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42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管是从老师还是学生方面来说,古诗文的教学总会让大家始终觉得有一道门槛不易迈过去。本文试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网络的不良影响和目前语文教学的功利性现象破坏了语文的健康教学秩序;语文教师专业学识的不足及教学方法的不当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质量;学生对古诗文没有兴趣。
  【关键词】中学古诗文;网络;兴趣;方法与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位工作了十几年的一线语文老师,古诗文教学可以说是每年都会近距离接触,而且有的诗文已反复教过多遍了,耳熟能详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每一届新的学生,虽然力求有所变,但是,总会不能避免地“老调重弹”,究其原因,细细思考,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感受与做法。
  一是网络文化的“魅力”和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现象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学诗文时,语文老师一般都觉得累,因为他们总是处在两难的境地:一边是中考要成绩,一边是祖国灿烂的古诗文。两者都不可抛,也不能抛,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忘记了中国文化,似乎没了根;我们又是生活中的人,没有成绩,还谈何“有所得”?故而,两者都要努力!老师们还在努力践行时,发现学生的阅读正在悄悄改变——那就是网络文学悄悄地如春雨般浸入了学生的生活。
  网络作品良莠不齐,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时尚文化”对学生的渗透,真的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负面的效果越来越明显,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学生的经典作品阅读指导。比如笔者就加强学生的“吟咏诵读”方面的指导,因为中国的文学可以说最早就是从“唱和”开始的。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唱和《诗经》中的经典诗词,让学生在诗文中感受中国文学的美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千古佳作,学生大部分都会唱,并且常会感慨,天后王菲真是把苏轼的豪情与柔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啊!
  二是古诗文教学也受到了老师个人学识涵养的影响,而老师的教法是否得当和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样影响着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为此,笔者在教学古诗文之际,总是力求达到先会背,然后多方面地了解诗文创作的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个人的生活的价值观等,这样知人论世,丰富了自己知识的同时,教学也就有底气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自己對古诗文都一知半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化人”,再没有什么教学艺术可言,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是培养学生阅读吟诵古诗的兴趣。因为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在教学古诗文时,老师常常会不求甚解,只求记住即可。故而,古诗文教学无非就是让学生“硬背”和“默写”,美其名曰从“数量”上要“质量”。已经初步地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初中生,他们对人、事都有了一定的思想见地,现在发现老师教学古诗文只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解词释义上,学生能记住诗文即可,于是在教学中往往方法单一,且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长此以往,讲者无神,听者无力。面对以上问题,怎么办呢?下面我来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但愿对同仁有帮助。
  一是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自主性,注重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来落实组成古诗文的“语言”潜在的意义。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只在紧要处给予些指点,然后采用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让学生知道“学为自己学,学可自己学”的妙径,让他们从自学中感受到成功感,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得到激发。
  二是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课本剧、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抢答等形式,也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激发学生学习诗文的兴趣,在多种形式中受到古诗文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对不同诗歌内容的教法有所改变,不要按照一成不变的思路来讲解诗文,努力发掘学生这个最具灵魂的教学资源。
  三是注重积累和古诗文的吟咏诵读的指导,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激情。“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教学课程纲要早就这个作了阐述。古诗文文字往往不多,但内涵并不浅淡,如何字正腔圆地读“正确”?如何断句恰当地读“流利”?如何情感充沛地读“出来”?诗文的“感情”三个字是离不开以上三点的。特别是第三条读“出来”,是对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高层次要求,不光是理解词义、句义,还要能把理解的意思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但是,在平时教学中,常会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我们老师也会淡化之。
  如何教好古诗文,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潜在的魅力,需要为人师者不断探索,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但是,首要的还是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结合朗读、课本剧表演、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走进学生自我的内心。这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致才会高涨起来。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课堂氛围有着一定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切入点,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根据教学经验,简要论述如何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轻松、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来帮助各位教师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引进义乌的5个籽莲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莲3号以产量高、商品率高、早熟、采收期长、鲜食品质佳、耐储运等特点在各参试籽莲品种中表现突出,适合在义乌地区作
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使用ETAP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抽象难懂的理论学习变得直观易懂。以电力系统的电压调节方法为例,进行ET
<正>1931年出生12月15日,因剖腹产手术诞生于东京信浓町的庆应医院。系现代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父)谷川彻三(36岁)、(母)多喜子(34岁)的独生子。1936年5岁入高元寺圣心学
采用电探针法测定了叠氮化铜微装药尺寸下的爆轰速度,根据叠氮化铜的密度和测定的爆轰速度,运用γ律状态方程拟合出了JWL状态方程参数。将拟合出的JWL状态方程参数用于动力学
为了有效防治保护地黄瓜霜霉病,合理用药,降低防控成本,提高防治效果,采用不同药剂量的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及72%霜脲&#183;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50%烯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