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一教”: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学一教”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本文就如何在自学明标、合作探究、达标训练三个环节中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方式;改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5-22011年,我校在“‘自学互教’三步自主学习法”的基础上,经不断完善和探索,全面推进“‘三学一教’四步自主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的实施过程,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三学”即学生的自学、助学、查学;“一教”即教师点拨拓展。其基本结构:明标自学(自学)——合作探究(助学)——点拨拓展(师教)——当堂训练(查学)。跟随课程改革一路走来,在从事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如何在新课改模式中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唤起需求,自学明标,尊重体验
  在教学三年级《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课始出现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由于学生有了自学作铺垫,顿时学生活跃起来)
  生:我把“你”重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意思是说的就是你,而不是别人。
  生:我把“必须”重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意思是你一定得把这条鱼放掉!这表现说话人态度不容置疑。
  师:你怎么知道这句是别人说的话呢?
  生:这句话前后加了引号,表明是人物说的话。
  师:如果把课题中“必须”一词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生:“必须”含有一定得这样做的意思,去掉“必须”,就难以表达原先强烈语气。
  生:“必须”一词,强调了自觉遵守法规的严肃性。
  生:“必须”能更好地体现说这句话时“斩钉截铁”的语气。
  生:我把“这条鱼”重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意思是命令你放掉的不是别的鱼,特指这条鱼。
  师:同学们的体会很有价值!那么在这节课我们需要确定哪些目标呢?下面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生小组讨论,而后组长你一言我一语的汇报开了)
  ……
  李政道教授在谈到人才培养问题时,曾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上海学生对上海的马路十分熟悉,另一个学生从未到过上海,若给他们一张上海地图,明天考画上海的地图和填写街道名称,则后者可能考得比前者好。”李政道接着说:“真正的学习,是要没有路牌子也能走路,最后能走出来,这才是学习的本质。”(中国教育报)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为了不教”。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多向交流,合作探究,发展为本
  小组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一旦把课堂教给学生,课堂上就充斥着生命的活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小组中增加锻炼的机会,通过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资源共享”,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掌握学习内容打好基础,教师在巡视中作必要的指导。
  在教学课文第一课时时,课堂伊始,在“自学明标”环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组内讨论制定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目标。接着“合作探究”,字、词、句、篇逐项探究,小组长把关,并在组内让优生和学困生结对“互教”,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是最能落实到每位学生的互动形式上的,学生以单个对单个的形式进行互动,没有哪个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学生组内探究学习时,小组长选派组员到黑板上为“当堂达标”作准备。你瞧,在前后两块黑板前,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写生字,有的组词,有的写词语,还有的写近反义词辨析,有的学生围绕第一课时出达标题,秩序井然。探究结束,只见一名学生走上讲台,俨然一位小老师开始教同学们生字了。只见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彻底改变了以往花去整堂课的大半时间一字一字地教,一字一字地学,学生学得无精打采,教师更是讲得口干舌燥,合作学习为教学带来了活力,还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直观形象,点拨拓展,活化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趣具有很强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在学生眼里,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或者就是一个故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品读语言,更要帮助学生挖掘文本的情感点,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形象的体验中产生深切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在教学中可应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代化电教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教师对文中“兔牛”剪纸图的“动画”处理很妙。
  教师演示姥姥的剪纸: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师:同学们,听一听,这幅剪纸在说话,说什么?
  生:小兔子说:这儿的青草真新鲜,味道美极啦!
  生(滑稽地说):老牛说:好吃你就多吃点!
  (师生都被逗乐了)
  生:我知道这幅剪纸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师:真是个“机灵鬼”!
  教师演示姥姥的剪纸: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师:同学们,仔细听,这幅剪纸在说话,说什么?
  ……
  师:是啊,姥姥的剪纸不光会说话,还会传情,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四、拓展延伸,当堂训练,回归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求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以课堂学习为核心,巧补“留白”,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可以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学《诚实与信任》第3自然段,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你代“我”给小红车主人写一张字条。(提示:先想一想字条上应包括哪些内容,再按便条的格式写下来)
  在这一课末,有学生认为:课文中的“我”撞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小红车的主人也有责任。现在他把责任全部归于自己,不是很傻吗?面对这一质疑,教师可以直接驳斥,也可以就此作结。显然,这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教师让学生自主分成两方,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自由辩论的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大家统一认识:“诚实”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正因为有了诚实和信任,我们的生活才充满阳光,从而使语文的人文性与思想性得到了统一。
  在“三学一教”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进行的转换师生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践表明,一些学生一旦转变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动力十足,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成为了“三学一教”模式实践运用的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