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蒲江县水稻产业生产、加工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蒲江县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蒲江县;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1 我县水稻生产现状
我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水稻生产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水稻生产的高峰期,全县水稻面积14667hm2,近年来面积在逐年减少,但单产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并逐步进入加工产业。特别是近年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水稻旱育秧、抛秧、强化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保证了我县水稻产业稳步向前。2012年我县水稻面积10000hm2,占粮食总面积的50%,产量为8万t,占全县总产量的67%以上,单产为531kg/667㎡。加工企业有省级龙头企业派立食品有限公司、成都石象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市级龙头企业、蒲华食品等多家县级龙头企业和小作坊从事水稻初加工和米产品开发。
2 水稻产业存在问题
2.1 水稻生产总体在向前发展,但存在种植效益低的现象
原因在于土壤受化肥、不良施肥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等的影响,导致我县川香9838、宜香725、宜香2084、F优8156优质稻种植面积小,生产量少,优质高档米满足不了我县市场需求,优质米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
2.2 农村劳动力弱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大批年轻人进城务工,在家务农人员80%以上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科学种植水稻发展缓慢。
2.3 加工设备和技术落后
我县粮食加工设备和技术主要表现为加工规模小、科学技术含量低,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欠发展,在科技创新上更显不足,粗略简易的小作坊加工给产品造成巨大浪费。
2.4 水稻产业化开发程度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产、加、销脱节,更没有形成产、供、加工、销售一套完整体系,无品牌,商品率低。
2 我县水稻发展的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稻米需求量增加幅度较大,提高水稻的品质是人民生活的迫切需求。我县目前水稻面积减少,但发展有机优质稻前景很好,蒲江水稻的發展必须走优质稻路子,提高科技含量是我县的目标方向。特别是有机水稻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我县水稻产业已具备了迅速发展的四个有利条件:一是水稻产业有一定的基础,有传统的种植经验,水资源丰富;二是水稻产业化开发有基础,市场需求量大,产品有销路;三是发展有机优质稻产业能较好协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促进“天然氧吧”之称的乡村旅游业开发。发展水稻产业,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特别是成都市对规模化种植粮食的补贴政策等,还符合市场的需求;四是有机优质稻附加值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12年,我县种植优质稻和普通杂交稻的产量和种植成本几乎相同;普通杂交稻冈优725等市场价格为6.00元/kg,优质稻宜香725、宜香2084等品种市场价格为8.00元/kg,相比之下,亩产值和效益提高30%以上。
3 推进水稻现代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品种
品种是水稻产业的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和我县生产特点,宜香725、宜香2084、川香9838、F优8156等品种是值得在我县推广的优质良种。建议在鹤山、寿安、西来等平坝乡镇,种植生育期长、产量高、品质优的川优9838、宜香2084、内香8156、宜香725等品种;在大塘、大兴、甘溪等丘区乡镇和水稻稻瘟病易发乡镇,种植冈优725、川香3号等抗性强、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品质、抗性、用途、产量、市场进行选择,建立健全品种推荐淘汰机制,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努力与市场对接,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努力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3.2 优化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是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基础。根据优质稻标准、水稻品种、气候和土质,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种植技术规程。首先是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如施好花红有机肥、地补乐蚕粪肥等有机肥改良土质,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优质磷钾肥(如优美达高效磷肥),减少氮肥施用量;杜绝重金属超标等劣质化肥使用,科学管理水分;采用灭虫灯等物理方法,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优乐德、双功嘧啶等,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进行控制,以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
3.3 加快土地流转,提高水稻种植水平,推动水稻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既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求,也是实现水稻产业化的主要条件。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农地产权、规范土地流转交易平台,鼓励以流转、承包、租赁、土地入股等模式推进水稻规模化种植,作好试验示范、带动产业化。
3.4 强化加工转化,延长水稻产业链
在稻米的精深加工上,要有突破,促进产品的市场占有度,重点放在稻米深加工及多元应用即米产品的多级开发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上;打好品牌战略,尽快提升水稻产业的综合效益。特别是要做好“川蒲”米花糖,“得益”生态米饭等米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
3.5 建立健全市场监督体制,保证水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水稻质检体系,充分发挥质检机构在稻米产品上的质量监督、鉴定、评价作用,鼓励企业内部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把好稻米产品的质量源头关。
参考文献
[1]蒲江县农村发展局鹤片区农业技术服务站2012工作总结
[2]蒲江县农村发展局水稻生产加工调研报告
【关键词】蒲江县;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1 我县水稻生产现状
我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水稻生产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水稻生产的高峰期,全县水稻面积14667hm2,近年来面积在逐年减少,但单产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并逐步进入加工产业。特别是近年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水稻旱育秧、抛秧、强化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保证了我县水稻产业稳步向前。2012年我县水稻面积10000hm2,占粮食总面积的50%,产量为8万t,占全县总产量的67%以上,单产为531kg/667㎡。加工企业有省级龙头企业派立食品有限公司、成都石象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市级龙头企业、蒲华食品等多家县级龙头企业和小作坊从事水稻初加工和米产品开发。
2 水稻产业存在问题
2.1 水稻生产总体在向前发展,但存在种植效益低的现象
原因在于土壤受化肥、不良施肥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等的影响,导致我县川香9838、宜香725、宜香2084、F优8156优质稻种植面积小,生产量少,优质高档米满足不了我县市场需求,优质米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
2.2 农村劳动力弱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大批年轻人进城务工,在家务农人员80%以上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科学种植水稻发展缓慢。
2.3 加工设备和技术落后
我县粮食加工设备和技术主要表现为加工规模小、科学技术含量低,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欠发展,在科技创新上更显不足,粗略简易的小作坊加工给产品造成巨大浪费。
2.4 水稻产业化开发程度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产、加、销脱节,更没有形成产、供、加工、销售一套完整体系,无品牌,商品率低。
2 我县水稻发展的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稻米需求量增加幅度较大,提高水稻的品质是人民生活的迫切需求。我县目前水稻面积减少,但发展有机优质稻前景很好,蒲江水稻的發展必须走优质稻路子,提高科技含量是我县的目标方向。特别是有机水稻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我县水稻产业已具备了迅速发展的四个有利条件:一是水稻产业有一定的基础,有传统的种植经验,水资源丰富;二是水稻产业化开发有基础,市场需求量大,产品有销路;三是发展有机优质稻产业能较好协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促进“天然氧吧”之称的乡村旅游业开发。发展水稻产业,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特别是成都市对规模化种植粮食的补贴政策等,还符合市场的需求;四是有机优质稻附加值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12年,我县种植优质稻和普通杂交稻的产量和种植成本几乎相同;普通杂交稻冈优725等市场价格为6.00元/kg,优质稻宜香725、宜香2084等品种市场价格为8.00元/kg,相比之下,亩产值和效益提高30%以上。
3 推进水稻现代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品种
品种是水稻产业的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和我县生产特点,宜香725、宜香2084、川香9838、F优8156等品种是值得在我县推广的优质良种。建议在鹤山、寿安、西来等平坝乡镇,种植生育期长、产量高、品质优的川优9838、宜香2084、内香8156、宜香725等品种;在大塘、大兴、甘溪等丘区乡镇和水稻稻瘟病易发乡镇,种植冈优725、川香3号等抗性强、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品质、抗性、用途、产量、市场进行选择,建立健全品种推荐淘汰机制,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努力与市场对接,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努力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3.2 优化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是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基础。根据优质稻标准、水稻品种、气候和土质,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种植技术规程。首先是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如施好花红有机肥、地补乐蚕粪肥等有机肥改良土质,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优质磷钾肥(如优美达高效磷肥),减少氮肥施用量;杜绝重金属超标等劣质化肥使用,科学管理水分;采用灭虫灯等物理方法,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优乐德、双功嘧啶等,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进行控制,以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
3.3 加快土地流转,提高水稻种植水平,推动水稻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既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求,也是实现水稻产业化的主要条件。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农地产权、规范土地流转交易平台,鼓励以流转、承包、租赁、土地入股等模式推进水稻规模化种植,作好试验示范、带动产业化。
3.4 强化加工转化,延长水稻产业链
在稻米的精深加工上,要有突破,促进产品的市场占有度,重点放在稻米深加工及多元应用即米产品的多级开发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上;打好品牌战略,尽快提升水稻产业的综合效益。特别是要做好“川蒲”米花糖,“得益”生态米饭等米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
3.5 建立健全市场监督体制,保证水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水稻质检体系,充分发挥质检机构在稻米产品上的质量监督、鉴定、评价作用,鼓励企业内部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把好稻米产品的质量源头关。
参考文献
[1]蒲江县农村发展局鹤片区农业技术服务站2012工作总结
[2]蒲江县农村发展局水稻生产加工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