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为何用抗抑郁药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不出问题的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胃肠功能紊乱,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肠脑互动异常、临床上缺乏解剖结构异常,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的综合征。通俗的说就是:胃肠道各种难受,但临床上检查一圈却没发现什么大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消化科疾病,来消化科就诊的患者中差不多有一半存在功能性胃肠病问题。有的患者老觉得恶心、想吐但没东西吐;有的是肚子脹、消化不良,甚至腹部隐隐作痛,但具体哪里痛又说不上来;有的是动不动就拉肚子、大便不成形;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等。但胃肠镜、全身体检、彩超、CT、磁共振、幽门螺杆菌等一系列检查做完却没发现任何问题,吃了胃药效果也不好,或者即使有效果,一停药很快又会复发,困扰着很多患者。

胃部不适是主要症状


  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包括以胃部不适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肠道不适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为:饭后饱胀、就算只吃一点点肚子也胀(这是导致很多人紧张、焦虑的一大原因)、中上腹痛胀、灼烧感、嗳气、食欲不好、恶心等,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失眠焦虑、焦虑抑郁、头晕头痛等。笔者临床碰到不少只以一种症状为主的患者,比如有的患者以腹泻为主,每天拉3~4次,大便不成形。很多人因此紧张、焦虑,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却又查不到原因,只能辗转在各医院、诊所,花费时间、金钱去购买各种药甚至种偏方、秘方,但依然得不到治愈,为此更加焦虑、紧张,如此反复。
  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感觉未排尽。部分患者可能有下腹胀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

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互相影响


  功能性胃肠病反反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那它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其实,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精神心理因素
  多种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都与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有关,患病后迟迟找不到病因、得不到治愈,患者会因担心病情陷入胡思乱想、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又会反过来加重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2.遗传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的家族性发病倾向。
  3.饮食因素
  有人天生就对某些食物太敏感,比如一吃芒果就过敏,轻则嘴巴痒,重则全身瘙痒、肚子痛;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或是肚子胀、肚子咕咕叫、屁多等。资料显示,约33%~66%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表现出对某种特定事物的不耐受。而饮食中纤维素含量少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发病因素。

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需抗抑郁治疗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以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为主。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导泻药(如乳果糖)、止泻药(如洛哌丁胺)等。因患者患病期间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异常,如失眠、抑郁、焦虑等,而精神心理因素常可诱使功能性胃肠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可能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抑郁药,案例中的刘女士正是如此。常用的药物包括氟西汀、阿米替林、黛力新等。
  功能性胃肠病一般不影响全身状况,但因其症状常反复或间歇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防治功能性胃肠病,除了遵医嘱用药,还要做好日常护理,以达到减轻症状、减少复发的目的。
  首先是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医生要帮助患者明确,功能性胃肠病是功能性疾病,不是癌症也不会引发明显的并发症,消除患者疑虑;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患者焦虑、紧张时不要觉得其在小题大作;患者自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遇事要豁达。功能性胃肠病的药物治疗虽然能帮助减轻症状,但患者不能依赖药物,更不能寄希望于某种保健品或偏方、秘方,得不偿失。防治功能性胃肠病,最重要的是患者能改变对疾病的认识,转变心态。可以说,调整好心态,功能性胃肠病好一半。
  其次是积极进行科学的饮食。前面提到,饮食也是影响功能性胃肠病的因素之一。患者要避免食用自身过敏的食物,最好是能将引起不适的食物记录下来,避免再次食用。还要避免太过寒凉、热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生葱、生蒜、芥末和辣椒等,过度饮食、大量饮酒、高脂饮食、进食咖啡因等是不被提倡的,某些具有“产气”作用的食物也要少吃。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日常最好是吃一些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足量饮水,推荐每日至少饮水1.5~2L。对于以便秘症状为主的患者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并注意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最后是要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这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尤其有益。人不动,胃肠道也不动,自然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一系列症状。但运动过度也是不好的。所以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一定要把握好运动的度,可选择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到户外散散步。平时坚持做腹部按摩操也有一定的效果,一只手盖住另一只手,掌心置于肚脐上,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运动,注意力度适中。
其他文献
目的报道一例上颌侧切牙根管治疗术后腭根遗漏、钙化伴侧壁穿孔病例,探讨根管治疗规范及侧壁穿孔显微根管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患者,女,40岁,主诉左上前牙唇侧脓包1周,查体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CCB)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文献报道其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DIGO)的患病率为7.3%~77.6%,不同文献得出的结果差别较大,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及Meta分
冻疮是寒冷季节里十分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肢端及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鼻尖等,主要表现为患处发痒、红斑、肿胀、水疱等。冻疮本身具有自愈性,如果及时做好保暖措施及正确的护理,冻疮是可以自愈的,只是时间会比较长,通常是在1~3周。但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采取错误的方法对待冻疮,如用开水泡、烫或用手揉、搓患处,都会致使病情加重。此外,挠、抓患处也会延缓冻疮的恢复。  如果想解决痛和痒的问题,可以外用止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作压力大,家长经常加班工作,在家的时间较短,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困惑得不到及时引导和排解。中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提倡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背景下,考试分数依然是最主要的指标,使得学生学习压力越來越大,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也在逐渐增多。本文通过使用查阅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论述了篮球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了中学生的心理健
摘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国家以及校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学校班级管理企业化、企业班级管理学校化,引领教育对象对自身身份的认同,让教育对象从学生身份视角思考良好的基本素养养成的必要性,从学徒身份视角思考良好的劳动素養养成的必要性,增强教育对象劳动内驱力,发挥其创造力,激发教育对象形成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价值观。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中职班级管
目的总结儿童单孔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和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室护士根据单孔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护理路径表的护理规范,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提高手术效率。结果手术过
摘要:评课是对教师授课过程的评价,是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评课,教师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实践,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评课不仅仅是大咖专家的事,也是一线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会评课才会上课。笔者通过观摩江苏省特级教师卫红的展示课,详细评析了课中的亮点,同时也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为进一步上好体育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单踏 双落 评课  2
龋病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菌斑pH值密切相关。牙菌斑pH值为衡量菌斑生物膜致龋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菌斑pH值的动态变化及菌斑pH值检测技术的研究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了构建家校合作平台的价值和意义。家庭与学校应同心同德,拓宽家校联系渠道,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共建育人平台;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关怀行动,使家校同台唱戏,建设共融平台;家校应携手并肩,同向发力,搭建共享平台,共同挖掘教育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关键词:疫情防控 家校合作 育人平台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大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与目标之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
This study intended to develop a health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uper-hydrophobic PET polyester textile fabric using a specific Fluoro Silane finish(S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