad,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2] Michae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0.
  [3]褚方鸿; 江宏 海尔物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5 (11).
  [4]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公司战略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迈克尔·波特,詹姆斯·赫斯克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家训,亦称家规、族训、家法、家戒,或者乡约、宗族法。家训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家书、文告、族牌、宗祠、诗文、遗嘱、家谱、家规、家范等等,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在
学术界对运河起源一直没有停止探索.通过研究《夏本纪》《九州贡賦图》夏王朝时代贡赋制度、人工河道连通及“漕运”路线史料,认为大禹治水在开凿大量人工河道防洪救灾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