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s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诗人雪莱说:“诗以想象和热情启发人类向善,所以一切好诗都与卑鄙的情感不相容。”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化身、美的体现。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
  
  一、美读是关键
  
  现行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读平台。美读课文的过程也是理解、感悟、欣赏、创造美的过程。它伴随的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情感,甚至可以使人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与作者同悲喜,与人物共歌哭。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表现音乐的名篇,历来被誉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绝唱。在教这些课文的时候,我根据男女音色不同,采用了齐声朗读、二重朗读、交替朗读和配乐朗读等训练形式,通过轻重缓急、高亢激越、低回婉转的声音变化,再现诗中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使学生产生一种“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听觉感受,领悟诗歌的旋律美;通过反复美读,把抽象的语言还原为可感的形象,款款入目,声声入耳,获得奇异美妙的精神享受。
  
  二、联想和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作者描写的景象或人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创设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情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轻快地进入美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
  与学生一起朗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我问:“同学们,透过诗,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有的说:“绿树、青山、潺潺的流水和金灿灿的菊花。”有的说:“碧绿的菜畦,堆积如山的稻子。”有的说:“我看到了村民们赶着羊群,肩上挑着谷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群孩子在扑蜻蜓,捉迷藏。”我又问:“你们听见了什么?”同学们兴致更高了。有的说:“我听见了蝉在叫,鸭在闹,蛙在鸣。”有的说:“我听见了诗人与朋友相约明年九月九日再见,共同祝福。”“你们闻到了什么?”我因势利导,往深处挖掘。同学们七嘴八舌:“我闻到了菊花香,闻到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闻到了大自然的芳香。”我又问:“大家透过诗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朋友之间淳朴真挚的友情,诗人喜欢大自然,陶醉于大自然的感情。”同学们通过朗读想象从诗句走进生活,品出了意趣,感受到了乡村特有的生活气息和大自然的美景。
  
  三、创设美景、激发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激情,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情趣之美和人性之美。如在教《钱塘湖春行》一文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钱塘湖的风景图片以及文字解说,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感受钱塘湖的美景。其次,设计好课件。可以制作一些优美清新的图片,展示春天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的美景,再配上轻音乐伴奏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最后,老师做画龙点睛的评价。
  
  四、挖掘深蕴的人格美
  
  古诗词中,不但自然美无处不在,而且其深蕴的人格美也无时无刻不在撼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如在分析杜甫的诗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秋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的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改变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正是生活的真实和人格的完美,铸就了杜甫的诗的生命。
  正像舒伯特所说:“那些从痛苦中产生的作品,将为世人带来欢乐。”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坚定;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这一个个崇高的伟大形象,这一幕幕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情景,怎能不令人钦佩、使人奋进呢?
  总之,通过美读古诗文,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迸发出美丽的火花,它远远高于作家创作时的初衷,它美妙无穷,无与伦比。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近和全面实施,图书馆如何满足高校稳定与发展,信息采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作用成了图书馆工作者共同探索的课题。
简要分析了红松、大青杨混交造林技术。
Swarm是为了建立模型实现分析复杂系统而设计的软件平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等领域的研究中,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Swarm是基于Agent的建模工具,其基本体系结
现行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生物教材的编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教材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探究性活动,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实验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被纳入教材的编写体系。生物学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预习环节  预习是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进行的感知活动。教
众所周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从呱呱坠地起.便开始了漫长的学习模仿过程。茅盾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作文,如果从模仿开始.就能降低写作的
近几年,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内容重组。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同时接受信息,并因而同时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综合提高,并且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对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一时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并对许多国家的教学和课程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被一部分人视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学习理论。因此,有必要对建构主义理论及教学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回顾,并进行反思。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