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具身认知研究动态的CiteSpace分析

来源 :外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_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身认知是当代认知科学领域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强调了身体与心智及认知活动的紧密联系.本文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提取了2010—2020(近10年)有关具身认知的2383条英文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具身认知逐步从理论探索转向基于行为和脑成像实验的多视角跨学科研究;2)当前有关具身认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语言理解、概念表征、感知、心理模拟、大脑前运动皮层定位、隐喻、情感、记忆、时间认知、社会互动等;3)新兴议题诸如空间认知、认知个体差异、认知动态性、具身延展性、分布认知、语义记忆等也在不断涌现,走在具身认知研究道路的前沿.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一般综合类大学大学英语课程重构与教学改革的内在理路问题.文章以学术英语课程为切入点,对大学英语课程提出通用、学术、通识“三位一体”的多样化的改造构想.将三类课程都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认为通用英语课程应按技能分项,选择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对口服务;学术英语课程只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补充,作为高年级自主发展的选修课程,聚焦学术技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术需求并做学术方面的准备,而不应完全取代原先的通用英语教学;通识英语课程应包含以英语为媒介或载体,以内容为依
加强对自闭症儿童的关心与爱护,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完成康复是每一名教师肩负的重要教育使命。但自闭症的治疗与缓解不仅仅取决于学校方面的教育康复指导,家庭教育同样也是影响其最终康复速度和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自闭症儿童康复方面的家庭教育环节存在问题,不仅会让学校教育与教师辅导所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儿童的病情出现恶化的趋势。因此,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以此为主题详细分析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相关策略。
句法复杂度指语言产出形式的变化范围和复杂程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二语写作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二语写作句法复杂度的研究进行检索,筛选出国内外期刊文献52篇,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归纳、整理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者、任务设计及测量指标上,并存在研究对象不均衡、任务变量单一、测量指标不全面等不足.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可考虑从“对学习者”及“任务设计”两个角度切入,更系统、全面地探究句法复杂度与二语写作表现的关系.
基础课程对于一流本科英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学习内容的人文性仍然是新时代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要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人机—人际之间三个“相结合”是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时代映现.夯实语言基本功、拓展人文素质和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是建设新时代一流外语专业特色基础课程,培养新时期外语人才亘古不变的时代走向.
合作翻译可追溯至翻译史的发端处,于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社会翻译学入手,运用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场域、资本、惯习等核心概念,考察明清时期合译形态生成与嬗变的过程.通过探究社会场域下合译主体的更替、合译内容的演变、合译语言的择取等实践背后的权力斗争、资本的再生产与再分配、合译者惯习的建构与建构化及其相互作用,旨在彰显合译的重大社会意义,拓宽合译研究的理论视野.
对翻译暴力的分析应区分主体与客体.原文、译者与读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翻译的本质决定了翻译暴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控制好翻译暴力的度,才会产生美学效果.原文和读者应该给予译者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译者也要将暴力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以免给原文与读者带来伤害.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英译本是合理控制翻译暴力的佳作.译者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为读者奉献了具有暴力美学效果的译文,给读者带来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审美体验.中国典籍英译应给予译者发挥的空间,对翻译暴力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在严格控制翻译暴力的度的基础上,力争美学效果,以
本文将哈特·克兰对现代机器的美学表现置于美学现代性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克兰的机器书写源于一种在诗歌中回应和赞颂当代经验的欲求.然而在克兰试图表现现代机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内在的悖反.现代机器必须经由隐喻而转化成传统的有机事物,方能被纳入诗歌的传统审美体制中.传统世界从而仍旧占据了实际在场的位置,使得克兰竭力表现的当代形同虚设.这种内在悖反的根源在于现代性力图复苏的身体感性和离身化的现代机器之间的抵牾,而克兰对现代机器的美学表现实是一种将机器具身化的艰难渴望.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被誉为颠覆传统的现代讽喻,他在人物塑造中融入宗教、古典文学和神话等元素,塑造了具有颠覆性与反传统性特点的悲剧性人物群体,并以高超的象征和隐喻艺术凸显人物的概念性与现实性特点.戈尔丁以人物的悲剧性直击人性恶之本质、批判传统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赤裸裸地展露人性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展现了他独具特色的人物讽喻艺术,为战后小说人物美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戈尔丁巧妙地把个体存在与群体困境表征结合起来,以个体遭遇展现群体体验,反思人类的生存与道德困境,揭示人性,讽喻社会,警醒世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自然语言违实表达手段存在类型差异,有特定违实标记和非特定违实标记.对违实标记进行跨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句法和语义上违实标记的不同特征.特定违实标记独自就可以传达反事实义,非特定违实标记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特定违实标记是违实义的充分条件,不存在语义虚化现象;非特定违实标记在传达违实义时语义会发生虚化.特定违实标记生成的违实义不可取消,非特定违实标记生成的违实义易被取消.
“忌妒”情感的内涵丰富,基于人类对客观环境的主观体验,其概念内容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在不同语言中表达.本文基于《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将《红楼梦》中的“忌妒”情感分为3类,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究3类“忌妒”情感的隐喻、转喻使用特征及其在《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转换表达.研究发现,杨译本和霍译本在翻译“忌妒”情感隐喻时,以归化为主,在翻译“忌妒”情感转喻时,以异化为主,这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可以从人体生理特征、生活经验、传统文化等角度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