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课程大堂布局单元的教学实施,探讨SMLP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SMLP教学模式;单元教学;酒店管理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情教情分析,进行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实施,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依托这个中心,笔者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课程一个具体教学单元的教学实施,分享本人的教学心得和体验。
选定的教学单元为《前厅》大堂布局单元,有同行会质疑,为什么要用3课时完成看似非重点的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教学单元。我们认为基础的夯实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并强调职业素养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有利的推手。
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对大堂设计风格、布局有感性且有专业依据的认知;(2).走进一家酒店,能初步判断星级档次;(3).了解前厅功能布局,为后续课程开展打下基础;(4).始终按星级酒店从业人员标准规范自己。
2.教情学情分析
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信息汇集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知晓大量的信息收集方法与渠道,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如果按灌输式地教学,向学生讲解大堂设计及功能布局的定义,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3. 进阶提高、工学交融的教学实施全过程
针对这种特质,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感悟并分享。并采用SMLP教学模式,SMLP教学模式,即进阶提高、工学交融。SM(Service & Management) 由服务岗位向管理岗位进阶提高设计教学内容,LP (Learning & Practice) 课程学习与岗位实践的学工交替的教学过程。[2]
“S”是指从服务的角度看大堂,“M”从管理的角度评大堂,“LP”理论的学习与酒店调研,再回到課堂进行管理反思,工学交融。宏观的概念,配合中观的模块组合,佐以微观的细节服务(如卡表记时等细节设计),直指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1学时):首先团队组建(4个团队PK);然后布置任务,向学生展示以前的优秀成果,激励一届比一届做得好;讲解大堂布局调研活动指导书,将本单元的专业能力包含其中。下发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星级饭店访查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学生始终按星级酒店从业人员的标准来考察他人更严格要求自己。当学生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之后,怎么做交给大家自己,请各组书写活动计划书,最后教师还会做调研专业度与安全规范的强调
2.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期间对学生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提出挑战。
3.活动执行与考评(2学时):一周调研后,回到课堂,组织活动执行与考评。由一位主持人串起全场,再次增加同学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分组就座后按抽签顺序进行分组调研成果汇报,卡表计时,设置提问、点评环节。因此,同学们会认真听取对手的汇报,找出对方的优势和不足。竞争通常非常激烈。团队互评后、教师点评,最后总结。具体时间分配如表所示
本单元终结性评价100%=进行性评价50%+课程资料评价30%+行为改进计划20%。
其中进行性评价(学生自评10%+团队互评60%+教师点评30%)为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权重的安排上也注意了对学生意愿的尊重。当场打分并点评,确保真实性。
课程资料评价(调研计划书20%+大堂平面图20%+PPT设计30%+调研报告30%)资料的上交,考查到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评意见汇总反馈,形成行为改进计划,对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SMLP教学模式,是全新的尝试,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消化”和“吸收”,工学交融,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更实现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有切实深刻地感受,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但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最大化的激发学生潜能还需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SMLP教学模式;单元教学;酒店管理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情教情分析,进行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实施,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依托这个中心,笔者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课程一个具体教学单元的教学实施,分享本人的教学心得和体验。
选定的教学单元为《前厅》大堂布局单元,有同行会质疑,为什么要用3课时完成看似非重点的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教学单元。我们认为基础的夯实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并强调职业素养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有利的推手。
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对大堂设计风格、布局有感性且有专业依据的认知;(2).走进一家酒店,能初步判断星级档次;(3).了解前厅功能布局,为后续课程开展打下基础;(4).始终按星级酒店从业人员标准规范自己。
2.教情学情分析
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信息汇集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知晓大量的信息收集方法与渠道,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如果按灌输式地教学,向学生讲解大堂设计及功能布局的定义,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3. 进阶提高、工学交融的教学实施全过程
针对这种特质,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感悟并分享。并采用SMLP教学模式,SMLP教学模式,即进阶提高、工学交融。SM(Service & Management) 由服务岗位向管理岗位进阶提高设计教学内容,LP (Learning & Practice) 课程学习与岗位实践的学工交替的教学过程。[2]
“S”是指从服务的角度看大堂,“M”从管理的角度评大堂,“LP”理论的学习与酒店调研,再回到課堂进行管理反思,工学交融。宏观的概念,配合中观的模块组合,佐以微观的细节服务(如卡表记时等细节设计),直指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1学时):首先团队组建(4个团队PK);然后布置任务,向学生展示以前的优秀成果,激励一届比一届做得好;讲解大堂布局调研活动指导书,将本单元的专业能力包含其中。下发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星级饭店访查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学生始终按星级酒店从业人员的标准来考察他人更严格要求自己。当学生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之后,怎么做交给大家自己,请各组书写活动计划书,最后教师还会做调研专业度与安全规范的强调
2.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期间对学生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提出挑战。
3.活动执行与考评(2学时):一周调研后,回到课堂,组织活动执行与考评。由一位主持人串起全场,再次增加同学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分组就座后按抽签顺序进行分组调研成果汇报,卡表计时,设置提问、点评环节。因此,同学们会认真听取对手的汇报,找出对方的优势和不足。竞争通常非常激烈。团队互评后、教师点评,最后总结。具体时间分配如表所示
本单元终结性评价100%=进行性评价50%+课程资料评价30%+行为改进计划20%。
其中进行性评价(学生自评10%+团队互评60%+教师点评30%)为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权重的安排上也注意了对学生意愿的尊重。当场打分并点评,确保真实性。
课程资料评价(调研计划书20%+大堂平面图20%+PPT设计30%+调研报告30%)资料的上交,考查到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评意见汇总反馈,形成行为改进计划,对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SMLP教学模式,是全新的尝试,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消化”和“吸收”,工学交融,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更实现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有切实深刻地感受,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但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最大化的激发学生潜能还需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