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山石化之所以经受住了北京奥运的严峻考验,就在于敏感地发现了潜在危机,赢得了治理的时间,从而成功避免了危机的发生。
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的危机因素呈现出数量增加、影响程度加深的趋势。本文以北京燕山石化水污染治理为案例,对企业加强危机管理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
燕化污水危机治理的回顾
北京燕山石化因污水造成的危机事件发生于1988年。当时,因技术改造中污水处理设施未能同时上马,大量超标污水排放到了企业专用的污水集散地——牛口峪水库,造成库区周围浊气笼罩,地下水源变黑变质。一时问,周边村民围堵了公司办公大楼,继而登上水坝不许放水,水库大坝一度处于崩溃的危险之中。
为解决这一危机,公司首先给受污染群众发放经济补偿,然后立即着手对水污染进行根本的治理。当年果断成立了污水净化厂,同时研究和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实施污水生化治理。在污水进库处建起了几十个氧化池和一万多平方米的跌水曝气池,栽植了200余亩芦苇“梯田”和大量水葫芦、水浮莲、水葱、水薄荷等植物。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将污水中过多的有机物吸附“吃掉”,使库区外排水质极大改善,大大优于北京市二类水体的标准。由于净化后的水中生长着大量“颤蚓”等小生物,水库管理处便向水中放养了鲤、鲫、鲢、草等各种鱼苗,库区很快形成了有机物——“颤蚓”——鱼群——水鸟环环紧扣的食物链。许多来这里参观的人,都纷纷以库区成群的野鸭、鸳鸯、黑鹤和天鹅为背景摄影留念。这里已经成为展现燕山石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窗口。
牛口峪水库的污水治理合格了,但燕化人又看到了一个潜在的更大的危机。
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2005年北京决定首钢搬迁,这使燕化人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当时,在一些人的眼里,石化产业是“高风险、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夕阳产业,认为燕山石化的发展不符合首都发展的定位。那么,如何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将燕山石化全年排放的1600万立方米水作为宝贵的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呢?如何运用企业危机管理手段,彻底解决企业的水危机呢?燕化人没有被困难吓倒,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变革,不仅成功解决了企业的水危机,而且为首都节水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9月30日,燕山石化公司运用自行开发的“污水回用与循环冷却水”成套技术,投资1634万元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区污水回用装置。这套装置,将炼油厂和橡胶事业部排放的污水回收处理后,成功用于生产系统的正常补水,每小时可回用水450吨。2003年,燕山石化引进世界上最新的低压微滤膜和反渗透膜等技术,投资近7000万元建成了东区污水回用装置。这套装置使废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标准极高的锅炉用脱盐水,以每小时360吨的流量供应化工一厂的锅炉系统。2006年4月,与法国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每年能节水600万至700万吨。一系列治理措施,使得燕山石化回用水的总量达到了生产用水总量的20%以上,相当于每年节约三个昆明湖。2009年上半年与2004年同期相比,原油加工量提高35.81%,乙烯产量提高8.33%,而工业用新鲜水总量下降30.48%,万元产值水耗下降57.28%,外排污水总量下降80.89%,外排污水化学耗氧量下降84.46%,万元产值能耗下降38.57%。
从燕山石化水治理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危机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威胁性、风险性、紧迫性、扩散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当1988年燕山石化水危机爆发时,社会舆论和媒体都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形成了形象危机。如不及时予以妥善处理,就会扩展到职工的忠诚度危机、客户的信任度危机,甚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给企业的生相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正是由于燕化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积极果断地采取措施,成功地平息事态、化险为夷。
另外,燕化人强烈的危机意识也值得学习借鉴。燕山石化之所以经受住了北京奥运的严峻考验,就在于敏感地发现了潜在危机,赢得了治理的时间,从而成功避免了危机的发生。
企业危机管理的建议
企业危机每次都有潜伏、爆发、平息三个阶段,我们把这三个阶段称为企业的一个危机周期,危机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管理对策。
潜伏期的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文化是危机防范的制度基础。企业高层要切实重视危机防范意识的培育,加强危机文化建设。要帮助各级管理者掌握防患于未然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员工增强防范危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还应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日常防范制度,构建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并定期进行危机评估。燕山石化时刻都有水的监测数据,每个环节上都有人在进行现场管理,经常对危机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说,从经营战略到管理措施、从组织结构到资源分配、从现场管理到技术创新等都做到了精细严谨。
潜伏期的危机管理,重在执行好应对危机的备案和计划。要定期进行企业的弱性分析,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要开展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模拟训练,以提高应对危机的实战能力。
爆发期的危机管理
首先要快速反应,对危机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这里有一个黄金法则:24小时之内是最佳的处理时机。企业高层领导要快速行动,尽快建立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控制危机的蔓延。
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多方面的,除了企业自身受损外,客户、相关企业、公众甚至政府组织也可能受到波及。一系列受损对象都会急迫地需要肇事企业端正态度、正确处理,因此,诚恳的表态、妥善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把握各个利益受损方的诉求,是制定处理方案的重要前提。对诉求把握得越准,处理方案就会越可行、越有效。危机爆发后,还要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管理。要尽快搜集掌握准确信息,并及时与相关者沟通。这样,既可以赢得各方的理解与配合,又可以防止以讹传讹带来的影响和干扰。
平息期的危机管理
一是要查找危机的原因。企业危机的爆发,往往就是企业日常存在问题的大暴露。因此,要深刻分析导致危机的思想根源,查找防范危机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盲点。
二是抓住机遇实施变革。平息期是实施组织变革的有利时期,因为这时变革的阻力较小,积极性较强。燕山石化就是抓住了这个时机,对企业文化、业务流程以及企业战略等各个层面,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从而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的危机因素呈现出数量增加、影响程度加深的趋势。本文以北京燕山石化水污染治理为案例,对企业加强危机管理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
燕化污水危机治理的回顾
北京燕山石化因污水造成的危机事件发生于1988年。当时,因技术改造中污水处理设施未能同时上马,大量超标污水排放到了企业专用的污水集散地——牛口峪水库,造成库区周围浊气笼罩,地下水源变黑变质。一时问,周边村民围堵了公司办公大楼,继而登上水坝不许放水,水库大坝一度处于崩溃的危险之中。
为解决这一危机,公司首先给受污染群众发放经济补偿,然后立即着手对水污染进行根本的治理。当年果断成立了污水净化厂,同时研究和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实施污水生化治理。在污水进库处建起了几十个氧化池和一万多平方米的跌水曝气池,栽植了200余亩芦苇“梯田”和大量水葫芦、水浮莲、水葱、水薄荷等植物。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将污水中过多的有机物吸附“吃掉”,使库区外排水质极大改善,大大优于北京市二类水体的标准。由于净化后的水中生长着大量“颤蚓”等小生物,水库管理处便向水中放养了鲤、鲫、鲢、草等各种鱼苗,库区很快形成了有机物——“颤蚓”——鱼群——水鸟环环紧扣的食物链。许多来这里参观的人,都纷纷以库区成群的野鸭、鸳鸯、黑鹤和天鹅为背景摄影留念。这里已经成为展现燕山石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窗口。
牛口峪水库的污水治理合格了,但燕化人又看到了一个潜在的更大的危机。
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2005年北京决定首钢搬迁,这使燕化人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当时,在一些人的眼里,石化产业是“高风险、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夕阳产业,认为燕山石化的发展不符合首都发展的定位。那么,如何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将燕山石化全年排放的1600万立方米水作为宝贵的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呢?如何运用企业危机管理手段,彻底解决企业的水危机呢?燕化人没有被困难吓倒,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变革,不仅成功解决了企业的水危机,而且为首都节水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9月30日,燕山石化公司运用自行开发的“污水回用与循环冷却水”成套技术,投资1634万元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区污水回用装置。这套装置,将炼油厂和橡胶事业部排放的污水回收处理后,成功用于生产系统的正常补水,每小时可回用水450吨。2003年,燕山石化引进世界上最新的低压微滤膜和反渗透膜等技术,投资近7000万元建成了东区污水回用装置。这套装置使废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标准极高的锅炉用脱盐水,以每小时360吨的流量供应化工一厂的锅炉系统。2006年4月,与法国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每年能节水600万至700万吨。一系列治理措施,使得燕山石化回用水的总量达到了生产用水总量的20%以上,相当于每年节约三个昆明湖。2009年上半年与2004年同期相比,原油加工量提高35.81%,乙烯产量提高8.33%,而工业用新鲜水总量下降30.48%,万元产值水耗下降57.28%,外排污水总量下降80.89%,外排污水化学耗氧量下降84.46%,万元产值能耗下降38.57%。
从燕山石化水治理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危机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威胁性、风险性、紧迫性、扩散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当1988年燕山石化水危机爆发时,社会舆论和媒体都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形成了形象危机。如不及时予以妥善处理,就会扩展到职工的忠诚度危机、客户的信任度危机,甚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给企业的生相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正是由于燕化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积极果断地采取措施,成功地平息事态、化险为夷。
另外,燕化人强烈的危机意识也值得学习借鉴。燕山石化之所以经受住了北京奥运的严峻考验,就在于敏感地发现了潜在危机,赢得了治理的时间,从而成功避免了危机的发生。
企业危机管理的建议
企业危机每次都有潜伏、爆发、平息三个阶段,我们把这三个阶段称为企业的一个危机周期,危机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管理对策。
潜伏期的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文化是危机防范的制度基础。企业高层要切实重视危机防范意识的培育,加强危机文化建设。要帮助各级管理者掌握防患于未然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员工增强防范危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还应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日常防范制度,构建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并定期进行危机评估。燕山石化时刻都有水的监测数据,每个环节上都有人在进行现场管理,经常对危机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说,从经营战略到管理措施、从组织结构到资源分配、从现场管理到技术创新等都做到了精细严谨。
潜伏期的危机管理,重在执行好应对危机的备案和计划。要定期进行企业的弱性分析,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要开展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模拟训练,以提高应对危机的实战能力。
爆发期的危机管理
首先要快速反应,对危机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这里有一个黄金法则:24小时之内是最佳的处理时机。企业高层领导要快速行动,尽快建立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控制危机的蔓延。
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多方面的,除了企业自身受损外,客户、相关企业、公众甚至政府组织也可能受到波及。一系列受损对象都会急迫地需要肇事企业端正态度、正确处理,因此,诚恳的表态、妥善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把握各个利益受损方的诉求,是制定处理方案的重要前提。对诉求把握得越准,处理方案就会越可行、越有效。危机爆发后,还要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管理。要尽快搜集掌握准确信息,并及时与相关者沟通。这样,既可以赢得各方的理解与配合,又可以防止以讹传讹带来的影响和干扰。
平息期的危机管理
一是要查找危机的原因。企业危机的爆发,往往就是企业日常存在问题的大暴露。因此,要深刻分析导致危机的思想根源,查找防范危机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盲点。
二是抓住机遇实施变革。平息期是实施组织变革的有利时期,因为这时变革的阻力较小,积极性较强。燕山石化就是抓住了这个时机,对企业文化、业务流程以及企业战略等各个层面,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从而推进了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