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18F-FDG PET/CT)判断胃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至7月对24例临床疑诊胃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18F-FDG PET/CT)判断胃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至7月对24例临床疑诊胃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根据初次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确诊组(胃镜和病理检查均提示恶性,9例)和未确诊组(胃镜下疑似恶性但病理检查提示良性,15例).确诊组行PET/CT以助术前评估,之后行手术治疗.未确诊组行PET/CT以判断病灶良恶性,之后再行胃镜和活检病理复查,符合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者临床随访.最终诊断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为准.分析18F-FDG PET/CT对胃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对腺癌患者l临床分期的作用.结果 18F-FDG PET/CT检出胃恶性肿瘤患者16例(确诊组9例、未确诊组7例),胃部原发灶16处,腔外增殖性病灶1处侵犯肝脏、胰腺及腹膜,肝转移1处,肺转移1处,空回肠病变3处,累及淋巴结13处,均获术后病理确诊.另有1例未确诊组患者PET/CT疑似恶性病变,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间质瘤;1例未确诊组腺癌患者PET/CT漏诊.PET/CT诊断胃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16/17,特异度为6/7,阳性预测值16/17,阴性预测值6/7.对Ⅲ、Ⅳ期胃癌患者的分期正确率为6/6.结论 18F-FDG PET/CT为简单易行、安全、无创及有前景的检查方法,对胃恶性肿瘤的检出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胃镜检查的补充手段和制定手术方案的辅助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药敏试验检测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属酶基因
目的 分析2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方法 收集2例雄激素小敏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抽提基因组DNA,应用
目的 测量骶髂螺钉不同进针点置钉对骨盆外旋不稳定的生物力学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10具新鲜冰冻成人骨盆标本,骶髂关节拉力螺钉经进针点B(髂后下棘前2.5 cm与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9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二维声像表现按团块型、结节型、狭窄型和栓塞型进行超声图像分型;超声显示病变侵犯范围采用Bi
目的 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的价值.方法对24例SLE患者(SLE组)和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经胸超卢心动图检查,获得冠状窦的
目的 探讨婴幼儿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急性肾后性尿闭的治疗.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诊治的17例存在上尿路结石梗阻婴幼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保守
目的 分析癫痫大鼠的睡眠结构变化及不同睡眠时相特异性痫样放电的发放情况.方法 运用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右侧海马CA3区微量注射Kainic acid(KA)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在海马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取食管鳞癌组织、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各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肝脏NF-K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蛋白表达,胞质NF-KB抑制因子(I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在儿童气管食管瘘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疑似气管食管瘘患儿(其中1例支气管食管瘘)尝试应用支气管镜进行手术全程管理.结果 术前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