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多中心研究。2016年4至7月对6家合作医院收集的811份标本,采用CLIA和免疫印迹法(LIA)开展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La)抗体、抗着丝点蛋白B(CENPB)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Nuc)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的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抗体检出率、检测特异性以及检测符合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高度特异性抗体(包括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的差异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复测,并结合SLE临床诊断信息进行McNemar检验分析。

结果

CLIA与LIA在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时,具有相当的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两种方法在检测抗RNP、SSA/Ro60、SSB/La和CENPB抗体时,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5),而在检测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时,一致性一般(0.4<Kappa<0.75)。抗Sm、dsDNA、Nuc和Rib-P这4个SLE特异性抗体的差异标本经ELISA复测,结果显示CLIA与ELISA在抗Sm抗体(χ2=3.333,P=0.067)和抗Rib-P抗体(χ2=0.888,P=0.345)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IA与ELISA在抗Sm抗体(χ2=5.444,P=0.019)、抗dsDNA抗体(χ2=5.812,P=0.015)、抗Nuc抗体(χ2=12.071,P<0.001)和抗Rib-P抗体(χ2=25.861,P<0.001)检测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差异标本诊断信息分析,结果显示CLIA抗dsDNA抗体(χ2=1.132,P=0.249)和抗Nuc抗体(χ2=0.571,P=0.449)的检测结果与SLE临床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IA在抗Sm抗体(χ2=21.125,P<0.001)、抗dsDNA抗体(χ2=59.507,P<0.001)、抗Nuc抗体(χ2=38.4,P<0.001)和抗Rib-P抗体(χ2=6.259,P=0.012)的检测结果与SLE临床诊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CLIA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时与LIA具有相当的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两种方法在检测抗RNP、SSA/Ro60、SSB/La和CENPB抗体时具有良好一致性,但在检测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时一致性一般。对差异标本分析显示,CLIA结果与ELISA结果更有可比性,且CLIA结果与临床诊断信息更加符合。由于具备全自动、全定量、随机上样和灵活组合等显著特点,因此CLIA能够更好地满足ANA特定靶抗原/抗体定量检测的需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 40:602-608)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评估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3年间本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4~79岁。ⅠE期18例,ⅡE期16例。病理类型包括DLBCL (29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2例)、边缘区淋巴瘤(2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治疗方法单纯手术2例、单纯化疗4例、放化疗5例、手术联合化疗14例、手术联合放化疗9例。采用Kaplan-Meie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1—2015年间收治的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71例原发颅内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进行了化疗,59例进行了放疗,化疗方案以HD-MTX (HD-MTX,66/71)为主,放疗方案以全脑放疗±局部推量为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垫联合热塑体膜在小儿肾母细胞瘤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肾母细胞瘤术后接受放疗的小儿患者,依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等分成A、B组,A组患者在放疗实施时采用真空负压垫固定体位,B组患者则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的摆位误差、近期效果、不良反应以及预后。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在平移误差、旋转误差、≤3 mm和≤5 mm的对
目的结合国内实际需求与科室特有流程,系统开发放疗信息整合平台MOSAIQ Integration PlatformCHN (MIP)。方法MIP采用C/S架构模式,后台数据库基于计划系统和MOSAIQ数据库,独立运行在医院局域网络上。该系统硬件的5台网络服务器,运行基于"云服务"搭建的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平台;该系统软件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使用C#网络编程语言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以及探讨能否根据化疗疗效进行个体化放疗。方法选取本院1999—2013年收治的临床ⅢA、ⅢB期乳腺癌病例,完成neoCT和改良根治术的523例纳入分析,其中404例术后行放疗,119例未行放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组患者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Hb水平对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5年间收治的175例Ⅰ、Ⅱ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纳入标准为原发病灶位于上消化呼吸道,不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治疗及随访记录完整病例纳入分析。接受单纯化疗67例、单纯放疗8例、放化疗10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75例患者的变
目的比较分析VMAT不同剂量验证方法的γ通过率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用Octavius 4D系统对12例癌症患者不同解剖部位VMAT计划分别进行旋转照射3D剂量分布和2D剂量分布及机架归零2D剂量分布剂量验证,以3%/3 mm和2%/2 mm标准分析γ通过率,并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将不同照射方式的2D剂量分布比较分析得到3%/3 mm和2%/2 mm标准的γ通过率。结果旋转照射
目的建立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重症肺炎病原体的流程和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儿童医院就诊的76例重症肺炎的患者(实验组)和18例气管软化并排除细菌感染的患者(对照组),采集肺泡灌洗液标本,同时进行临床检测和高通量测序,并对高通量测序的结果采用PCR方法进行确认,然后对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重症肺炎病原体检测方法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对高通量测序组和非高
目的监测2016年中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3至8月全国14家教学医院的1 394株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15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药敏结果判断采用CLSI 2016年M100S(第26版)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全部抗菌药物对936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依次为美罗培南(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