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不再为“形”所奴役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wi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爱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此诗歌颂了唐尧上古时代一种简朴而没有额外束缚的自由生活。如同我在职业学校从教,没有人问我要分数和升学率,使我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去进行个性化教学一样。比如,对入学(职高)时不会写ABC的学生,能让他们在1周内学会写26个字母,就是成绩;能让他们在两年内产生“规则意识”,就值得祝贺。其实,很多孩子不爱学习,却对扰乱课堂乐此不疲,其原因多是老师讲课只考虑“尖子生”的接受能力,基础极差的他们在课堂上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些什么。多次“习得无助”后,他们就把注意力转向捣乱课堂。可见,思想的刀,不用,会生锈;用它去砍太硬的东西,它受不了,会主动躲避,结果也是生锈。正因为我们摆脱了升学率的禁锢,才能有自由为一切学生的发展考虑。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岂虚言哉?搞教育也若“烹小鲜”,不能有过多干涉。
  这里的干涉不仅仅包括外界的压力,还包括自己“名利”之心的牵绊。记得2002年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我把做操最好的学生,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目的是吸引评委的眼球。那次我们班获得了冠军。2006年秋,又一次广播操比赛中,我却把两个最懒散的学生,安排在了队伍最显眼的地方,目的是想很好地督促这两个同学,使其积极向上。不过,这一调整,却使我们的比赛成绩有所下降。两次比赛目的不同,结果也不同。究竟哪次更成功?角度不同,答案也不相同。从形式上看,2006年的广播操比赛名次退后了,但从学生和班级长远的发展来看,它却顾及到了每个学生的成长,其教育效果和意义,远远超过了第一次比赛。王晓春老师曾说:教室里的考试是别人出题我来答,“我”是被动的;生活中的考试却常常需要自己出题目,“我”是主动的。教室里的考题是有标准答案的,生活中的考题却没有标准答案。可惜,我们很多教师、家长过于急功近利了,似乎学生必须达到大家公认的水平,才算成功。其实成功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含义。在我看来,学生最终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就是成功。
  当然,老师要想达到这样的心境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时时拂拭心灵的尘埃。而我之所以能如此知足、快乐、从容,也得益于自己在职业学校拥有的闲适心境——远离急功近利,潜心读书研究。近年来,我要求自己每天阅读一万字,书写一千字。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视界更加敞亮;在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思想日益深刻。可以肯定,一个成长中的老师,必须时时审视自己、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只有明白什么是心灵的需要,什么是形式的禁锢,才能做到不肯心为形役,不为物质牵绊,并保持敏锐目光,去认识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前段时间,我们班3个学生迟到了20分钟。我问原因,他们回答:“我们其实只迟到了1分钟。但当时校学生会的干部正在检查各班迟到人数,我们若那时进教室,纪律分数必然被扣。所以我们干脆等检查结束再进教室。”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一时感慨万千:学生会干部检查各班是否有迟到现象,本是为了维护学校纪律,却不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那红旗、分数、形式,学生由迟到一分钟,延长到旷课半个早读,这不是为了追求班级纪律红旗,而做着违反纪律的事情吗?这不是我们的心,已经在无意中被形式奴役了吗?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比如,高考制度本是为了更好选拔人才,却不料它直接导致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我们培养人才。这无疑是高考制度的副作用。但是,在尚未找到更公正、更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之前,任何人都无权轻视考试,只能寄希望于考题向考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靠拢,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好让老师的心不再为“形”所奴役。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以语文学科知识为中心,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课前备课全面估计     备课通常包括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讲课前最具体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教材,而且应该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个全面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进行教学操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我们
什么是学问?有人说学问就是学习“怎样问”,即学会思考问题。这种解释,客观、科学地给我们指出了教书育人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问
笔者曾观摩过一堂小学低年级前滚翻教学示范课,听后感触颇深,对教学中应如何“精讲”有了深刻的理解。
经过认真筹备,由河南省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与河南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十届河南省班主任工作讲习班于5月10日至11日在郑州成功开班了。讲习班上,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