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域下国家资历框架实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a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先后有150多个国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整体技能水平,改善教育培训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纵观近30年的发展历程,国家资历框架实施范式从“新自由主义”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拓展了实施影响的分析框架.相关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以学习成果为中心的“共同语言”,相关资格在劳动力市场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利益相关者逐步走向合作治理,构建了适应性的质量保障体系,并开始关注跨境资格的认定.然而,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国家资历框架实并非所谓的“灵丹妙药”,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由此,我国在实施国家资历框架过程中需要注重:以学习成果为准则,实现不同语言的趋同;以就业逻辑为导向,实现两大体系的联结;以合作治理为目标,实现利益群体的嵌入;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实现保障体系的匹配;以“一带一路”发展为契机,实现跨境资格的认定.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促使并真实地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所发挥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等各个方
江苏省淮安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的监测资料表明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未得到明显控制,仍位于全国前列,探索灵敏度、特异度高、简便易行的筛查方法用于食
【摘 要】 自适应学习技术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载体,引发了人工智能时代美国高校教学新变革。基于技术文化哲学视角,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变革可从“技术范式-行为作用-体制形态-价值面相”四个维度展开分析。具体而言,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萌芽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07年)、起步期(2008年至2012年)、加速期(2013年至今)三个主要阶段,分别呈现技术奠基、试点应用和大力推广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心将逐渐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转移.这一战略转移的意图在于,当宏观层面基本实现了终身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