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 提高班级德育效果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班级的德育效果。“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以学生为本,把“人”这一要素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并使其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就是在管理中做到关注人、认识人、尊重人、相信人、理解人、依靠人、组织人、提高人、关爱人、服务人、解放人、发展人、造福人。要掌握人性的特点,要从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政策措施,并能最终服务于人。要做到“以人为本”,提高班级德育效果,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以学生为本,以“情感管理”促成众心凝聚
  
  “情感管理”就是用感情来凝聚人、感召人,从而使班主任与学生形成一个团结、富有向心力的战斗集体。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是一种客观存在,积极的感情对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消极的感情对工作产生消极的作用。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在学生中培植更多的“积极情感”,尽量避免在师生中产生过多的“消极情感”,从而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要实施“情感管理”,需要班主任要有真心、细心、爱心。
  
  1 真心要求班主任要对学生付出真心。班主任要用善意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优点,以及他们所具备的发展潜质,从而对师生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关切。然后去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班主任应坚持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中宽以待人的原则,和学生以诚相见,凡事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对他们抱有任何成见,即使对出现过失误、批评过的学生,也应用辩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
  2 细心要求班主任在实施情感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并善于从细处入手。人的情感是细腻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在实施情感管理时用“细节决定成败”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往往就在一些细节方面,不重视细节就会丧失掉绝大多数情感交流的契机,甚至会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一个心不在焉的表情、一次不耐烦的表现、一丝不经意的轻蔑、一句不当的评价,都可能被认为是不尊重,从而毁掉所有的好感,甚至形成难以愈合的裂痕。然而,一句关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宽容的微笑,就能使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所以关注细节,从细处入手才能使情感管理变得更有效率。
  3 爱心要求班主任要有真正热爱学生的心,能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这一点对于融洽双方感情来说也十分重要。学生犯了错,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训斥,这不仅不利于其改正错误,而且还很容易伤害师生的感情;当学生意识到错误时,一个宽容的表示往往更容易让他后悔和自责,更利于他改正错误,反省自己,同时也使他对班主任心怀感激。所以爱心是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二、以学生为本,民主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激励。要让“你能行”、“你很聪明”、“祝贺你取得好成绩”、“谢谢你”等成为班主任的常用语。当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向他们送上一句祝贺;在有分歧、误会的时候,要多看学生的优点,多换位思考。
  1 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有沟通,才能敞开心扉,相互了解,减少误会,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常谈心,常沟通,常交流。要求班主任每周至少和学生谈心四人次以上、每个月至少家访或电访二人次以上。通过谈心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德育教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2 设立“班主任信箱”,广开沟通的渠道,倾听学生的心声。积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设立“班主任信箱”,广开沟通的渠道,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欢迎学生通过当面或书信的形式向班主任提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建议,好的班主任要给予采纳,反映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解决。
  3 尊重学生,民主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班级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一旦受到尊重和重视,就会唤起他潜在的责任感和创造才能,就会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和认同感,无疑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此,班主任要做到民主管理,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博采众长,将学生的意见作为制定班级管理决策的依据之一。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班主任要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志趣,开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才干,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在生活上多关心、多启发;在学习上多指导、多鼓励。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领悟人生道理。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方式,使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4 让学生实施自主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班团干的作用,让他们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让学生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如让学生和班干一起参与班级每天的教室和宿舍值日工作,实行轮值制,这样学生更能理解班级的规章制度,更能做到自觉遵守班级的纪律,从而利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工作力争实现从“管理”到“指导”的职能转换,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5 改变评价的传统方法,对学生多角度进行积极的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得到肯定的评价。在学期结束的评优中,就有“优秀班干”、“优秀团干”、“优秀室长”、“优秀团员”、“三好学生”、“清洁卫生积极分子”、“体育锻炼积极分子”、“希望之星”、“学习成绩进步奖”等九项之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肯定,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了他们对班级的热爱,对学习的热情。
  
  三、以学生为本,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要做到“以人为本”,班主任还要致力于改善班级的人文环境,做到环境育人。可以在教室中张贴一些激励格言,如“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美丽人生”,“进入教室一分钟,就要学够六十秒”,“我自信,我拼搏,我成功”等;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说话,设计寓意深刻的班徽,定下独具特色的班名,如“梦之源”、“晨曦”、“卓越”“腾飞”“雨鹰”等;选择催人奋进的班歌,如《真心英雄》、《红日》、《雨后彩虹》、《壮志雄心》、《海阔天高》等;定下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口号,如“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梦想”、“爱拼一定赢”、“自强不息,誓争第一”、“我的未来我作主”等,做到环境育人。
  总之,班主任要通过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潜能充分释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形成合力,才能创建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才能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从而提高班级德育效果。
  
  责编 覃敏
其他文献
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朋友(一)在游戏中作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写,在写中再现玩耍的乐趣,写作文也就成为
[摘要]企业之间情况不尽相同,技校之间情况也各有差异。校企合作的形式也会因为具体情况地差异而有所不同,关键是在校企合作之中找到能使企业、学校和学生都能获益的结合点,以达到共赢目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可以充分获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对如何形成校企合作的局面和对校企合作的计划与实施,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计划 共赢    一、学校要主动寻求校企合作机会    
西部再开发应树立辩证的环境观,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不是指一个对环境"零"破坏或曰"零"使用的社会,而是指一个人类友好使用环境,友好修复环境,环境在其承载限度内为人类发展提
当前,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许多教学中,说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可实际收效甚微。那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能力不是凌空的、孤立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培养就无从着手,学生的能力是从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的。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就可以分
《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永春乡土资源丰富,有闻名中外白鹤拳、纸织画、芦柑,还有大麻竹和茶叶
利用1998—2015年国内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集贸市场月度价格数据,运用基于EGARCH模型的信息冲击曲线和H-P滤波法分别研究了粮食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周期性特征。实证研究结
幼儿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提高幼儿数学技能的。因此,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是幼儿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是幼儿以游戏方式进行的过程。我认为教师应积极创设数学环境,让幼儿在操作化、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无意地了解数学、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殿堂。    一、在快乐的生活中感知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可以使幼儿在没有思想
基于大众点评网POI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深圳市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特征,形成以下主要结论:(1)经济型酒店在市域范围内呈现三大梯度的集聚分布,依次是南部集聚区、西部
内容提要:农民公平分享改革开放成果要求他们能够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而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要求农民拥有农业用地到非农业用地的流转权,因为没有高质量的权利,就没足够多的收益。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历史趋势、对这个趋势的实证研究和有关稀缺产权公共领域演变的经济绩效的理论研究证明,将农业用地到非农业用地的流转权界定给农民所有不但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绩效,而且能够激励各个主体的生产性行为,有利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