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

来源 :保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认同是衡量民众参与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指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组织,其执政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村民政治认同的效果,因此,增强村民政治认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当前,在政治认同视域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助力村民创造美好生活,有利于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有序运行,有利于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合力的思想基础,有利于打牢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有利于有效引导农民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其他文献
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我国的美术教育围绕着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美术教育应该完整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目标是培养创造力.美术教育的基础是对审美的培养,应建立科学的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的专业学习应是自我发起和自我导向的具身学习.然而,目前教师的专业学习却不具有这种具身性,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的外设化与狭隘性、学习内容的抽象化与预成性、学习方式的简单化与被动性、学习场所的压缩化与拘囿性等.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教师要真正实现自身专业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就必须确立基于“学习者立场”的学习目标,坚持其专业学习的“问题中心”取向,重视其专业学习的“躬身体知”,强调其专业学习的教育现场回归.
灾害记忆的亲历性让其拥有难以替代的宝贵价值,也因其情绪性,苦难横亘在研究者同受灾者之间,难以跨越,无论苦难的纾解与否,都将影响历史工作者的判断.这在记忆层面上造成了灾害文化的隐喻,也将灾害史由叙事引向了伦理.记忆在被讲述与传承之间被文化化,灾害文化是前人灾害预防、应对的结晶,被内嵌在后人的生产生活逻辑中,不应忽视.而它在不断地嬗变时,被消解与隐退的内容同样也是使其“隐喻”的重要部分,灾害文化的“隐喻”是它鲜活而真实的表征.
在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混合了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突破了物理时空限制,而充分运用大数据开展思政课教学存在技术融合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思政课教学有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教学方法兼容性较差、教学方法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大数据与思政课的技术融合性,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精准化、教学方法的兼容性、教学方法的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