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蛇爬出宽敞致富路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an42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对蛇有很好印象的人可能比较少。自古以来,对蛇的描述也多含贬义,如蛇蝎心肠、虎头蛇尾等,形容人贪得无厌的一句成语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可见蛇在人们的心里有抹不去的阴影。读者可能会奇怪,既然人们对蛇的印象如此不佳,那为何本期杂志还要专门采访关于养蛇的内容呢?其实,在人们对蛇的了解中有很多误解,许多地方也冤枉了蛇类。据了解,蛇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如今,不少人士不仅早已改变了对蛇的片面认识,而且已经把蛇“请进”了蛇博园当宝贝,在养蛇的创业中将腰包鼓了起来。
  养蛇不像养猪,养猪虽然投资巨大,但养猪场随处可见;养蛇虽然投资门槛不高,但养蛇场却不易发现。个中缘由究竟是什么呢?2015年4月2日,记者带着一串疑问踏上了采访养蛇行家的行程。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欢迎关注。
  记者:据我了解,最近几年养蛇好像比较热门,我们编辑部也经常有读者来咨询这方面的问题。您认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养蛇的因素是什么?
  胡志明: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体内的代谢活动也与体温变化息息相关。体温高时,新陈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新陈代谢率低,活动减弱。在自然环境下,每年夏初到冬初是蛇的主要活动时期,夏季的7、8、9三个月是蛇最活跃的时期。通常,蛇类活动较适宜的温度在10~35℃之间,其活动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当气温高于40℃时,蛇便会寻找树荫、草丛等阴凉处躲避高温;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蛇便停止活动;当气温降到6℃以下时,蛇便进入冬眠状态。一般来讲,雌蛇最先进入冬眠,然后是雄蛇和幼蛇。冬眠时,蛇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状态,此时蛇不仅不再生长,而且由于在冬眠时不进食又消耗着自身储存的养分,所以冬眠期间蛇的死亡率较高,会达到35%~60%。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自然界蛇的数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蛇肉非常滋补,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氨基酸而且胆固醇含量又很低,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毒洁肤等功效;蛇毒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可以治风湿性关节炎等许多病症。因此,肉用蛇市场和药用蛇市场均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既然蛇的市场这么看好,养蛇成为热门项目也就很自然了。
  记者:人工养蛇,主要有哪些品种?蛇产品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消化的?
  胡志明:在自然界,蛇的种类很多,一般将其分为无毒蛇和有毒蛇。像菜花蛇(又叫大王蛇)、水律蛇、莽蛇等,都属于无毒蛇。有毒蛇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在白天活动的,称为昼行性蛇类,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第二类是怕强光,喜欢在白天隐伏、夜间活动的,称为夜行性蛇类,如金环蛇、银环蛇、烙铁头等;第三类是喜欢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活动的(多在晚上及阴雨白天活动,耐寒性强),称为晨昏性蛇类,如五步蛇、蝮蛇等。到目前为止,适合人工养殖的蛇类品种(人工养殖环境下能自主采食)并不多,主要有大王蛇、水律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等少数几种。从消费市场来说,肉用蛇除了算是一个相对高档的菜品、价格比较高以外,还有一个消费习惯问题,所以肉用蛇主要集中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如广东、浙江等省。药用蛇,目前一般销往国内规模较大的中药材市场,如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交易市场,还有就是销往制药厂。
  记者:您养蛇有多长时间了?您认为要将蛇养好关键要把握哪些环节?
  胡志明:我是1999年开始学习养蛇的,到现在已经养了16年了。蛇是冷血动物,自身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对生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野外环境下,蛇会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作窝,当野外环境的温度一有变化它就会躲回洞里;但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如果没有人工营造的环境,它就无处可躲。所以过去人工养殖的蛇很容易生病,经常发生不进食和不断死亡的现象,很多养蛇的养到最后全军覆没。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发生呢?就是因为蛇对生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很敏感,生长环境的温度波动超过5℃就会影响其进食,所以要想把蛇养好就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养殖方法,让它不停地自主采食,快速生长。我经过长期摸索钻研,已设计出一整套低成本、环保、电子控温、恒温恒湿系统,小蛇从蛋壳里孵化出来后就能自主采食,不需人工填喂,并且小蛇出来只要养7个月时间就可以长到1公斤多。我的蛇博园养蛇成本低,蛇成长快,养1000条蛇只需一人每天工作4小时左右,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从我这儿学会养蛇的,很多都是一边种田一边养蛇,或者一边上班一边养蛇。
  记者:每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业心得,请谈谈您的创业经历。
  胡志明:谈到创业经历,我的心情就难以平静。在创业之前,我是乡政府的一个临时工,那时每个月的工资是300多元。但我不是那种安份的人,总想做属于自己的事业。我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学养蛇比较好,因为我觉得蛇的销路好,既可以吃也可以做药材,那时是1998年。想法简单,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我不懂技术,那时我们农村也不知道电脑是何物,更没有网络。怎么办呢?我就到处打听哪里有养蛇的,为了找到养蛇的学习资料,我将几年的《农村百事通》都找回来了。
  后来,我带着1000元钱到广西梧州拜师学艺。学完回来后,我信心满满,觉得这下发大财的梦想就在眼前了。可天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第一年买回来的蛇苗没有超过3个月就全军覆没了。看着家里借债买回来的蛇苗天天死亡,真是欲哭无泪。在给眼镜蛇打针的过程中我还被蛇咬了3次,身体的伤痛、蛇苗的死亡把一个雄心壮志的创业青年挫败到了极点。后来,我结识到了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的李汉华教授,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第二年我的养殖事业有了些起色。再后来,又在蛇场建设上摔了许多跟斗,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在磕磕绊绊中艰苦创业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但不管多难,我始终没有放弃。2005年是一个转折点,经过苦心钻研,我在别人养蛇的基础上对技术和设施进行了很多改进,包括蛇房建设、温湿度控制、幼蛇开口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将不到位的保温措施升级到电子自动控温控湿。现在,我的蛇博园的蛇窝一年四季恒温恒湿,蛇的胃口好了,吃的多长的也快。回顾自己走过来的路,虽然过程艰辛,但现在想想却内心愉悦。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创业就要有承受失败和意外打击的准备,自己勤快些,多观察、多思考,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这才是最实用的经验。切勿对别人的做法一味地生搬硬套。   记者:有许多人对蛇充满恐惧,认为蛇是不通人性的。你认为要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恐惧呢?
  胡志明:在养蛇之前,我对蛇也是很恐惧的,那时在师傅那里学了半个月都没有胆量去抓蛇,可是它的商业前景又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我的经验来看,要克服这种恐惧心理,首先要了解蛇的习性。蛇眼位于蛇头部的两侧,没有活动的上下眼睑,所以蛇的眼睛永远是张开着的。蛇的视力较差,对静止的物体反应迟钝,只是在面对运动的物体时,才有比较敏锐的反应。蛇类从身体外形上看,是没有耳朵的,但蛇体内部有内耳和听骨。因此,蛇虽然不能接受空气中传来的声音,但通过紧贴地面活动的身体,当声波经过听骨传进内耳时,蛇就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地面震动传来的各种活动信息,从而产生听觉。蛇的嗅觉器官主要是犁鼻器和舌头,蛇的舌头有细而分叉的舌尖,舌尖经常从口中伸出搜寻空气中各种物体的气味,当舌尖缩回口腔后,通过梨鼻器的嗅觉反应从而使蛇产生嗅觉。其次要胆大心细不慌张。什么动物都有它的脾气,当你掌握了它的脾气之后,再在师傅的指导下小心谨慎地去亲近蛇,恐惧心理就会慢慢消失。
  记者:办一个蛇园要投资多少?投资回收期一般又是多久?
  胡志明:如果是一个新手养蛇,我建议最好不要把太多的钱花在蛇场建设上,因为刚开始技术一般都不太熟练,一旦失误,花在场地建设上的钱就变成了“死钱”。养蛇其实投入的资金可大可小,但最好从小规模养起,这样资金压力不大,养殖风险也容易控制,关键是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养蛇技术,不要羡慕别人的蛇场建设有多大、有多成功,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做大很容易造成大的损失。成功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需要慢慢来,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其实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养蛇的投资回报期一般是一年左右,只要技术过硬,养蛇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记者:养蛇的风险主要有哪些?根据你的经验,要如何做才能比较有效地规避风险呢?
  胡志明:养蛇技术性很强,不像养鸡、养猪那样简单。我建议新手养蛇不要盲目下手,最好多到几个养蛇基地考察,在充分对比之后,选择一家有真正技术和负责的养蛇场学习一段时间。养蛇要成功,没有师傅带和实地跟班学的经历,是很难养成功的。这是大大降低养殖风险的关键。另外,开始养不要追求规模,等技术成熟了再逐步扩大规模,也是规避风险必不可少的。
  我的蛇博园现有种蛇2万余条,主要是大王蛇、眼镜蛇、水律蛇、银环蛇和五步蛇。现有蛇房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分为种蛇养殖房、小蛇育肥房、成品蛇养殖房等。蛇园经过上千次的反复养殖试验,现已解决幼蛇养殖难、幼蛇过冬难、饲料来源难、保温难、生长慢等养蛇中的一系列重大难题。目前,我场全部采用无冬眠养殖技术,蛇苗都是本场自繁自养出来的,小蛇从出壳到成品蛇上市只要一年左右时间,70%以上的蛇重量都可达1.8公斤以上。
  记者:我了解到您每年都会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您认为参加学术交流会在经济上划算吗?对项目经营又有哪些帮助呢?
  胡志明:中国野生动物养殖委员会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养殖经验交流会,我确实经常会去参加。我觉得在这样的会议上可以学到一些同行的经验和汲取他们的教训,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我认为参加这些会议不能单纯地从经济上划不划算来考虑,学经验和结交朋友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通过参加一些这样的交流会,我结识了不少朋友,也扩大了自己看问题的视野。
  (本刊记者 绿洲)
  新干县蛇博园种苗繁育基地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瓦桥村
  联系电话:13879670699
  联系人:胡志明
  网址:www.jxsby.com
其他文献
一、品种介绍  连翘,又名黄花条、连壳、落翘、一串金等,为木樨科连翘属落叶灌木。连翘先花后叶,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叶缘具齿;花冠黄色,1~3朵生于叶腋;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长0.7~1.5厘米。花期3—4月份,果期7—9月份。  连翘常生长在海拔200~2000米的半阴坡或向阳坡的疏朗灌木丛中
仔猪出生后,营养和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可能引起死亡。据2015年上半年对某养猪场所做的调查显示,该场上半年共产仔猪780头,仔猪从出生到20日龄的死亡率为25.6%,仔猪死亡不仅影响猪群的发展,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加强饲养管理,将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死亡率严格控制在18%以内。  一、把好初生关  1.做好接产工作。母猪配种后经114天就可产仔,要在产前3~5天将母猪
茄子新品种赣茄1号是以杭州红茄多代自交系选育的HQ2003-05-为母本,以石碣长茄多代自交系选育的SJ2004-06-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代杂种。2013年6月10日通过田间考察鉴定,2014年3月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  赣茄1号植株直立,生长势强,株高约90厘米,开展度为65厘米×70厘米。早熟,始花节位11~12节。叶片绿色,叶柄、叶脉为深紫色。花冠紫色,多单生,
“秋艳”石榴籽粒特大、高抗裂果、鲜果出汁率高,果实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良。除此之外,“秋艳”石榴还很耐储藏,在常温、普通储藏条件下,可储藏到翌年3月份,可有效供应我国北方地区国庆节之后以及春节市场。“秋艳”石榴于2013年12月通过了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河北、安徽、四川、云南、河南等石榴主产区均有引种栽培。  “秋艳”石榴为小乔木,树势中庸,树姿开张;成龄期树高2.6~4.2米,有
水果兰为唇形科石蚕属常绿灌木,芳香类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和西班牙。其花淡紫色,具有与众不同的奇特叶色,全年呈现出淡淡的蓝灰色,是园林配置中不可多得的色叶植物。  水果兰全株银灰色,植株高达2.5米;叶对生、卵圆形,长1~2厘米,宽1厘米。小枝四棱形,全株被白色茸毛。春季枝头悬挂淡紫色小花,花期3月至4月。叶片全年呈现出淡淡的蓝灰色,与其他植物形成鲜明的对照。  水果兰性喜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耐
近年来,许多花卉盆景在市场上行情逐渐走低,而一些盆栽实用植物却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特别是中药材盆景颇受市场青睐。猫须草,又称化石草、腰只草、肾草、肾茶,是唇形科肾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雄蕊伸长,外露于花冠,酷似猫的胡须而得名。猫须草盆栽,可在保温塑料大棚、玻璃温室和家庭阳台上栽培,不受南北温差的限制。其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下面介绍猫须草盆栽技术,以为其推广提供参考。  一、种
编者按:蜂王对养蜂人的重要性众所皆知,是否拥有优质蜂王是养蜂成败和能否夺取丰收的关键,因而养蜂人为了蜂王可以说是尝尽甘苦。在全国养蜂业,安徽黄山种蜂场可谓赫赫有名,一场之长的朱国军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畔的养蜂世家,四代都是养蜂人。朱国军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拉着蜂箱追花逐蜜。对于蜜蜂,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悟性,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不断总结、实践,将自己的蜂群同父亲的蜂群和邻场的蜂
传统手工采茶方式,用工量多,成本高。采用机械化采茶具有机械损伤小、新鲜度好、完整芽叶多、单片少、嫩芽梗多、生产率高等特点。该机能够让人们从繁琐的采茶作业中解放出来,让采茶工作变得简单轻松,提高生产效率。该机配有汽油机,动力强劲,有效降低了茶损率和噪音,方便实用、效率高,便于携带及野外田地作业。  一、产品参数  型号:4C-50A6型  功率:0.75千瓦  刀片材质:SKS51  整机重量:10
稻麦脱粒机为收割机械,是用于将田间收获的谷物通过机械碾打、搓擦、分离、清选等获取粮食籽粒,一次性或再经过辅助手段使粮食达到入库要求的一种作业机具。稻麦脱粒机主要由电动机(或柴油机)、滚筒、支架、传动齿轮等部件组成。稻麦脱粒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稻麦生产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一、使用前的准备  1.安全检查。脱粒机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各紧固螺栓是否牢固可靠,若有松动,拧紧松动的螺母;
万农红缨子高粱属中熟常规品种,全生育期春播110天左右。株高250厘米左右,叶色浓绿,总叶数13叶。散穗型,颖壳红色,穗长37厘米左右,穗粒数2800粒;籽粒红褐色,易脱粒,千粒重20克。糯性好,种皮厚,耐蒸煮。抗病、耐旱,适应性广,一般每亩产量300公斤左右。  该品种适宜育苗移栽,播种期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每亩大田用种量0.5公斤。在4~7叶期移栽,打窝移栽。每亩种植8000~100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