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专业特点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h0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试图改革高校体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开设职业体育技能课,设置具有职业属性的教学内容,以求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和载体,着重发展不同专业学生今后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使学生尽早适应工作岗位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专业;体育教学;职业体能;发展;素质
  
  1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体育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受传统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理论的深刻影响,无论在体育教育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缺乏对高职这一新型教育类型中体育教育功能的重新选位和定位重要性的认识和研究,尤其是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的体育教育改革工作。高职体育教育应具有职业属性,即要为高职不同专业的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三所浙江省具有显著代表性高职院校中艺术类、管理类、机电类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发展状况的调研,认真分析其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结合体育教育的本质,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案。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高职不同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体育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依托项目课程理论,以培养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研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因此,在高职教育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文化教育和体能训练,也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和体育欣赏等理论知识的教学,与不同类专业的职业能力相配套。更重要的是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化,提高过程评价的作用,用发展的眼光评价高职不同类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情况,在提高专项体育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体育知识和科学自我锻炼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4 教学改革内容
  
  4.1 课程设置的改革
  原有体育公共课程调整为专业基础课,即职业体育技能课,时间为一学年。同时开设体育选修课,与职业体育技能课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在职业体育技能课程中未能教学的内容,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学校规定的教学时数是144课时,且在一学年内完成。改革后的职业体育技能课基本按照课内教学72课时,公共选修课72课时来开展教学工作。每周各一次(2课时)课内和课外教学。
  4.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不同的专业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都要以体育文化教育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内教学任务的理论课教学以运动生理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包括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救护)、体育史、运动欣赏、体育心理学等内容为主。实践部分则针对不同类专业的特点注重提高体能和身体素质,不仅为学生毕业后的科学锻炼着想,更为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性质考虑,要求体育教学内容为职业岗位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艺术类专业着重加强形体训练和体育欣赏,提高艺术品位;管理类专业着重加强体育舞蹈和体育人际交往的训练,提高专业素质;机电类专业着重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快乐体育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再增加游泳、乒乓球、素质拓展等实用性很强的全身性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为照顾部分优秀学生或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则增加网球、瑜珈、太极拳、跆拳道等调配内容。考核则采取平时学习状况、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课外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内容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轮滑、定向运动、健美操、裁判实习与考证、健美、武术、跆拳道等,由相应的专业体育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在课余时间开课,作为职业体育技能课的补充,既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又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5 存在问题
  
  以职业体育技能课为基础同时开设体育选修课是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一种新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从实践看具有相当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5.1 学生的兴趣与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完全一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从专业发展的方向着手,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开设的教学都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能力的发展。但学生的兴趣与职业能力发展所需要的内容不对称,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5.2 教师对职业体育技能课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
  大部分教师还是认为,体育作为一门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增加一点体育技能,通过普通体育课和课余的体育俱乐部完全能够达到目标,根本不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去有针对性地开设体育课的相关内容,不仅费时间费精力,可能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教师们对不同类专业的体育课程如何进行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如何调整才能更好符合不同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需求存在不同意见,尚待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
  5.3 学生对职业体育技能课的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在改革后的教学大纲中,理论部分占有重要地位,达到17%,远远超过原来普通体育课理论部分的要求,增加比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增强体育锻炼的认知能力,在工作后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具有合理、科学的自我调节的能力,为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但长期以来对体育的片面认识,让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玩的,运动技术的提高与否都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用说理论知识来支撑。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过,体育保健知识的内容很受学生欢迎。
  
  6 小结
  
  对高职院校不同类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顺应了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不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就业后职业能力的提高服务。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要求高的项目,如体育舞蹈、形体训练、乒乓球等内容,而且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包括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救护)、体育史、运动欣赏、体育心理学等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过程考核,弱化结果考核,提高理论考核尤其方法考核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自己能科学锻炼,还能指导同伴科学锻炼,不仅能按照学过的内容进行自我锻炼,而且需要自己进行调整,创编适合自身锻炼的方法,真正把“终身体育”落实到实处。通过教学改革,不仅完成了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则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地从单纯的运动技术的教学向体育运动综合素质的传授改变,同时,积极地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知道纲要.2002.
  [2]戴德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针对性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6).
  [3]崔秀敏等.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01).
  [4]胡振浩.体育文化与和谐职业人的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展开,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以下简称"新
矿山井下固定式传感技术探测范围小、无法移动,同时井下监测与控制系统不能够随开采工作推进而动态调整监测位置,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进行环境气体测量与传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广东工业大学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参加体育健身的基本情况,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自身体质的评价,以及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内部和外部因
利用DWPI、SIPOABS和CNABS数据库,对汽车起重机实现起吊功能的主要结构的专利文献进行了检索、统计、整理和分析,梳理了汽车起重机技术发展状况,并对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原创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在全国各地试验,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与体育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区别,在试验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怎样上
本文分析了无功电流检测方法,介绍了目前几种应用的比较多的几种检测方法,接着分析了SVG控制策略,主要分为电流间接控制和电流直接控制,然后对无功电流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人们对于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作为人们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电力资源一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在跳远教学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教法指导小学生在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上尽快掌握技术,我在教学课中采用如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