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筛选适宜东海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引进17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其旱育秧移栽稻的分蘖能力、抗倒性、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及丰产性进行鉴定比较。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2008、中稻1号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东海县示范种植。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丰产性;江苏东海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36-01水稻是东海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面积6.3万hm2左右。近年来,通过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水稻单产和总产稳步提高,实现了水稻生产连续8年增产[1]。为了进一步提高东海县水稻生产水平,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水稻新品种,2011年引进省内外17个水稻新品种(系)在东海县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进行比较试验,以鉴定其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1年在东海县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平明镇)进行,土质为砂礓黑土,肥力中上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连粳2008、徐稻5号、大粮203、新稻19号、新稻20号、盐粳11号、郑稻18号、盐稻3872、武运粳21号、新稻18号、连粳9号、宁粳4号、中稻1号、泗稻12、连粳7号、连粳6号、徐稻3号,均为审定或进入当年生产试验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徐稻3号为对照(CK)。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1 m2。
  1.4 试验过程
  5月16日秧田落谷,6月22日麦收后旋耕整地,6月26日人工定點栽插,行距25 cm,株距11.5 cm。基本苗100.5万株/hm2左右。基肥施45%复合肥(15-15-15)525 kg/hm2、尿素150 kg/hm2;分蘖肥施尿素150 kg/hm2;穗肥中促花肥施尿素150 kg/hm2、45%复合肥150 kg/hm2,保花肥施尿素75 kg/hm2。水浆管理:浅水栽秧,前期浅露结合促分蘖,够苗后适时适度搁田,抽穗灌浆期田间保持浅水层,后期保持干干湿湿[2-4]。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大田[5-6]。
  1.5 调查记载
  栽插后定点调查记载茎蘖动态、各生育期时期、植株长势长相及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收割前取样进行室内考种,成熟期进行产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参试品种产量均接近或超过10 500 kg/hm2,其中宁粳4号产量最高,为11 980.80 kg/hm2,新稻18号的产量最低,为10 285.95 kg/hm2。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的品种有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2008、中稻1号4个品种,增幅分别达3.17%、3.86%、1.21%、1.39%,其他品种均较徐稻3号减产,减产幅度较大的几个品种为新稻18号、盐粳11号、郑稻18号、泗稻12、武运粳21号(表1)。
  2.2 生育表现及抗逆性
  2.2.1 分蘖力。参试品种中分蘖能力较强的品种有盐粳11、大粮203、连粳7号、连粳2008、徐稻5号5个品种,但都较对照徐稻3号低。
  2.2.2 生育期。从全生育期来看,生育期较徐稻3号长的品种有中稻1号、新稻18号、连粳9号、宁粳4号、盐粳11号、连粳7号、连粳6号7个品种。武运粳21号、新稻19号、大粮203、新稻20号4个品种较对照徐稻3号早熟。其他品种熟期与对照徐稻3号相仿(表2)。
  2.2.3 抗倒性。对各品种田间抗倒、抗病性的调查结果来看,抗倒性较好的品种有连粳7号、连粳9号、武运粳21号、中稻1号4个品种,新稻19号、大粮203 2个品种抗倒性较差,其他品种抗倒性一般(表2)。
  2.2.4 抗病性。参试品种中除武运粳21号、新稻19号田间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发生较重外,徐稻5号、大粮203、泗稻12、新稻18号、新稻20号、徐稻3号、连粳6号、盐稻3872、盐粳11号、郑稻18号10个品种田间零星发病,其他
  (下转第38页)
  品种田间没发现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参试品种中武运粳21号穗颈瘟发生较重,新稻18号、新稻19号、盐粳11号零星发生,其他品种田间未发现穗颈瘟(表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2008、中稻1号4个品种与东海县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徐稻3号相比,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且综合性状较好。但宁粳4号、连粳2008高产易倒伏,可在中等肥力的田块推广种植;连粳7号、中稻1号丰产性、抗逆性均表现突出,在当地可作为高产栽培或超高产栽培推广品种。其他表现相对较好的品种中,连粳9号、徐稻5号、盐稻3872 3个品种可以作为小面积示范品种。
  4 参考文献
  [1] 孙晓惠,李信文.陆良县中枢镇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J].云南农业科技,2008(S3):88-91.
  [2] 叶立海,鲁仕法,白应国.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J].农技服务,2007(7):3.
  [3] 贺阳冬,郝艳玲,林依倔,等.四川地区10个水稻引进品种的产量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12984-12985,13048.
  [4] 王旭升,汤光仁,黄丽梅.加快水稻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度的几点经验[J].种业导刊,2011(4):25-26.
  [5] 周汉钦,陈建酉.广东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利用[J].北方水稻,2007(6):19-21,31.
  [6] 全东兴,张强,陈温福,等.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4163-4164,4184.
其他文献
摘要 该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总结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心理特点,介绍了动物传染病实行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调查问卷;心理特点;改革对策;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35-01成人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学生生源、授课时间、学位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摘要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植物中的氯离子的测定进行研究,并与国标法进行对比。试验以抑制型离子色谱仪为测定手段,以浓度为20mmoL/L,流速为1.0mL/min的KOH为淋洗液,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在6min内测定植物中的氯离子。得到结果与国标法对比无显著差异,加标回收率超过90%。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植物;氯离子;测定  中图分类号O657.7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3
摘要:分析江都市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现状,指出其取得的工作成果,结合生产实际,探讨农作物病虫害可预化预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指导全市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现状;效果;对策;江苏江都  中图分类号 S4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155-02  农作物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是推进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向基层、向农民快
摘要 总结邳州市改造梨树低产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包括提高良种覆盖率、选择栽培模式、周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梨树低产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梨树;低产园;改造;江苏邳州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49-01  梨是邳州市主要栽培的果树之一,营养价值较高,果质脆,味甜
摘要 从柠条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柠条的栽培技术,以为干旱地区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柠条;育种;造林;抚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55-01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多年生灌木,又叫毛条、白柠条,高1.0~1.5 m,最高可达3 m左右。嫩枝具棱
摘要 分析博州机采棉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博州的实际情况,推出发展对策,以促进机采棉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机采棉;问题;对策;新疆博州  中图分类号 S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40-01机采棉是指通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实施精准农业的需要,是解决近年来植棉工作中
摘要 2009—2011年在荆门市试验示范推广种植两优1128,表现高度抗倒、品质优良、产量突出。作为第3期超级稻品种,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促进其在荆门市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 两优1128;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湖北荆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38-02  两优1128是湖南杂交
摘要荔枝螺旋环剥可有效解决成花难、着果难的问题。阐述了螺旋环剥的原理,介绍了荔枝螺旋环剥的方法,并提出了其配套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荔枝;螺旋环剥;原理;方法;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7.105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169-01    荔枝在兴宁的南部及中部栽培面积较大,但科学管理技术还未普及推广,病虫害严重,致使荔枝大面积投产迟、产量低,产
超级稻—再生稻是广西罗城县近年来示范推广的增粮模式之一。该模式田间栽培密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穗粒分布与产量高低[1-3]。为探讨超级稻—再生稻一年两收丰产栽培模式,提高稻作效益,2011年笔者在广西罗城县中稻地区开展超级稻—再生稻不同抛栽密度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大田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供试超级稻品种(组合)为Ⅱ优航1号,该品种头季稻生育期
摘要 分析当前双低油菜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施肥对策,以指导双低油菜施肥,为双低油菜的增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双低油菜;施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50-01调查表明,目前双低油菜施肥中存在配方不合理、用量偏低等问题,由于双低油菜的播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