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如何将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统一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有的教师单纯注重工具性,如作文之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句子改错的公式等,有的则单纯注重人文性,如文章感悟、散文思想等,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得不到发展。
2.素质教育
个别地区在不断的课改下甚至出现了应试教育回潮的现象,学生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将课改视为赶超其他学子的机会,然而在一味的高压之下,学生只会变成书呆子,这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
3.反思方法
笔者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愿意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进行反思的。但是,许多教师在对自己课堂的总结反思上总是找不到方法,對如何去反思、反思一些什么以及在反思之后如何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等没有方向。笔者认为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得不到全方面进步的根本原因。
二、新课改下的教学策略
1.加强综合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
教师要能够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不仅要提倡语文的工具性,还要提倡语文的人文性,并在不同类目的题目中合理利用。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强调语文修辞手法的使用再结合情感的表达,而在一些文言文题目之中,要能够认识到字、词的含义,侧重于工具性能。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在语文教学中死板,要教会学生灵活应用。
2.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倾向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无论是学生的美德教育还是学生的自我学习教育都需要得到重视。在语文教材之中,很多文章都歌颂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人间情感,如《人民的勤务员》等,这些文章都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中的一些思想,体会到社会的美。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挖掘课文之中的道德之美,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美德的力量,以此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才能被这些美德所感化,从而去约束自己。
3.正确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要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反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定期公开课。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公开课,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自己的课,让别的教师来发现自己的教学缺陷,这样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大家在轮流听取公开课的过程中也能够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做到互相指点、互相帮助。
(2)收集学生意见。教师要能够做到“不耻下问”,向学生请教自己的教学不足点。教师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才最能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缺陷。因此,教师可以多多收集学生的意见并对此加以总结,作为改进教学策略的参考。
(3)案例分析法。在语文课堂之中,教师先要了解到当前语文教学的大背景,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找典型的教学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多方位的总结和归纳,再将这些案例中的优秀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观摩、多揣测,也有助于教师制订出优秀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经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只有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做出改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晓丽.新课改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8).
[2]席生林.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如何将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统一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有的教师单纯注重工具性,如作文之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句子改错的公式等,有的则单纯注重人文性,如文章感悟、散文思想等,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得不到发展。
2.素质教育
个别地区在不断的课改下甚至出现了应试教育回潮的现象,学生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将课改视为赶超其他学子的机会,然而在一味的高压之下,学生只会变成书呆子,这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
3.反思方法
笔者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愿意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进行反思的。但是,许多教师在对自己课堂的总结反思上总是找不到方法,對如何去反思、反思一些什么以及在反思之后如何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等没有方向。笔者认为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得不到全方面进步的根本原因。
二、新课改下的教学策略
1.加强综合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
教师要能够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不仅要提倡语文的工具性,还要提倡语文的人文性,并在不同类目的题目中合理利用。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强调语文修辞手法的使用再结合情感的表达,而在一些文言文题目之中,要能够认识到字、词的含义,侧重于工具性能。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在语文教学中死板,要教会学生灵活应用。
2.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倾向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无论是学生的美德教育还是学生的自我学习教育都需要得到重视。在语文教材之中,很多文章都歌颂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人间情感,如《人民的勤务员》等,这些文章都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中的一些思想,体会到社会的美。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挖掘课文之中的道德之美,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美德的力量,以此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才能被这些美德所感化,从而去约束自己。
3.正确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要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反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定期公开课。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公开课,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自己的课,让别的教师来发现自己的教学缺陷,这样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大家在轮流听取公开课的过程中也能够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做到互相指点、互相帮助。
(2)收集学生意见。教师要能够做到“不耻下问”,向学生请教自己的教学不足点。教师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才最能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缺陷。因此,教师可以多多收集学生的意见并对此加以总结,作为改进教学策略的参考。
(3)案例分析法。在语文课堂之中,教师先要了解到当前语文教学的大背景,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找典型的教学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多方位的总结和归纳,再将这些案例中的优秀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观摩、多揣测,也有助于教师制订出优秀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经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只有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做出改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晓丽.新课改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8).
[2]席生林.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