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被咖啡拯救的土地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x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片曾经种满罂粟的罪恶之地,如今是享誉世界的咖啡天堂
  我的哥伦比亚咖啡之旅是3年前,从委内瑞拉移居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开始的。在委内瑞拉时,我就常听别人说:“委内瑞拉在发现石油之前,咖啡可比哥伦比亚的咖啡出名多了。”而哥伦比亚人却说,这只是委内瑞拉人一厢情愿的怀旧——毕竟经过几十年的品牌经营,哥伦比亚咖啡已经取得国际公认的好名声。
  胡安·帝滋是哥伦比亚最出名的咖啡牌子,除了连锁开店之外,还卖一些咖啡用品和衣帽类的东西。也许是因为这种本土咖啡店太受欢迎,导致星巴克这样的国外品牌很难渗透哥伦比亚市场,直到去年,星巴克才在波哥大开了第一家门店。

深山里的咖啡种植园


  尝过地道的哥伦比亚咖啡,就更想了解咖啡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以前因为种种社会问题高发,为安全起见,游客很难见识到纯正的哥伦比亚咖啡种植园,最近十几年随着政府对暴力组织打击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得以见识深山中的咖啡种植场,目睹咖啡生产的全过程。
  哥伦比亚咖啡种植园主要集中在“咖啡金三角”,即麦德林、阿曼尼亚与马尼萨雷斯这三个重要产区形成的三角地带。这里所产的咖啡在哥伦比亚全国产量中比重最大,质量最优。
  我在一个清晨来到“咖啡金三角”。飞机降落在阿曼尼亚时,只见云雾缭绕的山头一片葱绿,晨曦给绿野披上了一袭金色的薄纱。接机的司机还没等我坐稳,就飞一般地朝预定好的农庄驶去。一路上经过的小镇和田野,弥漫着懒散清闲的气息,没有疾驰的汽车,没有赶路的人们,牲口也是优哉游哉、漫无目的地闲逛,这就是哥伦比亚农村的生活。
  司机告诉我,“金三角”其实是安第斯山脉在厄瓜多尔边境进入哥伦比亚,东西分支后分裂出的一片谷地。这里有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肥沃土壤,全年平均气温大约摄氏18度,年降雨量为2000至3000毫米,这些天然优势让哥伦比亚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全年收获咖啡的国家之一。
  在哥伦比亚,基本上所有咖啡园都是沿着山脉的高地开辟的,我们开进山里许久才到达目的地——阿格拉多咖啡农庄。接待我的约翰是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在这里负责技术和管理工作。他告诉我,“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他说,虽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现在普遍认为非洲是咖啡的故乡,当非洲奴隶被贩卖到也门和阿拉伯半岛等地时,咖啡也就被带到了沿途各地。哥伦比亚种植咖啡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时代:有人说是从加勒比海的海地岛,经中美洲的萨尔瓦多从水路传来的;也有人说由一名牧师从法属安的列斯经委内瑞拉将咖啡豆首次引入哥伦比亚。
  约翰带我来到庄园的树荫下。在那里,已经有几位小姑娘把桌椅、器具等准备好,正等着我去品尝咖啡。她们用不同的器具来冲泡咖啡,让我品尝后加以比较:传统的滤纸方法能尝到咖啡柔软的酸度;用虹吸壶泡制的方法能更全面地体会咖啡的特质;而针筒压力法则把咖啡的精华全部挤压出来,味道更醇厚。除此之外,她们还向我展示了精美的咖啡器具,以及娴熟的洗杯、烫杯等咖啡艺术。
  走进咖啡种植园,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中零星点缀着鲜红的咖啡豆。约翰告诉我,这些树果采摘后还会被剥壳浸泡18小时。质量好的果子会沉入水中,浮在面上的则去掉,连同壳一起发酵后用作肥料。哥伦比亚非常注重环保,所有能循环利用的物料绝不浪费。最终,留下的咖啡豆还要经过日晒、风干和筛选等步骤。
  如此复杂精细的流程,使得烘焙后的哥伦比亚咖啡散发着淡淡而优雅的香味,不像巴西咖啡那么热情浓烈,也不像非洲咖啡带着酸意,而是一股甘甜的幽香,有着绅士般的优雅,口感绵软、柔滑,因此哥伦比亚咖啡又被称为“绿色的金子”。

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游记中形容哥伦比亚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它的国民一面享受着悠闲的咖啡时光,一面经历着社会的动荡;它的土地一半种着金子般的咖啡,一半种着魔鬼般的罂粟。据哥伦比亚最大媒体《时代日报》报道,全球93%的海洛因产自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交界。毒品的种植、加工、贩卖和转运确实是哥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
  1927年,政府组织成立了“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这是一个服务于哥伦比亚咖啡农的非营利性组织,也是哥伦比亚唯一的官方咖啡专业行会。80多年来,它为哥伦比亚咖啡的种植、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以及咖啡文化的传播保驾护航,不仅让社会治安得到了巨大改善,还造就了哥伦比亚咖啡在世界上的盛誉。因此,它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行会之一。
  在“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协会另一个职责就是严格把控咖啡出口,“只要质量不符合高标准,产品不得出口”。也许对于哥伦比亚人来说,咖啡就是这个国家的一张名片。
  咖啡的作用已然显现:去年,英国新经济基金会评选的全球十大幸福地区,哥伦比亚赫然在列。很多人对此不解,但我却一点也不意外。在我眼中,哥伦比亚人的确是非常会享受生活的:波哥大市中心的步行街是文艺天堂,随处可见杂耍、跳舞的艺人;在马尔克斯文化中心,市民安静地阅读着文学大师的巨著《百年孤独》;而谈生意或逛街走累了的人,就会在咖啡馆品一品咖啡,歇一歇,聊一聊……
其他文献
川端康成在写《古都》时说:“想写一篇小说,借以探访日本的故乡。”事实上,他把京都比作日本的故乡并不为过,这座历经千年的日本旧都,不仅有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清水寺、二条城、金阁寺等古建筑,那些幽长曲折的古老街道,更是游客们追溯古京都韵味的必去之地。樱花树下品尝京料理  在京都众多的古街中,最著名的两条,就是衹园和先斗町。衹园是人们熟悉的艺伎街,晚上扛一台相机蹲在那儿,总能拍到出门去酒肆陪酒的艺伎。而在先
30岁的埃多拉·张(下文称埃多拉)和她的弟弟艾伦·张(下文称艾伦)都是美国硅谷的程序员,不过他们现在做了个特别的程序:提供房屋清扫服务的手机移动客户端。在已经开通服务的31个美国和加拿大城市,居民只要下载了这个名为“爱家宜”的应用软件,开设账户后,想找人打扫卫生时点一下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就行,要取消预约也可以。费用一律是每小时20美元(1美元约合6.1元人民币),质量也有保证——如果没打扫干净,爱家
初秋的终南山,日光和树影随风舞着,香火气沿着蜿蜒山路氤氲而来……《环球人物》记者因为知道自己将要见到一位道士,有个词一路上都不停地在脑子里蹦:道骨仙风。但眼前的梁兴扬和这个词根本不挨边儿:拱手,眯眼,一副笑模样。  这个在网上最红的道士是多面的:他时而装呆扮萌,含着棒棒糖,怀抱绒布熊;时而智慧融通,有人问他“如何能知晓自己的命运”,他答“活到老,就知道了”;时而他也正义凛然,驳斥美国国务卿指责中国
专访Brother集团社长小池利和  对于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的员工来说,今年8月18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当天,兄弟(中国)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10周年庆典。Brother集团兄弟(工业)株式会社社长小池利和也专程从日本赶来。在与会嘉宾见证下,小池利和与兄弟(中国)董事长加藤和利及董事总经理尹炳新共同转动了象征着Brother产品的金字塔上的钥匙,随着璀璨灯光的亮起,庆典的展示体验区正式
人物简介:白百何,1984年生于山东青岛。200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凭借《失恋33天》走红,代表作《被偷走的那五年》《私人定制》《整容日记》等。  采访白百何是在北京某艺术园区的一家咖啡馆,她比约定的时间来晚了一些。我们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采访中,白百何不时地变换着让自己更舒服的坐姿,看起来活泼随性。但谈话并不轻松,特别一涉及婚姻家庭的问题,一旁的助理立刻上来谨慎而礼貌地打断,生怕记者
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人们在越来越多的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私人”生活,社会已经相当现代了,但用此来衡量我们的“公民”生活,需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众逐渐从国家鼓励扮演的“生产者”角色向“消费者”角色转变。除8小时内当好国家经济机器上的螺丝钉,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活动,感受日常私人生活的乐趣,这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公民没有本
1985年,克里曼和妻子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开了一家山地车行,专门销售高档山地车。但由于当地市场竞争激烈,车行的生意并不好。克里曼必须开动脑筋,扭转车行的现状。  一天,克里曼对妻子说:“我打算在车行里对顾客实行新的优惠政策——凡是我们车行卖出的山地车,如果发生故障,我们都将提供永久的免费维修和保养!”妻子一听,生气地说:“我们的顾客都是山地车爱好者,他们在山路骑车时磨损都很大,提供永久的维修和保养,
1956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发出小型晶体管收音机。总裁盛田昭夫想用这款产品打开纽约市场,但市场反应并不好。  这时,一位实力雄厚的经销商找上门来。他很喜欢这款产品,想要一份详尽的报价单,数量从5000、1万到10万台不等。盛田昭夫答应明天回复。  第二天一早,盛田昭夫带着报价单找到经销商。他看后,惊讶地问:“我做了快30年生意,没见过这么奇怪的报价单。一般买得越多越便宜,你的价格怎么是先降后升?”盛
在中国大城市,白领们流行去健身房;而在欧盟的“心脏”布鲁塞尔,人们根本不用花这笔“高大上”的钱。这里每个公园就是一个免费的健身场所。大公园里有足球场、网球场,小公园里有跑道、各種健身器材。一到周末,人们或是沿着小路跑步,或是在草坪上教小孩踢足球。每个区都有一个政府投资的综合性健身中心,普通居民都消费得起。一名区政府官员说: “健身是比利时人的习惯,我们认为只有随时随地可以运动,生命才有许多精彩的可
人物简介  张丁,1967年生于江苏丰县,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致力于家书搜集抢救和整理工作,主编有《抗战家书》《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等。  张丁有个习惯,每换一个办公地就赶紧把最早发出倡议书时公布的座机号迁移绑定。如今已沿用了10年,他也在电话旁守候了10年。这样做,为的是不和任何家书捐赠者失联,不错过任何一封可能搜集到的家信。  经由这个号码,自2005年4月至今,近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