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Onyx胶栓塞治疗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球囊保护下Onyx胶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和体会,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Onyx胶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8例。术后根据灌注压改变予以控制血压3天。结果:4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全部成功栓塞,47例颈内动脉血流获得完整保留,随访3个月-1.5年,无症状复发;1例闭塞了颈内动脉,患者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球囊保护下Onyx栓塞頸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Onyx胶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治疗从单纯闭塞颈内动脉、可脱球囊,之后再到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点,我科自去年开始通过Onyx胶栓塞,相比疗效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近100%,颈内动脉完全恢复正常血流的比例高达97%,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40例,女8例,年龄14-55岁。47例有头部外伤史,另1例可疑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所致,基本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突出,球结膜和睑结膜充血肿胀,在眼球和颞部及相应静脉回流位置有吹风样杂音,所有患者入院时清醒。
  瘘口情况及颈内动脉血流情况:单侧瘘45例,双侧瘘3例;眼球突出时间为2周-2年不等;瘘口远端颈内动脉显影36例,远端不显影12例;单瘘口或瘘口多个但相距不超过5mm的患者47例,两个瘘口且瘘口相距较远(大于5mm)患者1例;海绵窦与蝶窦相通并鼻腔出血1例,余病例无此情况。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术中肝素化,经股动脉穿刺后置6F或8F动脉鞘,放置导引管到颈内动脉近颅底位置。选择Hyperglide或Hyperform球囊(EV3)进入颈内动脉,将球囊中央微导丝超选跨过过眼动脉开口,确保走行在颈内动脉的真腔,避免误入夹层,在不同位置充满球囊进行造影,可准确地确定瘘口位置,球囊处于可完全封闭瘘口的位置;微导管选择Echenon 10,超选进入瘘口至海绵窦,微导管进入海绵窦距离瘘口的深度约在10mm左右,以确保之后的操作微导管始终不退出海绵窦同时又使胶尽可能在瘘口附近弥散。首先在海绵窦内填入相应大小的弹簧圈一枚(尽可能选择长一些的弹簧圈);之后球囊封闭颈内动脉和瘘口,通过微导管注入Onyx胶,直至Onyx胶完全封闭瘘口。正常的颈内动脉血流恢复,之后拔出微导管和退出球囊。
  术后中和肝素,术中需要适度控制血压,术后控制血压1-3天,保持收缩压在原收缩压的70%-80%左右。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全部获得成功栓塞,术后行CT检查未发生术中出血和脑肿胀。术后未发现明显的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术后眼球肿胀消退,动脉杂音消失,视力不同程度的改善,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功能未见加重,大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动眼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随访3月-1.5年,患者未有症状复发,其中2例患者进行了DSA复查,颈内动脉通畅良好,瘘口未有复发。
  讨论
  ONYX胶栓塞通过微导管进行,微导管进入和通过瘘口较容易,基本能够完全保留颈内动脉,术中就完全重建了整个颈内动脉系统,恢复正常的颈内供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完全消失,医疗费用也控制在7万左右,绝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安全性也较高。
  ONYX胶栓塞的技巧和细节:
  微导管超选至颈内动脉,可在微导丝的辅助下进入瘘口,进入至海绵窦,微导管头端位置有两种选择,可靠近或在眼静脉,弹簧圈堵塞眼静脉,使胶在弥散时不至于过多地进入眼静脉,对视力造成影响或在眶尖处形成压迫;之后将微导管头端位置调整至靠近颈内动脉,也就是靠近瘘口的海绵窦内较近位置,注胶能够最终获得瘘口的封闭;在微导管进入海绵窦后,是否填入弹簧圈,有不同的意见,但就我科实践,一般都填入1-2个圈,尽可能使胶有一个金属骨架,在海绵窦内较易保持形状,之后流动变化的可能性减小,另外也能减低胶在海绵窦内漂动的速度,实践表明并无不良影响;关于球囊的选择,可供选择的球囊有Hyperglide和Hyperform两种;在球囊阻断血流的情况下,一般阻断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其中在暂停注胶2分钟后再松开球囊,这样在胶凝固的情况下,血流冲击不会使胶移动;注胶量一般为4支,约6ml左右,极个别海绵窦扩张较大者,胶的用量最多达到11支,约16ml,因此在注胶2支可较快速度进行,之后根据海绵窦大小进行估计胶的用量;治疗过程中,会逐渐出现颈内动脉远端不显影到远端显影的过程,一旦远端开始显影,则说明过程已经快接近完全闭塞瘘口,继续在球囊封闭下注胶,密切观察胶是否从瘘口溢出至颈内动脉,在看不清的情况下,可多次松开球囊,每注入0.1-0.2ml胶即松开球囊,通过造影进行观察瘘口是否封闭,一旦瘘口封闭则可考虑拔管;术后是否抗凝或抗血小板,可在拔管后,完全中和肝素,10分钟后造影观察在瘘口位置是否有血栓形成,如有血栓形成,则术后正规抗血小板治疗;如无血栓形成,术后可中性治疗;关于ONYX胶在海绵窦内的毒性反应,有报道神经毒性损害,但在我科治疗的患者中未有长期存在的毒性反应,偶尔有胶对动眼神经的毒性反应,经过神经营养和脱水处理一般均能获得好转;关于大量ONYX胶的海绵窦内压迫反应,通过观察我科注胶最多的患者,共注胶11支,未见压迫反应,因而压迫反应一般是较少见的。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24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进行两组抢救成功率、病情掌握率、护理满意度、抢救中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病情掌握率更高(均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过程中分诊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 3年2月份到4月份60例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患者的病史以及身体检查等进行检查,寻找不孕原因。结果:我院60例继发不孕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有16例患者不孕是因为其手术后造成输卵管阻塞而成,有13例患者因为宫腔粘连引发不孕,有11例患者因为子宫内膜出现异位导致不孕,有9例多囊卵巢导致不孕,7例盆腔粘连,4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的方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和中频药物导入结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抗生素治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57.78%,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择期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55例。七氟醚组患儿术中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丙泊酚组患儿术中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儿入室后、插管后、麻醉期间、拔管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值,记录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手术患者进行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4例,占50.0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占42.85%;房性心动过速2例,占7.14%;消融成功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医学疗效。方法选取50例来我院进行诊治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骨折固定方法,试验组患者使用双锁定内固定方法,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医学疗效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术后10个月的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的有20例,优良率达到80%,对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治疗,探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对于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的优势。方法:随机的选取我县县人民医院201 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名患者,均被确诊为患有胆结石并发胆囊炎,这15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15名患者随机的进行分为两组组,观察组包括8名患者,对照组包括7名患者。观察组的8名患者均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对照组的7名患者均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在手术结束之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注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肾内科收治的146例尿毒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法,实验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联合血流灌注对各组尿毒症患者进行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较治疗前有较大的改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随机收集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2例行腹部手术且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1例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1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选择我院疑似为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根据激发试验结果进行分组,分别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各组为50例,采用Master Screen-DlFF测定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采用ART雾化激发系统测定患者的BPT,比较两组患者BPT前和BPT后的肺通气功能。结果:两组患者BPT前和BPT后的肺通氣功能组内差异存在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