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对话教学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们在课堂中如何将“对话教学”教出彩,对此,我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对话教学教什么


  1.学会从提示语和话语两部分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祖父铲地,我也铲地”这一段的对话描写,就可以引导学生“读对话,明人物”。尤其是祖父和“我”的对话描写很是传神。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三个“笑”字使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形象浮现眼前。
  让学生再来关注“我”的回答:
  “谷子。”
  “是的。”
  “这不是一样的吗?”
  这三句“我”的话语,即使祖父一再提示“我”认错了谷子,而我依然肯定,极其肯定,强烈肯定,从对标点的咀嚼中,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
  2.读写迁移,学会把对话写传神
  如果说“读对话,明人物”是“读进去”的话,那么,“补对话,写人物”则是“写出来”,这也是张志公先生提出的“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主张。我让学生观察文本插图,对“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这一段进行想象,写出祖孙俩的再次对话。这一次,就是学生用笔写出祖父的慈祥、和蔼,写出“我”的天真可爱。
  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那水瓢中的水都洒在自己身上,我又大喊:“洗澡澡!洗澡澡!”
  我又往天空一扬,水都洒在土窝里。我一下摔在地上,全身浸在烂泥里,又站起来,在水坑里跳。
  祖父说:“脏死了!要骂骂了!”
  而我却不听劝,又到处乱跑,地上印上了一个个小足印,“好玩!好玩!”
  我觉得,学生的这种读写迁移,就是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的过程,这才是学生阅读层次的提高。
  3.掌握对话中的多种形式表达,克服写作中“对话描写呆板”的问题
  比如提示語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也会带来相应的变化。在这点上,从三年级开始,课文中就有这样提示语在前、中、后的例子,教师在教材的研读中,就可以针对此进行相应的教学,让学生对其关注,并在平时的写作中初步尝试,直至熟练运用。还有一个需要引起教师注意的,就是“说”字变脸法,我们也要掌握。写对话,不能千篇一律通通都是“你说、他说、大家说”。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应关注“说”字的不同表达,比如“喊、叫、告诫、嘱咐”以及动作、神态等作为提示语的导入。

二、年段不同,对话教学要求不同


  课标是按照年段的不同,而制定出不同的“学段目标和要求”,这也提醒我们,在中高年段,相应的对话教学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对策,这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和研究。
  我觉得中段的对话教学,着重在学习“写得具体”上花时间,尤其是提示语中对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这也许跟学生初学写作同步,从“例子”中习得方法。《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着重体现的是提示语的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学习“提示语”的具体描写,是本节课的重点。
  高段对话描写中的提示语,不再是“具体”,而是“传神”。高段的对话教学,不再仅仅是为了学会写好提示语,更多地是让学生透过这些描写,在心中建构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深入领会人物的内心,继而再学习表达之法。《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祖父和“我”的对话,语言干净,节奏明快,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学生的读写结合点,就在于学会“传神地去描摹人物的对话”,当然,这不是一节课就能达到的效果,需要长期积累训练。

三、面对一段对话,教学如何教出层次


  不管是中段还是高段,对话教学向来都是课堂上重锤敲打的环节。如何体现层次性,展现学生语文能力的上升?我觉得,“读”与“写”是教出层次的关键。学生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被吸引的就是情节,忽略的是表达。这就是学生的现状。所以我们的教学首先是从情节入手,目标是“读懂”;其次是披文入情,练习朗读,目标是“感同身受”;再次是揣摩研读,目标是体会“遣词造句”之妙;最后是小试牛刀,现学现用,练习表达。如此,“读”与“写”,就在文中真正地走了一回。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练湖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疫情之下的在线教学,师生只有通过网络才能进行.学习资源本身的质量和呈现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在线学习的体验,也决定了教师在线教学的质量.提升在线教学效果,优化学习资源是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类教学往往会遇到与主题相关的理解性难点,囿于教材编写时选材的局限,很多文章是脱离语境的单章呈现.由于文本提供的言语环境不足以解决难点,这时候适
期刊
一、普通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排在18个学习任务群的首位,并且贯穿始终。整本书阅读对于我们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普通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一)阅读时间不足,阅读环境不佳  在高考指挥棒下,学生面临比较重的学业压力,没有多少时间来阅读整本书,就算是阅读,也是为了应付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学要让生活融入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将课堂的教学融入生活的因素,在生活中进行语言文字实践,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学习,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堂上采用“观察、想象、表达”的方式,再现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生活中加强“说话、习作、实践”的训练,进行语文实践,实现“生
期刊
微视频作为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教学技术,具有教学简便、信息资源庞大以及可视感较强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微课引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以动画或视频的形式来调节课堂气氛,增添视觉美感,并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也可引入当前的一些人物传记或者影视作品,结合视频内容和诗歌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其诗歌鉴赏水平。本文结合当前诗歌教学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