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甲苷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高糖诱导损伤的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和细胞焦亡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EY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IV)介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对高糖诱导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生物学功能和细胞焦亡的影响。

方法

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用400 mg/L的AS-IV干预后提取外泌体,行外泌体形态和特异性标志物鉴定。将HUVECs用30 mmol/L的葡萄糖干预制备成高糖诱导HUVECs损伤模型。将高糖受损HUVE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模型组,分别用100 μg/ml的MSC-Exos和等体积的PBS液干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细胞增殖试验、黏附能力测定试验、Matrigel体外成管试验、划痕试验检测AS-IV介导的MSC-Exos对HUVECs增殖、黏附、成管、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中焦亡相关分子Caspase-1、GSDMD和NLRP3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

结果

高糖导致HUVECs细胞增殖、黏附数、成管数、迁移宽度较空白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其他文献
期刊
创面修复是整个烧伤整形领域迫切关注并渴望寻求突破的根本任务。本期专栏就创面修复平衡法则理论对其进行阐述,期望整个创伤领域逐渐开始重视平衡法则的运用,以平衡法则为指导原则,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新技术及材料的研发,旨在提高创面修复的科研及临床水平,在修复领域建立新的里程碑。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分离的BMSC,采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诱导BMSC分化为促进伤口愈合的上皮样细胞,通过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Tcf3、细胞角蛋白-18(CK-18)、CK-19、P63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法评估Tcf3蛋白水平和皮肤修复程度,再利用靶向大鼠Tcf3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