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防霉研究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d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秋天,橘子红了!橘子是妈妈最爱吃的水果。妈妈总是把橘子皮剥得干干净净,肥肥嫩嫩、圆圆滚滚、闪着亮光的橘红色圆球,忍不住想吸一口。一天,我在楼下帮妈妈买橘子。看见小贩将一些松树的针叶松散地盖在新鲜的橘子上,据说这样可以延缓橘子发生霉变,能够长时间保持橘子鲜度。这种做法到底有无科学依据,是否真能防止橘子变霉?我咨询了学校的科技老师,老师建议我们科技小组自己动手用实验来验证。
  
  实验器材
  新鲜橘子4只、鲜松针叶一把、小刀、培养皿3只、高压锅1只、微波炉1只、500ml玻璃瓶1只、无菌滤纸若干张、酒精灯、酒精棉球、塑料盒1只、牛皮纸若干、干净纱布若干。
  
  实验准备
  1.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在高压锅内蒸煮20分钟消毒;
  2.玻璃瓶内装上约250ml的水,用棉花塞住瓶口,再用牛皮纸裹住,在微波炉内高火加热5分钟消毒;
  3.将塑料盒、双手用酒精棉花消毒。刀具在酒精灯上消毒。橘子用干净纱布擦拭,除去表面的不洁物;
  4.将松针洗净,选择等长松针(8cm左右)4束,每束100根备用。
  
  实验过程
  在洁净的条件下剥下橘皮,用消毒过的解剖刀在橘皮上取样12块,每块约2cm×2cm。将橘皮样品分别置于3个培养皿当中的无菌滤纸上,然后用蒸馏水将滤纸湿润。
  培养皿分别做3种不同的处理:图1.不放松针叶;图2.将松针叶摆成一束放在橘皮中间;图3.将松针叶松散地盖在橘皮上。
  
  
  实验记录
  
  我们看到橘皮在相同的环境之下,因有无松针或松针摆放情况的不同,三组样品有着明显的区别。3个培养皿中的橘皮在开头两天均无变化。无松针叶的皿中的橘皮在第三天出现了白色斑点,第七天部分出现灰绿色,第八天就全部变成灰绿色了;松针叶放在中间的培养皿中的橘皮到了第五天才开始变化,到了第八天只有部分出现灰绿色;分散盖上松针的培养皿中的橘皮发生霉变的速度较慢,到第六天才有少许白点,第九天才部分变成灰绿色。
  
  实验原理
  我们知道生在橘皮表面的霉是青霉。青霉生在营养物质的表面,称为直立菌丝。青霉的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在其每个分枝上都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成熟后呈青绿色,所以在橘皮上的霉菌是青绿色的。温湿的条件有利于霉菌生长,那么,松针为什么可以有效的抑制霉菌的生长呢?我们知道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好像一堵严实的围墙保护着绿色加工厂。松针叶片的表皮细胞上还有一层蜡质,可以使叶片的水分蒸发比较缓慢,这样就能逐步提供橘子表皮的水分,使橘子能较长时间地保持鲜度。这是抑制霉菌生长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松针叶会散发一种特殊气味,对抑制霉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橘子皮上直接铺盖松针叶也起到了与外界隔离,隔温的作用。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在家庭中可以用松针叶在短时间内防止食品变霉。这样既经济又安全。但在工业上若直接利用这种方法,则代价太高且不利于环保。所以必须找到替代品。如提取松脂,或人工合成类似松脂,可散发出特殊气味的物质,用以抑制细菌生长。
  
  我们的收获
  实验结果表明:不采用松针保护的橘子皮,新鲜时间短,容易发生霉变;而松针叶铺盖在橘子皮上的防霉作用比不直接接触橘子皮的防霉作用更明显。说明松针可以保鲜,防止橘子发生霉变。所以用松针防止橘子霉变的民间土办法是有效的,有科学依据的。同时,它对其它食物也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过查阅资料,我们还发现,鲜松针还可以贮藏板栗。方法如下:将松针采回后,晾干水分。在藏板栗的盛具里,铺5厘米厚的松针,再铺上无霉烂、无变质的板栗3cm厚。如同上法,依次存放,到最后再盖上一层5cm厚松针,放置在通风、凉爽、干燥处保存。需要吃时,将松针一起取出,这种保存法到第二年开春后,仍新鲜如初,但要防止春后板栗萌芽。
  另外,此次活动也让我们了解到松树的其他用途:建筑、造纸、榨油、提炼松脂等,十分广泛。通过这次的实践,激发起我们对微生物研究的浓厚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消毒,灭菌的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广西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深入到乡村建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以农民为主体,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大力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推动合浦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营造政府支持、各部门配合的良好氛围  多次向县领导汇报农民职业教育政策,深入乡镇、村宣传,争取县、乡、村三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合浦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合浦县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生性豪爽,洒脱率真,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他的散文和诗歌也是独步天下,堪称北宋文学界第一大V。提起苏东坡,除了他的诗文以外,很多人都会想起一道美食“东坡肉”,看来苏东坡在当时还是一枚吃货。可你知道苏东坡还是一名高能段子手吗?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游山玩水时,在龙丘偶遇了当地土豪陈季常。因为两人脾性相投,相谈甚欢,一来二去就成
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考察调研,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充分肯定了他们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经验做法。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稻渔空间创办人赵建文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回望二十多年来深耕农业创新融合发展,每一份努力,此时都已绚烂成花,入景入画。  朴素情怀立业  赵建文是宁夏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人,他常说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正是怀揣着农民对土地最朴素深厚的感
抽水马桶是常见的卫生设施,虽然具有科技感十足的流线身形和高雅的瓷白外表,但其实是“老物件”。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抽水马桶的人,是生活在16世纪的英国爵士约翰·哈灵顿。  哈灵顿虽然在庄严的皇家法院工作,但以不羁的文风和诗歌出名。伊丽莎白一世很欣赏他的文笔,这让他一时风头无两。不过,后来他因为传播一则有伤风化的故事而被流放到凯斯顿。  哈灵顿在凯斯顿整天倒腾装修事宜。他发现屋子里总是有异味,于是思考如何
“再过几天,我们基地种植的竹荪就可以上市了。剑川气候冷凉,早晚温差大,竹荪生长周期长,这批竹荪从种下去到现在已经5个月,比其他地方人工种植的竹荪上市晚50天,卖价却更高。并且口感好,产量高,耐运输。”走进云南省剑川县江尾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大棚,一朵朵神奇的竹荪藏在厚厚的松毛下面,轻轻用手一扒,就露出一个个球形的菌朵。合作社负责人杨明亮介绍说,“用大棚种植竹荪,一亩地的成本一万多元。等过几天
人一成功,最怕膨胀,生于忧患,挫于骄奢,窃为周立波忧。    收场好,才真好。  世间万物都讲究个“善终”。但“中国达人秀”的最后结局却令人失望。  “达人秀”原本给我的印象是“个人才艺,传播良知,追梦寻梦,原汁原味”。它应该是民间的、朴素的、原创的、性情的,但事实上,前几场赛事中已经萌露了官家注资,“过度包装”的“胎里病”,伴舞的伴唱的,眼看他阵容越来越奢华,越来越皇家,到得最后一场,“时尚七太
山东省临沂市农广校有一位80后女教师,从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十余年,为了把电商知识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她开车走过许多无人的山路,陪伴她的是沿途的风景和导航的语音。这种一个人在路上的经历,是许多农广人的共同经历。也正是农广人传播知识的脚步,铸就了农广校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她就是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优秀教师、临沂市农广校教师——周蕾。  一、无法忘怀的西北行,萌生一颗“爱农”心  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
2020年9月,笔者先后赴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进行农民中职教育专题调研。调研的核心问题是:农广校还要不要办中职?农民中职教育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调研历时12天,走访5省2所市级校、9所县级校,就以上问题同沿途各级校负责人深入交换意见。  一、沿途校农民中职教育办学现状及分析  此次调研的农广校,大部分是各省8月份报送的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推荐校。11所调研单位中,除洛阳市农广校
揭开牵牛花完全褪色之谜    1990年,曾有科学家给矮牵牛花插入一种催生红色素的基因,希望能够让花朵更鲜艳。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矮牵牛花完全褪色,花瓣变成了白色。当时科学界对此感到极度困惑。8年后,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才得到科学的解释。此前,RNA只是被当作从DNA(脱氧核糖核酸)到蛋白质的“中间人”、将遗传信息从“蓝图”传到“工人”手中的“信使”
“是动物,还是植物?”这一问题暗含的意思是:生物要么是植物,要么是动物,历史上生物学家们也曾持这种观点。他们曾把蘑菇等真菌植物归类为植物,认为它们是“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人们对微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更小的微生物出现了,简单地把这些物种归类到植物或者动物,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微观生命  安东尼·冯·列文虎克(1632~1723年)    列文虎克是一位了不起的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