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新年感谢词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ucy Kellaway 作为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专栏作家,整整10年,Lucy都在每周一准时为大家贡献办公室的谈资和话题,她时髦和诙谐的大都会语录,是建立在牛津大学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学位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多年在《金融时报》的记者身份上的,是建立在现在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职位上的。
  
  “新年伊始,我有两个字要对你说:谢谢。感谢你阅读我的专栏,感谢你每周一在这个专栏上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奉献,感谢你在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展现出的激情和创造力。刚刚到来的一年无疑将充满挑战,但一想到我们将同心协力争取更大的成功,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我写下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致新年感谢词的感觉如何。为了获得最佳效果,我本应感谢手下员工,但由于我没有下属,所以只能以感谢读者作为替代。我现在可以确定,对很多人说谢谢的感觉很好——高尚而庄严。
  我不会问你们作为接受感谢的一方感觉如何。我已经知道答案。过去几天里,我收到的感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从三位不同的老板那里收到了三封群发感谢信。但是,与其他公司中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一视同仁新年感谢词相比,我收到的感谢信数量根本微不足道。在某大型跨国公司工作的一位熟人告诉我,他今年已经收到了七封感谢信:一封来自他的首席执行官(以语音邮件形式发给了所有人),其他六封来自各部门和各区域主管。而他自己也给本部门的所有员工发了电子邮件,感谢他们的优异表现。
  收到感谢信,理应使人感到一种温暖的喜悦。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内容苍白的感谢信未能给接收者带来任何温暖感,或许发送者除外——正如我刚才所感觉到的那样。
  尽管这种文学流派正日益受到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欢迎,但他们多数人的运用技巧仍相当拙劣。不久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执行官麦晋桁(John Mack)向员工发表了一份网络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该公司2006年扭亏为盈要归功于每位员工的出色表现。他问道:“为什么我们能复苏得这么快?因为我们的DNA是优秀DNA。”
  但是,该公司的一位员工远未从这种喝彩中获得满足感,他受感动的程度仅限于愿意将它转发给我。我在想,麦晋桁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在说:我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我们优秀?或者,他的意思就是:“啦!啦!啦!”——如果是这样,那么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要好得多,用不着说DNA这个冒似科学的词儿——它往往暗示接下来的一定都是废话。
  当然,单单给麦晋桁“挑刺儿”可能有些不公平,因为其他公司高管中没有一个擅长此道。
  第一个问题是真诚。一些(或许有很多?)首席执行官对于其员工的才华并非特别心存感激。他们更加可能因为员工缺乏忠诚和创造力而沮丧,相反,不会因为员工忠诚无比和创造力无限而喜形于色。
  如果一位首席执行官的语气大体上还算真诚,那么下一个难题是:要让感谢远离铜臭。致感谢信的同时发奖金,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做法。几乎所有人都会对奖金感到失望,人性如此。这意味着,将数额不同的奖金与“感谢你的辛勤工作”这种标准辞令混在一起,只会招致员工的冷嘲热讽。他们会想:如果我真的工作那么努力,为什么奖金这么少?另外,如果致谢的那个人拿到了一大笔奖金(麦晋桁2006年拿到了4000万美元),那就更难处理了。
  第三个教训是,要对感谢的具体内容保持谨慎。我不喜欢别人感谢我的激情,因为我坚决认为,激情最好留给私生活。同样,当多数人始终抱着随时准备跳槽的想法时,感谢人们的忠诚听起来也非常空洞。
  还有一个问题是可预测性。如果在新年第一周中例行收到感谢信,人们并不会感到非常满足。新年感谢词往往同时呼吁员工未来更努力工作,这进一步降低了感谢词的价值。“感谢你今年的辛勤工作,但我们明年能不能做得更好?”——这样的话根本不是感谢。
  电子邮件形式本身也是问题。电邮内容太长,则显得空洞,太短又显得草率。它必须看上去是在用心发送,因此,选择在加勒比海滩别墅里通过黑莓(Black Berry)发送感谢信,实在是个糟糕的创意。
  即便所有这些细节都得到了诚挚且明智的处理,千篇一律的“干得很好”几乎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原因在于其“大锅饭”本质。你打算同时感谢的人越多,你的感谢对每个人的意义就会越低。工作努力的人看到自己与那些工作不努力的人同时得到感谢,他们永远不会感到高兴。他们谁都不会因为一个根本不认识他们的首席执行官发来感谢信而感到高兴。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首席执行官感谢员工这件事本身。一个首席执行官遍撒私人感谢,暗示了一种主仆关系,这与公司鼓吹的民主(这是公司建立的基石)相矛盾。除非做得非常好,否则,这只会显示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
  唉,放弃写感谢信可能也不是办法。尽管没有人因为收到这些感谢信而感觉更好,但取消这些电子邮件,可能会让所有人感觉更糟。
  解决办法是,感谢信内容要坦率而简单,同时全年都不忘表扬。感谢信应由那些了解员工的人写给那些值得感谢的员工,同时还应该私下进行,这样就不至于疏远其他人。今后,我会谨慎联系任何一位我认为值得表扬的读者,而且将是单独联系。
其他文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兰珍珍还不是现在的兰珍珍,只是一个“站柜台、做行政、做文秘、做培训……”的欧莱雅小员工,她一心一意地把柜台的灰擦了又擦,把放乱的化妆品摆了又摆。突然有一天,老板说:“是时候了,你可以去开创一个对外交流的部门了。”兰珍珍把这称为“幸运”。  但是在同样长的时间里,兰珍珍一直是兰珍珍,一个确定自己需要“天地”的人。她愿意以波澜壮阔的态度对待任何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于是,总会天高地阔。
期刊
丹·明茨初到中国时,没有大学文凭,没有工作,甚至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作为如今中国最著名的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他是如何攻占中国市场的呢?    和很多人一样,丹·明茨也在机场迎接自己的生意伙伴,但不同的是,他乘坐的是一辆奔驰S600,有自己的专职司机,前后还有上海警方的警车护送。奔驰车就停在波音747的舱门下,明茨步出车外,在凉爽的黄昏中一身休闲装扮和常人无异,他跳上扶梯,等待老朋友克里斯·芬顿的出
期刊
“Touch”这个字第一次出现在约翰·奈斯比特1982年的畅销书《大趋势》中。奈斯比特说当新科技诞生时,人类社会必须有一种与之相平衡的心态、感情或行为,否则那项新科技便无法普及。更进一步来讲,“High Touch”就是人性、人情、人味。它是一种跨越理性的体贴、超越工具的触感。它是一种对于不可思议的事物的相信,甚至追寻。它是一种对细节的注意和对情感的用心。    关于职场的电影不多,史蒂芬·斯皮尔
期刊
时间:2007年1月10日  天气:晴  地点:北京 腾讯  备注:尽管“企鹅”并非腾讯的企业形象LOGO,但这个形象委实太深入人心,就好像他们员工之间互相称呼彼此为“Q哥Q妹”,就好像腾讯的卫生间是以男女企鹅QQ的形象来做性别区分。于是,我决定延续这个以偏盖全的美丽错误。    它是我见过“数量”最多的一类企鹅,根据2006年6月30日的企鹅数量普查结果显示,单“QQ”这一个品种的企鹅数量就已经
期刊
爱他一样爱工作    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爱情成了帮助你工作的最佳工具  这是一个省事的发现——  掌握了一种方法,爱情和工作就两有收益  它只不过动了一个小小的手脚  把爱情和工作结合起来  但是,这可不是糊弄人的小聪明  这是研究,你翻开这页后就会知道——    爱情,2007年的美好预言?    预言和趋势学会成为2007年一个不变的主题,这一点,在2006年末,我们就看到了苗头。大趋
期刊
“Love and leadership,more similar than you think.”前两天在网络上,我尝试在电脑里输入各种单词和爱搭配,当输入Love和Leadership的时候,这句话蹦进了我的眼帘,听起来不错,不是吗?更不错的是,我很轻松地就找到了支撑观点——来自两个大腕。    问问Debra Benton和Tom Peters——  好的恋人=好的领导者  编译/齐翡   
期刊
刘润 30岁的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高级经理。去年一不小心因为一篇《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而低调不再,这让他很后悔,以至于我们费了很大劲儿才以“分享”为名说服他“抛头露面”。我们预言,今后企业更需要的,是刘润这样善于微观察、精提炼和多分享的人,你可以比照一下,在这个众生平等的平台上,他的眼里有什么?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职业规划需要地图,但不能只有地图(http://blog.
期刊
进入2月之后,你会毫无理由地变成一个恋爱中人——并不是说我们一定会产生一段感情,而是说你将存在于一种氛围里,这种气氛会让你就是走在乡野山间的小路上也能从马粪蛋的气喷水里嗅出爱情的芬芳。在这样一个季节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和爱情相提并论的。    重复一遍:我们认为,想要好好工作,首先要好好爱!  立论1 工作爱情化和爱情工作化    伴随着社会车轮的飞速转动(从工业时代开始,什么词都变了,还好这个词
期刊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我的CEO需要对外举办一场听证会,以展示我们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个听证会由股东、媒体和几个国家的GM’s组成,它的成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CEO是凡人,他当然也很紧张——也许是因为最新成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吧。但我亲眼见证了他从紧张变为冷静和自信的全过程。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他总是时不时地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自己的左手虎口。  我怀疑虎口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神经,或者按
期刊
你是否有这种感觉:信息都快从我的耳朵眼儿里溢出来了!  曾经,你喜欢学习新的东西,每天早晨上班都兴冲冲的。现在,你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踩着轮子转的仓鼠,被太多的电邮和信息搞得团团转?  电邮是个好东西,是很有用的交流工具,可是一旦它成千上万地充满你的邮箱,而且三不五时地“叮”的一声在桌面上弹出来,破坏你的思绪,它就已经变成了障碍。  仓鼠们,是时候革命了!  让我们算一笔账:  假设我们每不多会收到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