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乳化病”病理学研究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从病理学角度阐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乳化病”的致病机理,选取中度和重度感染“乳化病”的三疣梭子蟹进行了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黄骅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乳化病”的致病病原为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患病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心脏、肝胰腺、鳃、体肌肉、螯足、第一步足和性腺等重要的组织器官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中等程度感染的病蟹多数组织器官尚存比较完整的组织结构;而重度感染的病蟹组织器官被严重破坏,其中肝胰腺和螯足肌肉已经失去原有组织结构,性腺也几乎完全消失。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乳化病”;病理;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河北省的传统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产业优势。但近几年“乳化病”的爆发给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导致养殖户亏损严重、养殖面积锐减。笔者对该病进行了病理研究,以期从病理学角度阐明该病的致病机理,为寻找该病的有效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病蟹采样时间为2020年10月1日,采样地点为黄骅市南排河镇北方第一渔村。发病池塘的养殖模式为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其中,三疣梭子蟹的雄蟹已经在9月份出塘售卖,塘中存蟹为育肥雌蟹,发病个体也均为雌蟹。发病池塘水色呈褐绿色,藻色偏淡,透明度在40~50 cm,水温15 ℃。养殖业者介绍,该池塘在近几天发病明显(蟹的活力下降、死亡明显增加),而隔壁池塘(也是该养殖户的池塘)的蟹在前几天已经全部死亡。这两口池塘在出塘雄蟹时均未见发病,同池养殖的日本对虾也未见发病。
  取中等程度发病和重度发病的病蟹放入泡沫箱中,加少量冰块降温,运回实验室进行病原、病理研究。
  1.2 制作血涂片
  用 75%酒精对梭子蟹步足基部擦拭消毒, 用1 mL无菌注射器于其關节膜处抽取约200 μL血淋巴,滴于载玻片上,混合等量的中性红溶液(中性红:PBS=0.02% w/v),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照。
  1.3 制作病理切片
  取病蟹的鳃、肝胰腺、心脏、体肌肉、螯足、第一步足和性腺等7种组织,Bouin氏液固定24 h,自来水冲洗12 h,经70%、80%、85%、90%、95%、100%酒精逐级脱水后,二甲苯+酒精、二甲苯透明,浸蜡,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拍照。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2.1.1 病蟹的外观症状 病蟹甲长为6.7~7.3 cm,甲宽为14.3~15.6 cm,体重为97~106 g;与同等规格健康蟹相比,病蟹体重明显偏轻(轻约20%左右)。具体外观症状见图1(封二)。患病个体活力差,爬行缓慢、螯足无力,体色暗淡,体表有藻类、有机物等附着物(蟹的自净能力下降)。解剖观察,发病严重的蟹体内充满乳白色(微黄)浓稠液体,肝胰腺明显偏小且颜色偏白,性腺严重萎缩或乳化(有的病蟹几乎找不到性腺);病蟹的螯足和步足空瘪,肌纤维间有水样物;心脏被乳白色液体包裹,心肌弹性差;鳃呈灰褐色。
  2.1.2 血涂片观察 血淋巴涂片检查显示,在病蟹血淋巴中有大量病原—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该寄生虫在血淋巴中主要以多核滋养体和团聚体的形态存在,见图2(封二)。
  2.1.3 组织病理变化
  2.1.3.1 鳃 病蟹鳃的切片显示,鳃丝腔内充斥着大量血卵涡鞭虫虫体,其中,以多核滋养体为主,部分鳃丝腔内出现蛛网状滋养体;中度感染的病蟹鳃丝基本完整,但部分鳃小隔消失;重度感染的鳃丝管腔膨胀变形,鳃丝末端的鳃小片膨胀变形,鳃小隔完全缺失。见图3(封二)。
  2.1.3.2 肝胰腺 中度感染时,病蟹肝胰脏中有大量血卵涡鞭虫进入肝小管间隙,肝小管间隙明显增大,结缔组织几乎完全缺失,但肝胰脏整体结构尚在;重度感染时,肝胰脏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绝大部分肝小管消失,仅存少量肝小管轮廓。见图4(封三)。
  2.1.3.3 心脏 中度感染的病蟹,心脏基本组织结构完整,部分心肌纤维溶解断裂,肌束间隙增大,肌丝纤维互相分离;重度感染的病蟹心脏,大量心肌纤维弯曲、断裂、溶解坏死,肌丝纤维相互分离,丧失原本的条带结构,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完全破损缺失,心脏内充满虫体。见图5(封三)。
  2.1.3.4 体肌肉 中度感染血卵涡鞭虫的病蟹体肌肉,部分组织结构完整,部分肌丝断裂溶解,肌丝纤维排列疏松,相邻肌丝纤维互相分离,间隙中侵入大量的血卵涡鞭虫;重度感染的病蟹体肌肉,大量肌肉组织变性坏死,肌丝排列紊乱且相互分离,大部分肌丝纤维弯曲、断裂、溶解,丧失正常紧密的条带状结构,坏死部分充满血卵涡鞭虫体。见图6(封三)。
  2.1.3.5 螯足 中度感染血卵涡鞭虫的病蟹螯足肌肉,组织结构基本完整,部分肌丝断裂溶解,间隙中侵入大量的血卵涡鞭虫;重度感染的病蟹螯足肌肉,大量肌肉组织变性坏死,肌丝排列紊乱且相互分离,大部分肌丝纤维弯曲、断裂、溶解,几乎失去原有组织结构。见图7(封三)。
  2.1.3.6 第一步足 中度感染的病蟹第一步足肌肉,部分组织结构完整,部分肌丝断裂溶解,间隙中侵入大量的血卵涡鞭虫;重度感染的病蟹第一步足肌肉,大量肌肉组织变性坏死,肌丝排列紊乱且相互分离,大部分肌丝纤维弯曲、断裂、溶解,留下大片空白处,几乎失去原有组织结构。见图8(封三)。
  2.1.3.7 性腺 中度感染血卵涡鞭虫的病蟹性腺非常小,萎缩明显,病理切片观察,性腺已经完全失去其原有组织结构,仅存少量卵母细胞轮廓,性腺内部充满血卵涡鞭虫虫体;重度感染的病蟹已经完全找不到性腺,性腺已经完全乳化或萎缩。见图9(封三)。   2.2 討论
  本次采样的病蟹外观症状与许文军等[1-2]、王印庚等[3]所描述的症状相似,该病也有 “肌肉白浊症”“牛奶病”和“牙膏病”等称谓,各种命名均是依据其主要症状(肌肉和肝胰腺等组织被乳化呈白色或淡黄色液体)而来。
  血卵涡鞭虫被认为是一类感染海水甲壳类的寄生性甲藻(parasitic dinoflagellates)[4]。本研究在病蟹血淋巴、乳化液体、鳃、肝胰脏、心脏、体肌肉、螯足肌肉、第一步足肌肉等组织器官内发现了大量血卵涡鞭虫,观察到了该寄生虫的多核滋养体、单核滋养体、丝状滋养体、类变形虫滋养体、团聚体、蛛网状滋养体和孢子前细胞等各个发育时期的虫体,这一结果与王金凤等[5]的研究一致。血卵涡鞭虫在宿主体内的系统性感染增殖导致宿主的主要器官和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本研究采样的血淋巴、心脏、肝胰腺、鳃、体肌肉、螯足、第一步足和性腺等重要的组织器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组织器官被破坏的程度与血卵涡鞭虫感染程度呈正相关,中等程度感染的病蟹多数组织器官尚存比较完整的组织结构,而重度感染(乳化严重)的病蟹体内充满大量乳白色液体,其各组织器官受损也最为明显,部分组织器官(肝胰腺和螯足肌肉)已经失去原有组织结构,性腺也完全消失。
  从各组织器官被破坏程度看,肝胰腺、螯足肌肉和体肌肉的损伤最为明显,其次是第一步足肌肉和心脏,鳃的损伤相对最小。性腺组织有些特殊,重度感染的病蟹完全失去了性腺(或性腺未发育),中等程度感染的病蟹仅存疑似性腺,切片显示完全失去性腺原有结构,仅存卵母细胞轮廓。其原因有可能是血卵涡鞭虫的感染能够抑制三疣梭子蟹的性腺发育。本次采样没有雄蟹,没有观察到雄蟹感染后性腺的情况,血卵涡鞭虫对三疣梭子蟹性腺的影响是溶解破坏还是抑制生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许文军,徐汉祥,施惠,等.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 血卵涡鞭虫病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1):27-28.
  [2] 许文军,施慧,徐汉祥,等.养殖梭子蟹血卵涡鞭虫感染的初步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7,31(5):27-32.
  [3] 王印庚,杨洋,张正,等.津冀地区养殖三疣梭子蟹大量死亡的病原和病理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3):596-605.
  [4] 李才文,许文军.海水甲壳类寄生性病原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p.)研究进展[J].海洋与湖沼,2014,45(1):1-10.
  [5] 王金凤,李才文,李蒙,等.血卵涡鞭虫感染三疣梭子蟹的病原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J].海洋与湖沼,2015,46(4):748-757.
  (收稿日期:2021-08-05)
其他文献
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术(allo-BMT)后或化疗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痰检查常为阴性,仅凭胸片或胸部CT检查确诊较困难,即使痰培养阳性,由于标本污染几率高也易造成误诊。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确诊率高,并发症少,我们将其用于此类疾病的诊断中,以提高确诊率,改善治疗效果。
期刊
摘要:黔东北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既含蓄朴素、浑然天成,体现了黔东北地区鲜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气候特征,又内容丰富、手法多样,反映了土家族人多彩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建筑装饰方面,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在内容上强调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风格上讲究简洁与精细的和谐。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5-
摘要:对外美术交流活动,一直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年”间,许多外国美术家借访华机会创作反映新中国自然地貌、古建名迹、民众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场景的图像,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碰撞的新中国。通过对作品主题的分类和梳理,以图像分析的方式系统地呈现域外画家对新中国形象的描摹,不仅是对这一段美术史的完善,更有助于理解这一时期新中国美术演进的外因逻辑。  关键词
肝移植是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国外有数例PBC肝移植后新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报道,但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
期刊
期刊
摘要:本土性是电影空间之中超越性的现实源泉:一种对在世界之中的存在的真实反思,不能是抽象的,而须是本土场域里发生的。作为创作材质的南方性构成了贝赫·泽特林的电影神话学的意义源泉。泽特林的后南方电影对南方本土性的抽象化塑造了一种针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多重的美学反思,即在浪漫化的视野中呈现被边缘化的他者的生命力。电影的超越性把现实的他者性时间化以抵抗异化的未来性。在电影空间中从本土性到超越性的转变之意涵
美国医学院校普通内科的发展和我们的初步实践
期刊
2021年9月22日,經农业农村部批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增设了石家庄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为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试验站站长为刘晓丽研究员,试验站主要任务为承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试验任务。  试验站设立后,试验站专家考察了石家庄市鹿泉区、唐山市丰南区、曹妃甸区等淡水鱼养殖重点产区,并在该区域设置 10个示范点承接国家体系研发的新技术、新品种等的试验示范工
期刊
《河北渔业》创刊于1973年,国内外公开发行,2014年被国家第一批认定为科技类学术期刊,先后被评为 “中国水产类核心期刊”、“全国水产系统优秀期刊”、“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 荣获“第六届河北省科技期刊评比版面设计奖”、“全国优秀水产科技期刊三等奖”。  《河北渔业》立足河北,面向全国,贴近生产实际,内容新,实用性强,信息真实。现辟有研究与探讨、专论与综述、增殖与养殖、调查与分析、病害防治、苗种
期刊
我国是发展较快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口已达到员13亿,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人民健康和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才能保障社会和谐与持久发展。在新的世纪,医学卫生战线不仅要面临新的传染性疾病,社会变革、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导致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渐乃至快速增加。代谢综合征又称代谢异常心血管综合征,在我国已经流行,它是一组心血管疾病危害因素的聚集与组合,诸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