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并发肝脏病变三例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fIT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rythropoietic protoporphyria,EPP)并发肝脏病变的临床及肝脏病理学改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8月3例EPP并发肝脏病变的临床资料及穿刺组织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3例患者均以持续性腹痛难以缓解入院,伴明显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等,影像学提示肝脏体积均匀性增大;病理检查示肝细胞体积弥漫性增大,胞质粉染颗粒状或泡沫状;在部分肝细胞胞质内、Kuffer细胞胞质内、肝细胞间的微胆管内及部分扩张的肝窦内均可见棕黄色颗粒状及棕褐色浓缩的块状物质沉积,其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在偏光显微镜下可呈现红色双折光及特征性的中央黑色十字架结构(马耳他十字,Maltese Cross)。此外,肝组织内还可见肝索肿胀、拥挤、部分肝细胞点灶状坏死及脂肪样变性,汇管区可见散在、灶性淋巴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及汇管区小胆管增生等非特异性改变,未见胆管管腔明显扩张。

结论

充分了解和认识EPP并发肝脏病变的临床及肝脏病理学改变,有助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筛查出那些以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卟啉病患者,使其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丰富的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MCCHL-R)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探讨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CCHL-R[肿瘤细胞数量大于10%的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MCCH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病毒感染状态。同时,选取同期65例普通MCCHL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结果54例MCCHL-R占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比例为3.
目的探讨CIC蛋白失表达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作为预测染色体1p/19q共缺失初筛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113例形态学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瘤特征的胶质瘤,分别进行染色体1p/19q共缺失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及CIC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CIC蛋白失表达与染色体1p/19q共缺失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13例组织学诊断为少突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