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模型构建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长江船运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1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用于建模及内部验证;按照同样标准,从Dryad数据知识库中筛选独立的AP患者106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用于外部验证.记录患者基线资料,记录内部验证组患者住院期间IPN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合并IPN组与未合并IPN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AP患者合并IPN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建立预测AP患者合并IPN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检验模型准确性;并探讨列线图模型对AP患者发生IPN的预测效能.结果 内部验证组516例AP患者,103例发生IPN,413例未发生IPN.初步比较合并IPN组与未合并IPN组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高、降钙素原(PCT)及脂肪酶(LPS)水平高、合并胰腺外感染、合并低氧血症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AP患者发生IPN的危险因素(OR>1,P0.90,有高预测价值.结论 AP患者发生IPN受APACHEⅡ评分、PCT、LPS、合并胰腺外感染、合并低氧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及应用抗生素影响,基于多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合理预测AP患者IPN发生风险提供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结构性心脏病学是近十几年来提出的介入心脏病学的一个亚专科.结构性心脏病一般指心电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以外任何与心脏和临近心脏的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其特点是可通过(介入技术)矫正或改变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来治疗[1].结构性心脏病学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自2020年起,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大陆)在年终会对本年度结构性心脏病学发展按主要技术方向做一个年度总结报告[2].
目的 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围术期药物管理情况,并分析与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出血事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外科手术、且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相关信息,观察并记录围术期抗血栓药物管理情况、患者住院期间的MACCE和出血事件.结果 最终有372例患者进入分析.364例(97.8%)患者在术前停用抗血栓药物,仅3例患者在进行出血低风险手术前未停药;服用阿司匹林的3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3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辅助检查等全部临床资料,对手术过程、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72.42±6.14)岁,瓣膜置入成功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的脑钠肽、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跨瓣流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