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软力量,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性因素。文化影响着思想观念,思想解放、大胆,观念开放、灵活、富于创新,城市发展前景光明,反之则城市停滞不前。
大众传媒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现代城市人们的精神食粮之一,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通过大众传播,传承社会遗产和社会文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来自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大众传媒在人类文化生活范围内选取重要的、有人情味的或是典型的人和事进行报道,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环境和周围的生活状态有个清晰的认识。不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或多或少都帮助人们避开了懵懂无知、停滞不前、孤陋寡闻。而报道的新闻本身并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也包含着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明。大众传媒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标准。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闻的发生与报道都与国家和地方的文化相关,又同时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的文化进程。人们在接触传媒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与改变着认知和价值取向。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产生着巨大影响。
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通过向社会提供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比如CCTV《新闻联播》“社会公德行动”用电视画面记录下日常生活里的不文明行为,再由先进人物加以点评,指出文明的做法。那些教育目的明显的栏目或节目,如各种知识讲座、诗文朗诵、外语学习等教育功能就不用说了。“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教育工具,可能是最有力的教育工具;并且他们必须承担教育者的责任,陈述和澄清为之奋斗的理想”。
通过外地、本地文化信息和文化专栏、专版,提升文化品位。大众传媒通过对外地、本地文化人物或事件等的报道,使受众了解文化领域的最新变化和最新成就,通过文化专栏、专版甚至专业频道,解读地方文化和外来文化,拓展受众视野,陶冶受众情操,提升受众文化品位。
大众直接接触文化栏目和板块,如报纸的副刊,这是最具文化意味和色彩的了。副刊以其宁静多彩的文字、画面带人进入一个审美世界。报人金庸说过一句名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郭运德认为,副刊的文化品位的高低决定了这张报纸的品位,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读者的品位。因而,一个好的副刊是团结一大批有着相同文化品位的读者的一个纽带。这里以《大河报》的《厚重河南》为例,《厚重河南》原名《郑州读解》,“走进历史深处,回到历史现场,用今天的眼光进行审视解读,然后再回到今天,贯通古今”,是以新闻的形式、视觉和眼光,以历史的人文景观为切入点,对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读解,应该说《厚重河南》是河南媒体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加工的优质产品。在《厚重河南》开版三周年暨“大宋南迁”系列报道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厚重河南》至少可以有启迪人的思想,让人通过阅读,感受历史而心胸开阔、明辨是非、充满自信的作用。也有人认为:“阅读《厚重河南》,我感觉它唤醒了我们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感觉。”《厚重河南》是《大河报》为读者端上的一份“文化大餐”。
通过音乐、电视剧、电影等,感受大众文化魅力。大众传媒有提供娱乐的作用,也即为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大众传媒的这种作用在今天体现得格外充分。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经济利益的追寻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大众文化借助于大众传媒使文化从文化的金字塔里走出来,成为人人都可以欣赏到的东西。它走向民间,走向广场,走向家庭,与亿万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直接的关系,成为他们的日常活动,使文化摆脱了过去那种只依附于极少数人的寄生性,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性,众多报纸、频道、频率等媒体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在欣赏音乐、电视剧、电影的时候,认识生活,追寻时尚,更新观念,感受大众文化魅力。
通过媒体举办或参与文化活动,活跃城市文化气氛。媒体举办的活动,比如主持人大赛、歌手大赛、朗诵演讲大赛、剧本创作大赛、感动人物系列评比、年度人物评选、重走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道路等,这既是媒体提升品位档次、扩大影响力的途径之一,也是活跃城市文化气氛的途径之一。在活动中,媒体在制造的新事件中提供新视点,人为地制造文化的热点和兴奋点,从而使媒体成为文化热潮和发源地,引导正确的文化走向。大活动提升大活力。比如河南的恳亲大会、祭祖大典、中原文化上海行等,由于传媒的作用,扩大了活动的影响,使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提供的感官享受,一方面使人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惰性增加,减少了现实行动能力;另一方面满足于被动地接受零碎的肤浅的知识,放弃思考,懒得分辨真伪,判别是非,使人的思想趋于简单化。正如法兰克福学派指出的:在浅层意义上,它过分激发了人的感官享受的欲望;在深层意义上,它把人的非物质的精神活动降格为特殊的物质活动,从而悄悄地扼杀了人的自由天性和理想。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地方大众传媒与城市发展研究》(2005—ZX—250)课题论文〕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郑艳
大众传媒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现代城市人们的精神食粮之一,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通过大众传播,传承社会遗产和社会文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来自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大众传媒在人类文化生活范围内选取重要的、有人情味的或是典型的人和事进行报道,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环境和周围的生活状态有个清晰的认识。不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或多或少都帮助人们避开了懵懂无知、停滞不前、孤陋寡闻。而报道的新闻本身并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也包含着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明。大众传媒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标准。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闻的发生与报道都与国家和地方的文化相关,又同时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的文化进程。人们在接触传媒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与改变着认知和价值取向。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产生着巨大影响。
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通过向社会提供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比如CCTV《新闻联播》“社会公德行动”用电视画面记录下日常生活里的不文明行为,再由先进人物加以点评,指出文明的做法。那些教育目的明显的栏目或节目,如各种知识讲座、诗文朗诵、外语学习等教育功能就不用说了。“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教育工具,可能是最有力的教育工具;并且他们必须承担教育者的责任,陈述和澄清为之奋斗的理想”。
通过外地、本地文化信息和文化专栏、专版,提升文化品位。大众传媒通过对外地、本地文化人物或事件等的报道,使受众了解文化领域的最新变化和最新成就,通过文化专栏、专版甚至专业频道,解读地方文化和外来文化,拓展受众视野,陶冶受众情操,提升受众文化品位。
大众直接接触文化栏目和板块,如报纸的副刊,这是最具文化意味和色彩的了。副刊以其宁静多彩的文字、画面带人进入一个审美世界。报人金庸说过一句名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郭运德认为,副刊的文化品位的高低决定了这张报纸的品位,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读者的品位。因而,一个好的副刊是团结一大批有着相同文化品位的读者的一个纽带。这里以《大河报》的《厚重河南》为例,《厚重河南》原名《郑州读解》,“走进历史深处,回到历史现场,用今天的眼光进行审视解读,然后再回到今天,贯通古今”,是以新闻的形式、视觉和眼光,以历史的人文景观为切入点,对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读解,应该说《厚重河南》是河南媒体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加工的优质产品。在《厚重河南》开版三周年暨“大宋南迁”系列报道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厚重河南》至少可以有启迪人的思想,让人通过阅读,感受历史而心胸开阔、明辨是非、充满自信的作用。也有人认为:“阅读《厚重河南》,我感觉它唤醒了我们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感觉。”《厚重河南》是《大河报》为读者端上的一份“文化大餐”。
通过音乐、电视剧、电影等,感受大众文化魅力。大众传媒有提供娱乐的作用,也即为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大众传媒的这种作用在今天体现得格外充分。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经济利益的追寻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大众文化借助于大众传媒使文化从文化的金字塔里走出来,成为人人都可以欣赏到的东西。它走向民间,走向广场,走向家庭,与亿万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直接的关系,成为他们的日常活动,使文化摆脱了过去那种只依附于极少数人的寄生性,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性,众多报纸、频道、频率等媒体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在欣赏音乐、电视剧、电影的时候,认识生活,追寻时尚,更新观念,感受大众文化魅力。
通过媒体举办或参与文化活动,活跃城市文化气氛。媒体举办的活动,比如主持人大赛、歌手大赛、朗诵演讲大赛、剧本创作大赛、感动人物系列评比、年度人物评选、重走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道路等,这既是媒体提升品位档次、扩大影响力的途径之一,也是活跃城市文化气氛的途径之一。在活动中,媒体在制造的新事件中提供新视点,人为地制造文化的热点和兴奋点,从而使媒体成为文化热潮和发源地,引导正确的文化走向。大活动提升大活力。比如河南的恳亲大会、祭祖大典、中原文化上海行等,由于传媒的作用,扩大了活动的影响,使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提供的感官享受,一方面使人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惰性增加,减少了现实行动能力;另一方面满足于被动地接受零碎的肤浅的知识,放弃思考,懒得分辨真伪,判别是非,使人的思想趋于简单化。正如法兰克福学派指出的:在浅层意义上,它过分激发了人的感官享受的欲望;在深层意义上,它把人的非物质的精神活动降格为特殊的物质活动,从而悄悄地扼杀了人的自由天性和理想。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地方大众传媒与城市发展研究》(2005—ZX—250)课题论文〕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