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结合实践经验,探索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高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英语各方面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校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策略之一。
但是,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没有达到它的最高效用,还存在着以下这些现象:
一、小组合作活动不积极
众所周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单词学习、组织对话、课文理解、习题探究等各方面活动,都需要学生有大量词汇作为基础。随之就出现了个别学生因英语词汇基础不好,怕说错而不积极参与小组各项活动的现象。
另外,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张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也会出现小组合作不积极的现象。这类学生不仅不能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得到提升,反而会加剧成绩的下降,进入恶性循环。小组讨论就会成为个别优质同学的“展示”活动,而其他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的同学无话可说,无事可做,导致小组合作活动不能高效的开展,不能实现“人人有进步”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活动不深入
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已经成为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三步曲。形式有了,但实效性就有待考究了。在“热闹”的表象下,学生究竟从中获得了多少知识与能力?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及准备过程。
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计划,在提出被讨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小组讨论,或者在小组讨论进行中就叫“停”。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活动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不但达不到设计的教学目标,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小组合作活动不合理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堂中,为了使学生提高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师将小组合作活动作为营造课堂气氛,推动教学高潮产生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任何任务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还处于不断摸索和改进的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后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较之以前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对学校、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的要求更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探索和实践,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合理进行小组建设
1.确定一位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组长是关键。学期初,教师不能仅通过入学的总成绩高低来决定小组长的人选,而是要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性格及特点,挑选责任心强、善于沟通、成绩较优异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同时还要注重不断对组长进行培训,不断培养小组长合理分工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的能力。组长的职责就是要制定组内制度对小组进行管理、控制活动过程,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以保证小组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合理划分小组成员是基础。小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互为补充、组间同质、适当均衡”的基本编组原则。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把内向、外向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到各个组,这样才能让外向带动内向,从而避免走向两个极端;另外,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互补、每个小组内既要有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有其它科的优秀生,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小组内互帮互助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课堂设计
1.合理的课前设计。新教材、新教法对教师优化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丰富英语学科的知识,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要认真研读教材,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每一堂英语课。
2.合理的指导和调控。首先,教师在学期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质疑、问题答疑、点评等技能进行培训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英语参与讨论活动,质疑、答疑、点评时要运用规范的语言,避免“空话”和“冷场”的出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学科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最佳途径。要让这一学习模式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作用,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合理进行小组建设,合理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个讨论活动,并对每一个活动进行合理评价,总结出最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小组合作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校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策略之一。
但是,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没有达到它的最高效用,还存在着以下这些现象:
一、小组合作活动不积极
众所周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单词学习、组织对话、课文理解、习题探究等各方面活动,都需要学生有大量词汇作为基础。随之就出现了个别学生因英语词汇基础不好,怕说错而不积极参与小组各项活动的现象。
另外,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张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也会出现小组合作不积极的现象。这类学生不仅不能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得到提升,反而会加剧成绩的下降,进入恶性循环。小组讨论就会成为个别优质同学的“展示”活动,而其他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的同学无话可说,无事可做,导致小组合作活动不能高效的开展,不能实现“人人有进步”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活动不深入
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已经成为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三步曲。形式有了,但实效性就有待考究了。在“热闹”的表象下,学生究竟从中获得了多少知识与能力?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及准备过程。
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计划,在提出被讨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小组讨论,或者在小组讨论进行中就叫“停”。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活动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不但达不到设计的教学目标,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小组合作活动不合理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课堂中,为了使学生提高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师将小组合作活动作为营造课堂气氛,推动教学高潮产生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任何任务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还处于不断摸索和改进的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后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较之以前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对学校、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的要求更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探索和实践,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合理进行小组建设
1.确定一位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组长是关键。学期初,教师不能仅通过入学的总成绩高低来决定小组长的人选,而是要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性格及特点,挑选责任心强、善于沟通、成绩较优异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同时还要注重不断对组长进行培训,不断培养小组长合理分工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的能力。组长的职责就是要制定组内制度对小组进行管理、控制活动过程,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以保证小组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合理划分小组成员是基础。小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互为补充、组间同质、适当均衡”的基本编组原则。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把内向、外向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到各个组,这样才能让外向带动内向,从而避免走向两个极端;另外,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互补、每个小组内既要有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有其它科的优秀生,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小组内互帮互助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课堂设计
1.合理的课前设计。新教材、新教法对教师优化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丰富英语学科的知识,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要认真研读教材,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每一堂英语课。
2.合理的指导和调控。首先,教师在学期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质疑、问题答疑、点评等技能进行培训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英语参与讨论活动,质疑、答疑、点评时要运用规范的语言,避免“空话”和“冷场”的出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学科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最佳途径。要让这一学习模式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作用,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合理进行小组建设,合理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个讨论活动,并对每一个活动进行合理评价,总结出最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小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