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动力吸振的变压器减振降噪研究

来源 :智慧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变压器噪声的不良影响,提出基于分布式动力吸振的减振降噪措施.以某10 kV油浸式变压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变压器-分布动力吸振器系统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添加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前后变压器箱体的动力响应及声场.结果表明分布式动力吸振对变压器箱体振动抑制效果明显,场域内A计权声压级最大值降低约4 dB(A),1m远场最大降噪效果接近2.1 dB(A).
其他文献
地表太阳辐照度是塔式光热电站稳定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电站镜场云层遮挡会影响地表辐照度数值,带来设备安全与集热量之间的矛盾问题,利用全天空成像仪对镜场上空云层进行实时监测.结合Otsu、Surf和HOG算法,提出颜色、边缘和纹理组合视觉特征算法.根据真实采集云层图像对所提组合算法与单一算法进行准确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算法对各类云状识别准确率远高于单一算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针对规模化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易导致配电网电压及潮流越限,需要定量评估配电网接纳电动汽车的能力问题,提出考虑电动汽车停泊概率的配电网接纳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在充电负荷建模环节增加考虑电动汽车停泊概率的影响,采用二阶段方法确定充电负荷所在节点;其次对基础负荷的季节特性进行建模,以研究由此导致的配电网接纳能力季节差异;建立了考虑静态安全约束的接纳能力评估模型,采用机会约束消除充电负荷预测偏差对评估准确度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多变分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概率模型.利用将高斯核函数转换为线性扩散过程的自适应扩散核密度预测误差分布模型,并采用渐进均方积分误差法为扩散核函数选取自适应最优带宽,提高了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拟合的局部适应性;其次,分析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模型在不同预测方法、不同装机容量和不同采样周期下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拟合效果,并与高斯等混合参数模型和固定带宽核密度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电力电子接口在插电式电动汽车的混合能源储存系统中承担着连接电网侧直流链路、超级电容器组和电池组的重要作用,但存在体积庞大和硬件成本高等缺陷.首先提出了一种集成式多功能电力电子接口,实现了电网到车辆、车辆到电网和插电式电动汽车驾驶这3个功能.接着提出了一种同步整流技术来主动控制CLLC整流阶段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采用软开关和同步整流技术协同工作以确保高转换效率.最后对3种工作模式下的实验样机进行了设计优化和实验,结果表明:电网到车辆模式的峰值效率为98.43%,车辆到电网模式为98.12%,插电式电动汽车驾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及特高压直流输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直流换相失败引起的送端、弱送端电网暂态过电压问题,提出了3种暂态过电压抑制方案.首先基于灵州-绍兴±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模型,然后将换流母线电压波动过程分3个阶段分析换相失败引起送端电网暂态过电压机理,最后提出3类抑制暂态过电压方案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推荐出最具实用价值的方案.
为提高噪声干扰下电压信号同步相位的检测精度,更好地实现并网变流器的高性能控制,以dq旋转坐标系下开环测相算法(OPL-SRF)为研究对象,对其抗噪性能进行量化研究,揭示了高频噪声对电压测相精度的干扰机理及其影响规律.提出一种改进型开环测相算法,通过纠正dq坐标系的旋转角度,确保电压矢量与d轴夹角始终接近于0°,可有效增强开环测相算法的抗噪性能.所提改进算法可降低系统对滤波器的带宽要求,有助于减少锁相过程中的动态响应时间.仿真验证了抗噪性能分析内容的正确性和所提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针对配电网重构过程中由于用户侧负荷时变性导致难以划分重构时段的问题,选取马氏DTW距离作为度量指标,构建了减小线路总体损耗、减小电压偏移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从提高算法收敛效率的角度,对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运用分数阶微积分的数学方法,提出了一种更快速求解配电网重构的改进粒子群算法(Fractional Calculus PSOGSA),旨在提升算法的收敛特性和所有过去事件的记忆效应.在IEEE33节点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1天的负荷数据并进行重构求解,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恒功率负载大量接入直流配电网会引起直流侧电压振荡失稳,现有研究仅从单端VSC有源阻尼角度出发提高系统稳定性,然而单端有源阻尼改善效果有限,基于这一问题,提出双端VSC有源阻尼控制策略,不仅能提高系统稳定性,而且可提升系统带载能力.首先以下垂控制下的双端VSC直流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等效阻抗模型,然后分析恒功率负载造成系统失稳的原因,采用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分析恒功率负载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比单端VSC有源阻尼控制策略与双端VSC有源阻尼控制策略的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PSCAD/EMTDC搭建仿真模型
随着智能电网的进步和电力物联网的发展,依托园区电力大数据分析用户用能特点及与供电企业互动行为并评估其生命周期阶段,有助于深入洞察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增值服务.首先根据园区用户用电数据提取生命周期评估指标集,其次为消除传统熵权法在熵值接近1时带来的巨大误差,使用改进熵权法求取基础指标对于中级指标的权值;再使用TOPSIS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组合方法计算各中级指标与最优方案之间的接近水平;最后由专家打分确定中级指标相对高级指标权重并得到各用户每月发展水平,拟合每月发展水平得到能够预测未来发展情况的生
将负荷侧弹性负荷资源作为电力市场交易的产品,开展负荷侧弹性负荷跟踪电力系统电量供需平衡的交易市场机制与模式研究.首先结合负荷侧弹性负荷用电规律定义了弹性负荷资源并构建了汇聚负荷弹性资源的架构,设计负荷侧弹性资源参与交易的申报、出清流程.其次,根据电力市场原则,提出了负荷弹性资源跟踪电力系统电量供需平衡优化模型,设计了交易的原则、机制以及效益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负荷弹性资源跟踪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