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与城市之间的过渡空间,在公共建筑的整体空间环境中作用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当今城市中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使用质量现状,结合功能与尺度感受的提升需求。提出城市中公共建筑入口空间应遵循整体性。人性化、多样统一的原则和若干改善问题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公共建筑; 入口空间; 设计; 方法
Abstract: public building entrance spa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city space, in public buildings the integral space environment effec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urban public building entrance in the use of space quality situation, combine the functions and scale feeling the ascension of the demand. Put forward the city public building entrance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integrity. Human nature, the principle of unified variety and several improvement design method.
Keywords: public buildings; Entrance space; Desig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本身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系,又受城市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其入口空问只是公共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成功的公共建筑入口空间创作总是成为建筑的精彩亮点和点睛之处,对于建筑整体环境的营造和区域环境的塑造至笑重要。倘若说公共建筑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的名片就是其入口空间。
1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
1.1整体性
任何系统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根据系统思想的规律,整体要大于部分之和。这充分说明了整体远非部分的机械或简单相加。《北京宪章》中明确提出:“我们要用群体的观念、城市的观念看建筑:从单个建筑到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到城市与乡村的规划、融合,以至区域的协调发展,都应成为建筑学考虑的基本点,在成长中随时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结合。”整体性思维要求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间设计一协调城市的发展,在交通、景观、文化等方面统一丁更大范围的空间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建筑入口的场所精神、服务于建筑内部的功能使用。
1.2人性化
环境的整体性和人的主体性都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址筑是为人来服务的,人性化原则主要是根据人的行为习惯来进行创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1.2.1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针对人口空间的现存问题,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应满足正常通行、安全集散。这需要对车行。人行空间合理地引导,并关注无障碍设计。
1.2.2增强空间序列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通过增强空间序列的趣味性和安全性来满足使用者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适宜的空间尺度,尺度是影响人们体验空间时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视线受到束缚,感觉压抑、消极和不愉快,视线拉的太远义易产生失落、无助。创造合理的视线范围与空间过渡,直接影响空间的使用质量。
(2)完善的月瞳务设施,包括污物处理、休息座登、信息检索,夜晚照明等。
(3)宜人的景观环境,尤其是公共性强的公共建筑入口应有的景观环境缺失是现存问题的普遍矛盾,而人具有自然性,因此导致行为人心理上感觉空间单调、呆板、无趣,从而不愿多做停留。反之大大活跃了人的积极性。
1.3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足形式美的法则,但用于空间序列的组织也同样适用。首先,平面构图上应有形状、肌理、质感的变化,以突出场所的分割和引导。其次,在立面构图上应有标高的变化来限定和过渡空间的大小。此外,应添加时间的因素。人口的空间序列是一个有变化的时间过程,行进的过程中视点在不断变化,由远及近入口的形态逐步显现,在对比下应有远观的整体效果和近视的细部刻画之分。
细部的设计看似属十装饰范畴,对入口空间的影响不大。但是细部的设计却能增加空间中各元素的表现能力。例如入口空问诸元素、雕翅、铺地、绿化和水体等细部的成功刻画,不仅能提了升建筑的整体品位,而且能增添场所感和亲切感。
2入口空间设计的方法
2.1入口空间创作的条件制约
任何创作的思考和产生,都必然受到其特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成功的创作无一不是存利用条件、制造条件、改善条件等基础上解决问题而产生的。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各种条件制约,分清主次关系并深刻理解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提高入口创作的质量。
2.1.1客观条件
制约入门创作的客观条件主要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首先,建筑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自然条件恒久地影响着创作的产生及使用,如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建筑性质的影响。经济技术的限制条件主要体现在建筑作为耗资巨大的工程,必须建立在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之上,这是建筑产生的物质保障。此外,从入口空间的沿革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类型的建筑性质都冲击着入口形态的创作,建筑布局和空间组织的安排以及风格的体现进一步制约着入口形态的细部创作。
2.1.2主观条件
首先建筑师是入口创作的灵魂,其所持的理念、创新的能力、经验的深浅等主观因素贯穿着整个创作的全过程,对创作的水平起着决定的作用。
其次,投资者的价值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了建筑的创作。在实际情况中,投资者的审美观念往往决定了.创作的最终形态。再次是建筑的使用者,他们的需求是建筑創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们与建筑的使用紧密联系,入口的创作的核心价值就是满足使蜊者的进出需求,既包括生理上的也也包括心理上的。但在实际情况下,这一群体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和弱化。
2.2设计方法
2.2.1入口空间的尺度控制与协调
(1)当建筑的高度过大,给城市和使用者带来压抑时,可采用主体建筑退后、化整体形态为组合、门洞空间导入、门的游离等一系列措施,以延长视线的距离或减少封闭感、加强空间流通性,以达到适宜的感觉需要。当尺度感大于需要时,采用延伸建筑构件与城市宅间接近的方法,加大建筑的场所控制力。(2)改变界面的材质使其通透,让视线流通。通过扩大空间面积的绝对数值,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地。这样的处理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开放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开放质量。对于尺度较火、窄间感不强的入口处理,可以通过地面的变化或植物、小品的增设将空间划分,以避免空间的单点而鼠得无趣。根据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模数”,每20~25m应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地面高差的变化,或是材质的变化来打破单调而显得生动。
2.2.2入口空间的材料、技术合理应用
(1)适宜材料的选择。选用地方材料,不仅能更好地唤起人们对场所的认知与领域感,更能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符合人性需求的材料,注意其舒适度。如在寒带地区多添加木质材料构件作为饰面,能在极大程度上产生柔软温暖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从而以舒适的心理缓解寒冷。能体现建筑特征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表现性能,这在前文的实例解析中已经论述过,无论是钢筋混凝土、石材还是杆件玻璃等都需要根据建筑内容的表达特征来综合考虑,如庄严肃穆、轻盈明快、古典或现代等。
(2)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解决先前某些解决不了的难题,设计师应积极地加以利用,以达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产生的不规则仿生形态入口,电子屏幕、电子问询的利用更加人性化地引导人流或是突出建筑的功能特征,照明技术在广场灯或地灯上的利用可更好地烘托人口的空间意境等等。
参考文献:
[1] 黄群世. 浅谈对住宅建筑入口的空间设计建议[J]. 中国住宅设施. 2011(04)
[2] 李皓敏,孙琪琦,李晓多. 入口•空间•环境——建筑入口空间与环境体验[J]. 江苏建筑. 2010(05)
[3] 周军,刘瑞杰,王军. 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浅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09)
[4] 马双. 浅析建筑入口空间[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08)
[5] 李靖厦. 浅析现代建筑入口的设计思想[J]. 广东科技. 2007(11)
[6] 谭巍. 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与城市环境品质[J]. 建筑. 2008(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公共建筑; 入口空间; 设计; 方法
Abstract: public building entrance spa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city space, in public buildings the integral space environment effec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urban public building entrance in the use of space quality situation, combine the functions and scale feeling the ascension of the demand. Put forward the city public building entrance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integrity. Human nature, the principle of unified variety and several improvement design method.
Keywords: public buildings; Entrance space; Desig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本身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系,又受城市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其入口空问只是公共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成功的公共建筑入口空间创作总是成为建筑的精彩亮点和点睛之处,对于建筑整体环境的营造和区域环境的塑造至笑重要。倘若说公共建筑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的名片就是其入口空间。
1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
1.1整体性
任何系统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根据系统思想的规律,整体要大于部分之和。这充分说明了整体远非部分的机械或简单相加。《北京宪章》中明确提出:“我们要用群体的观念、城市的观念看建筑:从单个建筑到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到城市与乡村的规划、融合,以至区域的协调发展,都应成为建筑学考虑的基本点,在成长中随时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结合。”整体性思维要求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间设计一协调城市的发展,在交通、景观、文化等方面统一丁更大范围的空间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建筑入口的场所精神、服务于建筑内部的功能使用。
1.2人性化
环境的整体性和人的主体性都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址筑是为人来服务的,人性化原则主要是根据人的行为习惯来进行创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1.2.1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针对人口空间的现存问题,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应满足正常通行、安全集散。这需要对车行。人行空间合理地引导,并关注无障碍设计。
1.2.2增强空间序列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通过增强空间序列的趣味性和安全性来满足使用者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适宜的空间尺度,尺度是影响人们体验空间时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视线受到束缚,感觉压抑、消极和不愉快,视线拉的太远义易产生失落、无助。创造合理的视线范围与空间过渡,直接影响空间的使用质量。
(2)完善的月瞳务设施,包括污物处理、休息座登、信息检索,夜晚照明等。
(3)宜人的景观环境,尤其是公共性强的公共建筑入口应有的景观环境缺失是现存问题的普遍矛盾,而人具有自然性,因此导致行为人心理上感觉空间单调、呆板、无趣,从而不愿多做停留。反之大大活跃了人的积极性。
1.3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足形式美的法则,但用于空间序列的组织也同样适用。首先,平面构图上应有形状、肌理、质感的变化,以突出场所的分割和引导。其次,在立面构图上应有标高的变化来限定和过渡空间的大小。此外,应添加时间的因素。人口的空间序列是一个有变化的时间过程,行进的过程中视点在不断变化,由远及近入口的形态逐步显现,在对比下应有远观的整体效果和近视的细部刻画之分。
细部的设计看似属十装饰范畴,对入口空间的影响不大。但是细部的设计却能增加空间中各元素的表现能力。例如入口空问诸元素、雕翅、铺地、绿化和水体等细部的成功刻画,不仅能提了升建筑的整体品位,而且能增添场所感和亲切感。
2入口空间设计的方法
2.1入口空间创作的条件制约
任何创作的思考和产生,都必然受到其特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成功的创作无一不是存利用条件、制造条件、改善条件等基础上解决问题而产生的。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各种条件制约,分清主次关系并深刻理解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提高入口创作的质量。
2.1.1客观条件
制约入门创作的客观条件主要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首先,建筑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自然条件恒久地影响着创作的产生及使用,如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建筑性质的影响。经济技术的限制条件主要体现在建筑作为耗资巨大的工程,必须建立在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之上,这是建筑产生的物质保障。此外,从入口空间的沿革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类型的建筑性质都冲击着入口形态的创作,建筑布局和空间组织的安排以及风格的体现进一步制约着入口形态的细部创作。
2.1.2主观条件
首先建筑师是入口创作的灵魂,其所持的理念、创新的能力、经验的深浅等主观因素贯穿着整个创作的全过程,对创作的水平起着决定的作用。
其次,投资者的价值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了建筑的创作。在实际情况中,投资者的审美观念往往决定了.创作的最终形态。再次是建筑的使用者,他们的需求是建筑創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们与建筑的使用紧密联系,入口的创作的核心价值就是满足使蜊者的进出需求,既包括生理上的也也包括心理上的。但在实际情况下,这一群体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和弱化。
2.2设计方法
2.2.1入口空间的尺度控制与协调
(1)当建筑的高度过大,给城市和使用者带来压抑时,可采用主体建筑退后、化整体形态为组合、门洞空间导入、门的游离等一系列措施,以延长视线的距离或减少封闭感、加强空间流通性,以达到适宜的感觉需要。当尺度感大于需要时,采用延伸建筑构件与城市宅间接近的方法,加大建筑的场所控制力。(2)改变界面的材质使其通透,让视线流通。通过扩大空间面积的绝对数值,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地。这样的处理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开放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开放质量。对于尺度较火、窄间感不强的入口处理,可以通过地面的变化或植物、小品的增设将空间划分,以避免空间的单点而鼠得无趣。根据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模数”,每20~25m应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地面高差的变化,或是材质的变化来打破单调而显得生动。
2.2.2入口空间的材料、技术合理应用
(1)适宜材料的选择。选用地方材料,不仅能更好地唤起人们对场所的认知与领域感,更能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符合人性需求的材料,注意其舒适度。如在寒带地区多添加木质材料构件作为饰面,能在极大程度上产生柔软温暖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从而以舒适的心理缓解寒冷。能体现建筑特征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表现性能,这在前文的实例解析中已经论述过,无论是钢筋混凝土、石材还是杆件玻璃等都需要根据建筑内容的表达特征来综合考虑,如庄严肃穆、轻盈明快、古典或现代等。
(2)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解决先前某些解决不了的难题,设计师应积极地加以利用,以达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产生的不规则仿生形态入口,电子屏幕、电子问询的利用更加人性化地引导人流或是突出建筑的功能特征,照明技术在广场灯或地灯上的利用可更好地烘托人口的空间意境等等。
参考文献:
[1] 黄群世. 浅谈对住宅建筑入口的空间设计建议[J]. 中国住宅设施. 2011(04)
[2] 李皓敏,孙琪琦,李晓多. 入口•空间•环境——建筑入口空间与环境体验[J]. 江苏建筑. 2010(05)
[3] 周军,刘瑞杰,王军. 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浅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09)
[4] 马双. 浅析建筑入口空间[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08)
[5] 李靖厦. 浅析现代建筑入口的设计思想[J]. 广东科技. 2007(11)
[6] 谭巍. 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与城市环境品质[J]. 建筑. 2008(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