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毛驴”驯服记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调查中发现,后进生的一个共性就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显示出后进生的内心敏感性和矛盾性,因此,只有不断地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转化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学生赵杰,是学校出了名的人物——贪玩、爱打架,学习成绩差,时时和老师作对,是一个地道的“犟毛驴”。
  我想怎样才能驯服这个“犟毛驴”呢?接手这个班后,我首先对赵杰作了全方位的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情况比想像的还要糟糕:成绩极差,恶习满身。他在课堂上从不听讲,我行我素,肆无忌惮。自习课大闹“天宫”;经常打架斗殴,欺负女生;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惹是生非。不过赵杰也有优点:他聪明活泼,口才好,一件事,一个笑话,经过他的小嘴加工,说出来味道就不一样了,添枝加叶,夸大其词,引起哄笑。
  三年级时,赵杰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好,只是到了五年级,父母离异,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致使感情和心灵上都受到创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力量,变得苦闷和孤独,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每天靠看小人书消磨时光,情绪不好时靠惹是生非排遣心中的不适,还染上抽烟、喝酒的恶习。只要是学校禁止的事情,他都反其道而行之,逆反心理极强。老师做了多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无济于事。我针对掌握的情况,做了认真的分析。我想对于这个被称为“犟毛驴”的学生,只凭常规教育远远不够,要想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他心灵的创伤;用诚挚的师爱来弥补他心灵的缺陷。彻底消除他的心理障碍。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融化那颗冰冷的心,用爱心为他铺筑起前进的跑道。
  分析情况后,我制定出教育赵杰的具体措施,没想到刚一开始就让我碰了个“软钉子”。
  记得那一天我上课,课前提问,同学们都能积极踊跃地发言,进展很顺利,当只剩下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突然叫到:“请——赵杰同学回答。”他站起来翻着小白眼向我做着怪相,一字也不吐,这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又请另一位同学回答,让赵杰认真听着,然后再把问题复述一遍。哪知当那个同学回答时,赵杰却把头扭向窗外,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回答的同学还没说完,他倒先坐下了,趴在桌子上学猫叫,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似的。我批评他不该破坏课堂纪律,他二话没说,立即冲出教室。放学后,我到他家找他,他不在家。他奶奶说:“这孩子不可救药了,老师您就别费心了!”我一边劝慰他奶奶不要悲观失望,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他的思想教育工作,一面耐心地等他回家。直到晚上十点多钟他才回来,我问他到哪儿去了。他满不在乎地说:“在同学家看电视、玩扑克,怎么啦?”我把他拉到身边坐下。他说:“知道你会来‘告状’的。”我问:“你怎么会知道的?”他说:“凡是给我上过课的老师都讨厌我,我想你也不例外,反正你们都认为我坏,我索性坏到底。”我没有计较他的无礼,与他促膝谈心,像淘金者一样,尽量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我首先肯定他热爱劳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口才好,会表演等方面的优点。然后又谈到今天的事。他认为让他回答问题时,老师不该用那个“请”字,觉得老师这样做是在挖苦他。经过一番交谈后,他站起来激动地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谢谢老师对我的信任。老师你放心,以后我会听你的话的。”通过这次谈话,我看到了教育好赵杰的希望。
  根据他的爱好和特长,在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时,我让他表演单口相声。他开始不肯,后来我鼓励他说:“你有这方面的天赋,相信你一定会做好。”我拍拍他的肩膀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这目示、手示、语示,使他受到了激励和鼓舞。他的表演最终获得了一等奖。为此我特地为他开了个庆功会,会上我对他的精彩表演给予表扬和鼓励,特别强调了他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向他学习,为班集体争光。热烈的掌声,唤醒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他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促进他的学习进步,我又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告诉他们课上多提问赵杰,多给予表扬,并有计划地给他补课。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学习成绩从班上倒数第一跃为中上游。
  事实证明,爱能化解一切。在我的精心呵护下,赵杰这个“犟毛驴”终于被驯服了。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要有爱护学生的真情,要善于给不同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还要有一双能明察秋毫的眼睛。对他们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表达你由衷的赞美,以感化他们,激励他们。情感教育——对一个老师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对一个班级来说,不会有多大变化;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却是莫大的安慰,乃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是老师的主业。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被动地思考。教师多年来只用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教案,多年的模式既束缚了教师的思维,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尽管我们早就知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道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穿“苏教版教材”这双新鞋,走“教师讲解”的老路,仍然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承担了重要的职能,而书面语作为语言交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抒发情感,传达信息等。初中英语作为英语初级阶段的教育,需要从观念上和意识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观,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英语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知道,能够以相应的文字准确、清楚地表达出预期的意向,对部分初中学生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
作为班主任,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固守传统的德育观念,采用传统的德育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发现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些本质的要求没有把握好,不能突出育心的地位,以管代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偏重说教,缺乏交流和融入生活,没有注重德育实践,忽略了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部分德育方法低效甚至是无效。如何在变中求新,变中求实,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呢? 
课堂管理中的沉默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非语言的静默无语和一定时间的言语中断的方式,有效地处理影响教学的诸种因素,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管理策略。在课堂管理中,没有几个老师会青睐“沉默”这样的措辞,因为它暗含着教师对课堂管理“置之不理”的意味;但是仔细品味,可以发现沉默策略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智慧表现。学记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对沉默策略最好的诠释。
2011年7月3日,《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开馆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应《中国教师报》的邀请,刘波参加了本次盛会,并从《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手中接过了《中国教师报》特约编辑的证书。  刘波把这次北京之行称为收获满满的精神之旅,这一次北京之行,让刘波对自己教育人生的第二个十年有了新的感悟,让他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依托阅读开展“草根研究”    中小学大规模引进专职心理教师,是在2000年前后
新课改的实质正是“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从社会进步角度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从改革开放视野关注学科课程资源的拓展,从民主平等层面关注课堂师生关系的构建,从科学有效层次关注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从理性客观视域关注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善。”,其中的每一点,无不体现教育的仁爱。  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学生个性被禁锢,话语权被取消,心灵被忽视,未来被搁置,学生哪里还能由衷体会教师的爱?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儿童进行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应当让儿童明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何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环保的种子呢?    环境创设—激发环保意识    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往往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而获得的。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在环境创设时,要处处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如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爱与责任。人生的追求是什么?生命的价值。”二十几载育人路,杨戈默默地用生命坚守着生命,用执著追求着执著,采撷朝霞晚露,如痴如醉,调配生命色彩;遍寻书山学海,筚路蓝缕,诠释人生大问。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杨戈一家三代出了十多位教师,他的父辈有4人为师,他的父亲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乡村小学校长。正是由于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他很早就立下了做一名
关于教师境界的话题已屡见不鲜,然而,在见仁见智的见解中,笔者以三十年的从教感受也谈教师境界,这值得一谈,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境界,也因为教师需要不断地认识自我和提升自己,更因为教师需要给学生、给世人、给社会展示教师的人生境界。  在教师工作中,经常听到身边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怪论:“同样的教学内容已经教了好几遍了,还用得着备课吗?”“你都教了几十年的书了,闭着眼睛也能上课,还需要准备吗?”“你已经是高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以调查、实验、观察、交流、协作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发展。把握精神实质,突出“语文性”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或内容过度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