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翰林国史院职官建制新探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翰林国史院于世祖至元元年九月设立,至顺二年七月以后院址定于中书北省内。所属职官主要有翰林官、吏员,其中翰林官员数、品级有明确规定,吏员仅有员数限定。该院设置后亦领有典簿厅、会同馆、兴文署、艺文监等机构,蒙古翰林院、集贤院、太常礼仪院、秘书监及国子学与之多有分合。相较唐宋翰林院,其职官建制具有鲜明的承前启后特征。
其他文献
通过对《纳西象形文字谱》和《么些象形文字字典》所收的单字和非单字现象进行辨析,提出区分东巴文体系中的“字”与“字组”,应该依据东巴文所对应的语言单位是否为词或语素为标准。就合体结构而言,所写对象为复合词者属单字;所写对象为词组者则属字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喻遂生先生关于划分“字和字组”的6条具体标准拾遗补缺。
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构成组织。在藏族社会中家庭往往与婚姻、居处形态等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藏族社会中最稳固和核心的部分。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和研究,认为西藏中部农业地区的家庭结构有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三种一级类型,在各个一级类型中又有一般、扩大、缺损和过渡四种二级类型;家庭结构类型中核心家庭为主体,其他类型依次为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与其他社会相比,拉加里的家庭类型中缺损型和过渡型也占据了较高的比例;家庭结构的类型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婚姻关系的发生和变更、居住形态以及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文章
《经世大典·官制》所记南台官吏沿革,虽据当时各部门保存之公文按类别依时间先后裁剪汇编而成,但因编修时疏于考证,所记南台台官设置情况多是将不同时期公文剪裁杂糅而成,又将照磨一职割裂为二,误记南台改令史为掾史,所载南台吏员员数也有误,内台、南台定置32、28名监察御史之日期,也未做明确交代。《元史·百官志》相关记载皆袭自《经世大典·官制》,但妄加改动,给理解元代台宪官吏设置情况带来很大困扰。
《皇清职贡图》是清乾隆时期绘制的宣扬清朝大一统国家盛况的巨型画卷(图册),本文以《皇清职贡图》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清朝是中国的一个王朝:首先,《皇清职贡图》选择的绘制区域和对象体现了其中华帝国意识;其次,《皇清职贡图》图说中叙述清王朝与外国、藩属国的关系时,以中国为自称;其三,《皇清职贡图》叙述清朝与边疆各族关系时是以中国的一个王朝自称。由此认为清朝并非“满洲帝国”,而是一个以满、蒙、汉三族为主体,包含边疆各族的统一的中华帝国。
期刊
人类的边疆观念,是对自身所处环境反映的阶段性产物,这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依托于生物性需求所达到的一种社会理性,即人类社会进化到国家组织阶段时关于疆域以及疆域边界的认知,其底蕴在于无论何种形态的国家,必须在资源的配置活动中求得生存乃至发展,以避免被灭亡的命运。由于实践的需求,国家疆域和边疆研究逐渐形成一种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发展支撑着边疆学最终将成为一门学科。边疆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国家政治实体在时空统一下国家边疆的形态与活动,以及由这些形态活动演化出来的实体边疆与虚拟边疆运行的规律。
印度纳萨尔派拒斥资本主义制度和国家暴力的合法性,主张以武装斗争推翻国家政权,因此而广受争议。纳萨尔暴力并非盲目幼稚、非理性或为满足私欲的行为,它是对渗透于社会生活的结构性暴力作出的必要反应,并在与国家之间的策略互动链中实现。纳萨尔主义为暴力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基础,早期的纳萨尔运动使用传统的武器以及赤裸的暴力,这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功能。通常情况下的革命暴力是审慎、克制而不得已的,探讨纳萨尔暴力应将它置于结构-文化-互动-心理的多重维度中。
中央民族大学法治政府与地方制度研究中心是中央民族大学校级研究机构,2007年经学校批准设立,迄今已经十年。该中心由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著名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家熊文钊教授担任主任兼首席研究员,依托中央民族大学在法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方面的雄厚学术积淀,并借鉴有益经验,对法治政府和地方制度展开系统深入研究,致力于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规范化和法治政府的建设。
子弟书中疑难词“撇斜”,是北京话里的老词语,现在依然还活跃在口语中。本义为“讥讽、嘲笑”,引申为“炫耀、卖弄”,字形又写作“撇些、撇邪、撇卸、躄躠、撇鞋”等。“撇斜”及诸书写形式的地域分布仅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区,考其来源当为满语“bezhielembi”的音译。由于不明语源,诸多词典和论著对此词的释义存在偏误。
贵州东南部南江河流域的侗族,基于传统"款组织"的共同体意识,维持了跨村寨的集体认同,通过创造性实践,以协会的形式重构了区域性的社会组织。协会在组织形式、权力结构、权威实现和组织目标上和传统"款组织"同中有异,作为国家基层政府和地方社会的"中间组织",同时获得二者的认同,跨越行政村实现了更高层级的地方社会自治,在保证地方人群的政治主体性基础上,为地方社会自治和国家基层治理建立起了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