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这一问题,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维系论"、"切割论"和"匹配论"。"维系论"在公民身份与文化认同之间建立起单线对应的关系;"匹配论"区分了两种公民身份和两种国家认同,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双线匹配的关系;"切割论"则主张彻底割裂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政治制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人类认识的特性、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以及国际移民等要素的检视表明,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模糊和动态匹配的关系;通过对阶级属性、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等国家认同的形成性因素的考察表明,公民的国家认同还表现在阶级认同、差异性认同、超国家认同和亚国家认同等方面;通过对人类认识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分析则显示,国家认同实际上是公民"理性地建构"与社会"结构性制约"双向互动的产物。由此可见,上述三种观点并不全面,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和"双向建构"的关系。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本实验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ASODN)在缺氧环境下对骨肉瘤MG-63细胞HIF-1α、P53、Bcl-2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
在1950年代的社会语境中,立足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男女平等"口号造成了文本中性别的消隐,但建构在性别基础上的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以及二元之间"主/从"的权力关系,却使性别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数字仪器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数字系统设计和调试中,常产生传输延迟、竞争冒险、毛刺干扰等问题,这是传统仪器无法解决的。在这
听力,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感知语言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处于其它技能之首。据相关统计,“听”占人们日常交际活动的45%,
镁合金电动自行车架经过初步的结构设计,具备轻量化、节能、环保等优点;但是,由于原有镁合金电动自行车架鞍座部分拟用压铸工艺成型,而鞍座部分结构十分复杂,将造成铸造模具设计难
技术与艺术,总是相辅相成的。川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从产生到发展都受到来自技术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大众媒介技术的发展,川剧从故事内容到传播模式,甚至到艺术形态都发生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呈现多样化,一个纠纷有可能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变得很复杂。仲裁和民事诉讼均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机制,民事诉讼通过设立第三人制度解决复杂的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政治观点方面与所处的社会制度趋同、发展过程。新媒体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既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作为高校,应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