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初一开始,英语成为了必修课,随之而来的便是繁多的考试,为了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求知的欲望,学习效率自然就就高了。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笔者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2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课堂趣味因素
1.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许多学生喜欢电脑以及上网,但一些人把热情耗费在玩游戏和聊天上,电脑成了他们主要的玩具。互联网除了可以玩游戏、聊天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信息的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库,只要善于引导,它就能变为辅助英语教学的工具。
比如在教Asia这个单元时,笔者制作了一个专题网页,搜集了大量关于亚洲的图片,其中有亚洲各国国旗的,有关于各国传统服饰的,还有关于各国名胜古迹的,以及许多介绍亚洲的英语文章。为了便于学生自学,笔者在网页上链接了网上的洪恩双语字典,这个字典既有中文释义,又有用法举例,而且还是个有声字典,用起来非常便捷。同时还链接了一个英文的地理学习网站,这个网站有电子地图、地理知识自测闯关题、地理知识问答等等,功能非常强大,深受学生的喜爱。
1.2 活用教材随着教材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不应以本为本,应以纲为本,不拘泥于课本,要把课本中所提供的素材进行筛选整合,活用教材。笔者在英国进行短期培训时,看到那里的教师在教学生学英语时没有固定的教材,每节课教师都会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自选合适的教材,然后复印给学生用,至于用哪个教材,不同的教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个人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每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编写思路,当然也就有各自的不足,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学会哪本教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完全可以拿来用。
1.3 教语言与学文化相结合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如果学生死搬课本上学到的句子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交流,有时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再有,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英语中有些东西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如果教师能把英美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概况、著名人物、文学艺术、民族个性、传统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知识穿插到日常教学中,加以简单介绍,抑或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资料,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2 灵活多样的作业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课内点燃的火花还远远不够,还要以灵活多样的作业作为助燃剂,使学生的兴趣之火熊熊燃烧。
2.1 积累性作业要保持学生对英语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就要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下,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几项常规作业,称作“三个一”:每天一句有用的句子,每周一首英文歌曲,每周一段美文。每天一句有用的句子由笔者与课代表一起来找,有时是课本上的重点句子,有时是一句谚语,也有时是一句绕口令,还有时是一首小诗。比如在学颜色时,背的句子有“An orange is orange”“There is a brown bear sitting in a black chair”。每天课间或上课前笔者都会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约定每星期学会一首英文歌。每周一篇的美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自己选择,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找老师背。学生在找笔者背美文之前,自己先朗读、背诵数遍,在朗读的过程中他们受益匪浅。这些作业旨在通过“读一读,唱一唱,背一背,写一写”的活动为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2.2 创造性作业笔者要求学生每半个月作一期手抄报,为了把手抄报办好,他们学会了自己查阅、筛选、组织材料,自己设计版面。每次都会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和年级进行展览。每学一个单元,笔者都会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主题写一篇作文,或编一个课本剧,然后进行优秀作文展,或专门留一节课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同时,笔者还在学校的网站上设置了个人主页,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学生的电子作业(如电子贺卡、电子地图等)也通过网络上传给笔者。这些新鲜、有活力的作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虽然有些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还是乐此不疲,全身心地投入。
学校不定期开展一些英语活动,比如每学期都会组织英语听力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大赛以及英语联欢会。另外,不定期邀请外教,或外国留学生开展联谊活动,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的机会,使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持续保持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
3 小结
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课堂趣味因素
1.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许多学生喜欢电脑以及上网,但一些人把热情耗费在玩游戏和聊天上,电脑成了他们主要的玩具。互联网除了可以玩游戏、聊天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信息的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库,只要善于引导,它就能变为辅助英语教学的工具。
比如在教Asia这个单元时,笔者制作了一个专题网页,搜集了大量关于亚洲的图片,其中有亚洲各国国旗的,有关于各国传统服饰的,还有关于各国名胜古迹的,以及许多介绍亚洲的英语文章。为了便于学生自学,笔者在网页上链接了网上的洪恩双语字典,这个字典既有中文释义,又有用法举例,而且还是个有声字典,用起来非常便捷。同时还链接了一个英文的地理学习网站,这个网站有电子地图、地理知识自测闯关题、地理知识问答等等,功能非常强大,深受学生的喜爱。
1.2 活用教材随着教材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不应以本为本,应以纲为本,不拘泥于课本,要把课本中所提供的素材进行筛选整合,活用教材。笔者在英国进行短期培训时,看到那里的教师在教学生学英语时没有固定的教材,每节课教师都会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自选合适的教材,然后复印给学生用,至于用哪个教材,不同的教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个人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每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编写思路,当然也就有各自的不足,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学会哪本教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完全可以拿来用。
1.3 教语言与学文化相结合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如果学生死搬课本上学到的句子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交流,有时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再有,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英语中有些东西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如果教师能把英美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概况、著名人物、文学艺术、民族个性、传统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知识穿插到日常教学中,加以简单介绍,抑或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资料,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2 灵活多样的作业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课内点燃的火花还远远不够,还要以灵活多样的作业作为助燃剂,使学生的兴趣之火熊熊燃烧。
2.1 积累性作业要保持学生对英语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就要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下,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几项常规作业,称作“三个一”:每天一句有用的句子,每周一首英文歌曲,每周一段美文。每天一句有用的句子由笔者与课代表一起来找,有时是课本上的重点句子,有时是一句谚语,也有时是一句绕口令,还有时是一首小诗。比如在学颜色时,背的句子有“An orange is orange”“There is a brown bear sitting in a black chair”。每天课间或上课前笔者都会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约定每星期学会一首英文歌。每周一篇的美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自己选择,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找老师背。学生在找笔者背美文之前,自己先朗读、背诵数遍,在朗读的过程中他们受益匪浅。这些作业旨在通过“读一读,唱一唱,背一背,写一写”的活动为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2.2 创造性作业笔者要求学生每半个月作一期手抄报,为了把手抄报办好,他们学会了自己查阅、筛选、组织材料,自己设计版面。每次都会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和年级进行展览。每学一个单元,笔者都会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主题写一篇作文,或编一个课本剧,然后进行优秀作文展,或专门留一节课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同时,笔者还在学校的网站上设置了个人主页,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学生的电子作业(如电子贺卡、电子地图等)也通过网络上传给笔者。这些新鲜、有活力的作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虽然有些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还是乐此不疲,全身心地投入。
学校不定期开展一些英语活动,比如每学期都会组织英语听力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大赛以及英语联欢会。另外,不定期邀请外教,或外国留学生开展联谊活动,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的机会,使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持续保持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
3 小结
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