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2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试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试验组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后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本组26例患者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23例,3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不过对照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0例,2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试验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3例,1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情况少,能够很好的达到椎体解剖高度,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交通事故或高空坠落伤引起的,骨折多累及两个以上的节段椎体,在临床表现和体征上较为复杂,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同时也加大了治疗的难度,所以,临床上对该骨折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意义[1]。目前,治疗该骨折的方式以手术治疗为先,能够减轻患者的痛楚[2]。为此,本文通过对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2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2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试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试验组: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35.6±4.3)岁,受伤因素:交通事故伤7例,坠落伤4例,砸伤2例。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35.5±4.2)岁,受伤因素:交通事故伤6例,坠落伤4例,砸伤3例。两组患者在受伤因素、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采取后路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并行气管插管,卧位取俯卧位,切口在受伤处的正中部位,并充分暴露出患者手术的脊椎与其上下相邻的各个段椎节,彻底清除骨折处脱落的骨块及坏死的组织,并使用椎弓根螺钉将其内固定,同时在受伤脊椎复位后将植骨植入,并固定好,最后止血进行缝合伤口。实验组:本组采取前路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并行气管插管,卧位取右侧卧位,切口在左侧的胸腹处,待胸部和腹部的膜被切口之后,将椎体的前方和侧方充分的暴露,再切除受伤椎体与上下间盘组织,最后充分显露椎体侧前方硬膜囊,彻底清除骨折处脱落的骨块及坏死的组织,再将与椎体大小相应的植骨植入,并固定完好,止血进行缝合伤口。
1.3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手术前后的CT检查和PR检查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记录恢复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1)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植骨融合率为100%,对照组为84.62%,有2例患者仍具有脊柱植骨融合的问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经x线检查显示,本组26例患者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23例,3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不过对照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1例,2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试验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2例,1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Kosven骨科醫学专家首次提出了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该骨折受伤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在临床上较为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3]。因此,在临床上与单阶段脊柱骨折相比,治疗该骨折的情况更为麻烦。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对于该骨折类型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本文通过研究,试验组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手术治疗,其结果显著,前路手术治疗显著优于后路手术治疗。这与张建军的研究一致[4]。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比较适用于爆裂型和压缩型骨折的患者,其优势在于能够将患者骨折的地方暴露,扩大了手术视野,对清除脱落的骨块及坏死组织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损伤相关神经[5]。采取前路手术减压后,患者受伤的椎体与上下相邻的椎体之间能能够进行内固定并植骨进行支撑,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神经恢复,同时也恢复了脊柱矢状平衡和脊柱的高度,最终利于植骨的融合[6]。
后路手术治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法,比较适用与完全瘫痪及伴有脱位的患者,不过,该手术方法与前路手术方法相比较,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手术过程中需要切除患者比分脊柱的机构,也需要清除椎间组织,这不仅破坏了患者脊柱稳定性,同时也破坏了椎体本身结果的完整性,其次,该手术方法,在椎体内固定物取出后或者椎体内组织没有及时得到重建时,会引起患者椎体塌陷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矫正度丢失的情况[7-8]。
本文通过研究中表明,本组26例患者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23例,3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不过对照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1例,2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试验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2例,1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说明,对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情况少,能够很好的达到椎体解剖高度,同时也建议临床上多采取前路手术的方式。
综上所述,对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情况少,能够很好的达到椎体解剖高度,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成龙.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4:226-227.
[2]潘登,张长江,李洪珂,杨贤玉,李来好.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94-95.
[3]鲁天祥.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4,07:102-103.
[4]张建军.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4,04:153-154.
[5]何大川,唐三元,张治军,刘敏强,程少华,彭鹏.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4:1228-1230.
[6]刘志修.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2:264-265.
[7]马俊.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 中外医疗,2013,13:74+76.
[8]张文志,方诗元,胡业丰,许翔. 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J]. 临床骨科杂志,2007,03:227-228.
【关键词】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交通事故或高空坠落伤引起的,骨折多累及两个以上的节段椎体,在临床表现和体征上较为复杂,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同时也加大了治疗的难度,所以,临床上对该骨折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意义[1]。目前,治疗该骨折的方式以手术治疗为先,能够减轻患者的痛楚[2]。为此,本文通过对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2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2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试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试验组: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35.6±4.3)岁,受伤因素:交通事故伤7例,坠落伤4例,砸伤2例。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35.5±4.2)岁,受伤因素:交通事故伤6例,坠落伤4例,砸伤3例。两组患者在受伤因素、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采取后路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并行气管插管,卧位取俯卧位,切口在受伤处的正中部位,并充分暴露出患者手术的脊椎与其上下相邻的各个段椎节,彻底清除骨折处脱落的骨块及坏死的组织,并使用椎弓根螺钉将其内固定,同时在受伤脊椎复位后将植骨植入,并固定好,最后止血进行缝合伤口。实验组:本组采取前路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并行气管插管,卧位取右侧卧位,切口在左侧的胸腹处,待胸部和腹部的膜被切口之后,将椎体的前方和侧方充分的暴露,再切除受伤椎体与上下间盘组织,最后充分显露椎体侧前方硬膜囊,彻底清除骨折处脱落的骨块及坏死的组织,再将与椎体大小相应的植骨植入,并固定完好,止血进行缝合伤口。
1.3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手术前后的CT检查和PR检查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记录恢复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1)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植骨融合率为100%,对照组为84.62%,有2例患者仍具有脊柱植骨融合的问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经x线检查显示,本组26例患者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23例,3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不过对照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1例,2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试验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2例,1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Kosven骨科醫学专家首次提出了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该骨折受伤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在临床上较为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3]。因此,在临床上与单阶段脊柱骨折相比,治疗该骨折的情况更为麻烦。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对于该骨折类型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本文通过研究,试验组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手术治疗,其结果显著,前路手术治疗显著优于后路手术治疗。这与张建军的研究一致[4]。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比较适用于爆裂型和压缩型骨折的患者,其优势在于能够将患者骨折的地方暴露,扩大了手术视野,对清除脱落的骨块及坏死组织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损伤相关神经[5]。采取前路手术减压后,患者受伤的椎体与上下相邻的椎体之间能能够进行内固定并植骨进行支撑,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神经恢复,同时也恢复了脊柱矢状平衡和脊柱的高度,最终利于植骨的融合[6]。
后路手术治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法,比较适用与完全瘫痪及伴有脱位的患者,不过,该手术方法与前路手术方法相比较,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手术过程中需要切除患者比分脊柱的机构,也需要清除椎间组织,这不仅破坏了患者脊柱稳定性,同时也破坏了椎体本身结果的完整性,其次,该手术方法,在椎体内固定物取出后或者椎体内组织没有及时得到重建时,会引起患者椎体塌陷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矫正度丢失的情况[7-8]。
本文通过研究中表明,本组26例患者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23例,3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不过对照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1例,2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试验组中,达到椎体解剖高度的患者具有12例,1例患者仍具有腰背部疼痛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说明,对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情况少,能够很好的达到椎体解剖高度,同时也建议临床上多采取前路手术的方式。
综上所述,对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情况少,能够很好的达到椎体解剖高度,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成龙.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4:226-227.
[2]潘登,张长江,李洪珂,杨贤玉,李来好.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94-95.
[3]鲁天祥.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4,07:102-103.
[4]张建军.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4,04:153-154.
[5]何大川,唐三元,张治军,刘敏强,程少华,彭鹏.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4:1228-1230.
[6]刘志修.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2:264-265.
[7]马俊.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 中外医疗,2013,13:74+76.
[8]张文志,方诗元,胡业丰,许翔. 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J]. 临床骨科杂志,2007,0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