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点,明确训练目标,综合运用,学生逐步熟练掌握朗读技巧,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兴趣 基础 指导 评价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承载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特别要求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思维,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让学生不断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促进理解,增加感悟。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真正喜欢朗读,并在朗读中感悟,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一、以兴趣为先导,感知魅力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认真投入地朗读。小学生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只要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十分专心的去做某件事情,朗读也不例外。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领略文章的思想情感,但这个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记忆最好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如果只是一味的整齐读、大声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鼓噪、乏味、单一,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却只是停留在“声音”上,不能声情并茂的表达,因此也达不到朗读的要求和效果。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的用情景交融去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因此提高朗读的表现力、感染力、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
  二、注重字词,精心指导
  指导一年级孩子有情有趣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很费事的事。初入小学的宝宝们识字量不大,句子读不通,字词读不准,所以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字词段的指导需要逐步进行。
  读字。首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语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字正腔圆。学生在朗读句子时,有时难以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比如:“草丛”,学生在朗读中时容易读成翘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帮助学生及时正音,切实做到学生讲字读准,进而形成习惯。
  读词。指导一年级宝宝朗读时,读好句子的词语是尤为重要的。词语是朗读的基础,同时读好词语也对理解句子和段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星星”“妈妈”这样的重叠词出现在句子中时,要指导学生读准轻声;“石子儿”“小腿儿”出现这样的儿话音时,要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
  三、丰富的读的形式,在读中感悟
  有人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的确,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才有了跳跃着的生命,才能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慢慢内化成自己有序的语言。
  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打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去。我听过一位教师的公开课,这位教师导入新课后就先让学生坐端正,眼睛看着老师,小耳朵仔细倾听老师的朗读。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结束后,学生不约而同的响起了掌声,并交流了自己听到的内容。记得有一位美国语言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谈话,35%的内容是靠单纯语言表达,65%是靠伴随语言(主要指面部表情及手势等动作)表达。可见,讲话者的伴随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讲话如此,朗读当然也不例外。
  对比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比如在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课时,我出示了一张满是星星的夜空图片,让学生说说天上的星星像什么,学生在朗读“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中”,学生能够在朗读中不断的替换词语,将“珍珠”换成“水晶、露珠、钻石…”。通过对比读,学生了解到了朗读句子,感知句子中的词语可以采用相似的词语替换,从而对满天星空的感受更美了。
  领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断地提高读书的兴趣。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读完一篇比较难读的文章后,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了,这时可采用逐句领读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通过领读,就可以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确定、停顿的时机、节奏的掌握、语气的舒缓、感情的处理等,只需“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已“未成曲调先有情”了。领读这种训练形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和声调,读好重音和语气,通过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做到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读准;不重复,不破句,句句读通。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地会有提高。
  分角色读。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一个奇怪的问题》《谁的本领大》《筷子的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比如学习《谁的本领大》这课,学生在表演读中能将手的“傲慢”“愤愤不平”,嘴巴的“火冒三丈”“跺着脚的样子”表演的淋漓尽致。
  评价读。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我在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呀,这个,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其实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还有许多形式,比如:想象读、比赛读、合作读、轮流读、自由读、配乐读等等,课堂上不断丰富朗读的形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朗读的兴趣。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点,明确训练目标,综合运用,学生逐步熟练掌握朗读技巧,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偓,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焦月萍,让一年级的孩子爱上“朗读”。
  [3]陈少华.朗读——让语感不再朦胧.中小学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所有教学的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关系着整个国民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尤为重要,当然,也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担此重任。对于一名教师,评判其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在他的教学中收获了什么,也就是教学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成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当前的成绩,还有就是将来的素质和能力。故此,教师在教学过
期刊
【摘要】语文课本是有诗意、有美感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能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热情,能教育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的审美观,还能将学生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阶段或者终极目标。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课,针对学生实际,根据文本,抓住每一个美点,认真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节,选择好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识字的一个目标,也是作文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在正确领会所听到的内容,恰当表达自我意思方面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阅读习惯 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实践,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渠道、多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一定会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创新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社会在发展,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包涵了很多创新的元素,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凭借教材性质,语言特点,学生的个性,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语文教育的作用发挥的更完善,为不断发展的民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教学  “教育是知识创新 、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小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愉悦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能挖掘无限的创新潜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当前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得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学习文章的字、词、句、段,而且还要学文
期刊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记,不讲语文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不尊重学习规律,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现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不同的村级小学,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参差不齐,学习科目的增加,远离亲人的关爱和照顾,学习环境的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通过“留心观察,联系生活”、“ 情境创设,再现生活”、“ 角色扮演,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生活中积累语文素养,课堂中结合生活情境来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化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教材中的课文都源于生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