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调控技能运用的一点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mc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转变了,课堂热闹起来,气氛红火了,在这样的课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但是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要有能力做到,让课堂热闹而不乱,红火确有条理,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课堂调控的技能,教师不仅仅要掌握,更要不断提高这项技能。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调控技能,努力创造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课堂,完成传递教学信息、整合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
  一、运用合适的教法调控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对课堂的调控,要走出模式化的倾向,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和求知欲望。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位置的改变,不再是教师讲、学生生听的陈旧模式,教师要运用新颖的教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思考、讨论、探究、训练、实践等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同时能力也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追求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持久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很有效的调控能力。
  二、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调控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动力之一是兴趣,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乐此不疲,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语文教师要学会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例如:朗读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课外阅读、参观、采访、给刊物报社投稿等等。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语文是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学好其它文化知识的基础,学会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为自己健康正确的成长打好基础。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对他们的成绩做出评价与肯定,以此做为鼓励。让学生在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强化学习语文知识的动机。在活动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充分的交流,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有效的处在教师预定的控制之中。
  三、运用生动的语言调控课堂氛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传播知识、引导思维、提高认识、培养能力等,都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学会用科学准确,通俗流畅、符合逻辑、幽默生动的语言来调控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表达时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进行中,用严密准确、深入浅出语言进行字词、语意讲解;用形象生动、感情丰富的语言创设文学情境;讲述重点时,可以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通过变换声调、善意幽默的语言,提醒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在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语言中,将学生带入生动的文学情境,让语文处于张弛有致、生动活泼的氛围中。
  四、以机智的情绪调控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很多时候是由教师的情绪决定的,教师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学生必然会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在这个情绪基础上,才可能有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整个课堂教学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倾向,对愉快、积极的情绪进行扩散,对低迷、消极的情绪状态进行负反馈控制,提振学生的情绪,使课堂处在适宜的气氛中。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加以赞扬,对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集体的情绪影响个人、个人的情绪影响集体,让课堂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教师也要学会运用表情传递信息,对他们的情绪进行调控,用严肃的神态来纠正不守纪律的学生:用期望或赞许的表情,鼓励、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用微笑的眼神来肯定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等等。教师要及时在学生反馈的情绪中机智地进行调节,让课堂氛围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中,虽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但课堂的调控权还在都手中,课堂调控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地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取得。课堂调控技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教师必须掌握和不断提高这项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氛围。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很好的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数量很有限,还需要在课外做大量补充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补充,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
期刊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一)“导学案”教学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以《望岳》一文教学为例,总结一些“导学案”的具体用法。  1.合理分组  进行“导学案”教学首要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有同质小组与异质小组两种模式。同质小组是依据学生成就标准划分的同质群体,便于组织,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在班级上可以分成1、
期刊
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知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强调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并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  一、运用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语感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逐渐确定、定型的阶段。我们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好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让他们从小就要学会做人做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也把这些融入一堂堂的教学当中。对语文教学个人有以下几点理解,希望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期刊
在初中阶段,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透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先提出“语文”一词的含义,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而为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为了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进行的读、写、听、说。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所谓的阅读也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学生记笔记课后
期刊
预设总是静态的,哪怕教师把预设的东西想象的再活灵活现也不是现实,刻板地操作预设,课堂必然死水一潭,语文课只能处于一种封闭的沉闷状态。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二者缺一不可,生成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美丽,是预设灵活机变的调整。若能科学艺术地融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激情四射。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在课改的课堂中,课前预设是课堂教学重建艺术的坚实基础。只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在教
期刊
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