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36例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以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并把脓毒血症患者分为器官功能不全组和器官功能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脓毒血症患者CD62P和CD63及TXB2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6-keto-PGF1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器官功能不全组CD62P和CD63以及TXB2均高于器官功能正常组(P均<0.01);而6-keto-PGF1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激活状态,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血小板激活指标可作为判断脏器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6例临床怀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8例)和正常对照组(18例),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双侧颈动脉(OCA)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及其数量,计算颈动脉几何形状改变.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内径、IMT、颈动脉半径和IMT的比值(R/IMT)均和年龄增长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86例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的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43例)和间断抽液组(43例).持续引流组:以持续25~35滴/min的滴速引流积液,至无液滴出.间断抽液组:首次抽液不超过100 ml,以后200~300 ml/次,每日或隔日1次,至抽尽积液.结果 与间断抽液组比较,持续引流组的排空积液时间明显缩短(P<0.01),导管
随着人们更高生活水平追求和各种农业经济调控措施的实施,生猪养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文章分析母猪不同阶段饲料饲喂标准和科学配比的方法。
消化道疾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疾病之一,消化道主要起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与生猪的生产指标息息相关;常见因素有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据北京2005年全国肝炎及肝病会议的资料,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的人生活在HBV高流行区,约20亿人被证明有HBV感染,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全球10位疾病死因中,乙肝占第7位,每年因乙肝死亡者约为75万例.所以乙肝并肝硬化的治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