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集体智力兴趣的气氛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hou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学校里,首先是教师集体里,要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学校形态啊,也是一种多么“应该”的美丽景象啊!在学校中,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我想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就是指整个的学校生活,包括教師集体,也包括学生集体,包括学校生活中的一切。但是,他又说“首先是教师集体里”,那就强调了“教师集体里”那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的“首先性”了。没有这个“首先”,也就很难再有其他的气氛了。
   一个人如果有了智力兴趣,他就会不知疲惫地投入智力活动中去。有人说李镇西老师如此投入是因为“高尚”,李镇西只是笑笑,说自己只是因为兴趣才如此投入,当一个人具有了智力兴趣之后,就会超越功利地去投入;当我们把关于学生成长的琢磨作为智力活动的内容时,我们的确会发现,自己正在过一种非常丰富的精神生活。
   而在学校里,教师的这种“智力兴趣”还不是一个人独自拥有的,而是在“教师集体”中的。所以,拥有一些好的同事,是何等重要;所以,成为一个好的同事,是何等重要。如果与你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同样地拥有这种“智力兴趣”,那是怎样的一种幸运的人生啊!在学校的一个“教师集体”中,对教育问题的探究、对课程知识的讨论、对学生智力问题的琢磨,就会成为集体的兴趣,就会成为一种“气氛”。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教师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景啊,那简直是教师生活的天堂!这是一种纯粹的生活,也是一种极度丰富的生活!跻身于这样的集体中,生活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的生活怎么会不饶有兴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可见随时随地的请教与讨论,谁都愿意加入研究、发表见解、更新自我。然而,这种生活不会那么容易得到,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想着“得到”而不想着“付出”,这种气氛就永远营造不了。
   请大家注意苏霍姆林斯基用了“首先”两个字,这是先决性的,如果没有这个“首先”,也就很难有其他,也就很难有学生集体的丰富的智力活动的气氛;这是关联性的,也就是说,教师集体丰富的智力活动的气氛与学生集体丰富的智力活动的气氛是深度关联、深刻影响着的,是共存的,共同创设着充盈学校的“丰富的智力活动的气氛”。而如果在学校中,没有了这种丰富的智力活动的气氛,学校也就从根本意义上名存实亡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为政之要,首在举人。如何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选拔制度,已经成为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焦点。在这个焦点中,人事考试是选拔干部的一个主要手段之
对教师而言,2018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教师工作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性;9月,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两个“第一次”都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时代、新教育,新教师、新任务,教师要以工程意识、工具思维、工匠精神提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再一次重申要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搞好反腐败斗争呢?当人们从事某一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区别,作为学生群体不宜过多接受书法“慰藉”功能浸染。诚然,书法有“慰藉”功能,但“慰藉”含有安慰、抚慰心灵创伤之意,也有勉强、暂且用来敷衍自己之内涵。在恒河沙数的书家中,确有部分书家在自我生命价值追求中,遭受现实力量的阻滞,面对压抑、苦恼、哀痛、毁灭种种不幸,将书法作为精神寄托,以此来“避世”“抗世”“逆世”,以此来直面苦痛、承担苦痛和超越苦痛,譬如张旭、怀素、杨凝式、米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