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

来源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长期以来用于PBC的一线治疗,部分患者应答不良,6个月后生化反应不达标,长期预后较差.随着奥贝胆酸被批准用于二线治疗,调节胆汁酸代谢的新型药物成为研究热点.免疫治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生物靶向治疗为UDCA应答不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综述PBC治疗的新进展,探讨、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结节性痒疹( prurigo nodularis, PN)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瘙痒剧烈的多发性结节为特征, 通常发生在躯干及四肢伸侧; 其反复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给患者的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期刊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第二大老年炎症性风湿病,以肩部、颈部及骨盆带疼痛和晨僵为主要特征.PMR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学者们发现感染、遗传、免疫及炎症等因素与PMR发病密切相关,在特定遗传背景下,感染触发炎症反应,导致相关免疫系统的激活或是PMR发病的重要机制.本文就目前PMR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累及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部分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白细胞介素-34(IL-34)是近期发现的新型炎症细胞因子,是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的第二种配体,已知其在炎症、破骨细胞形成以及髓系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许多研究表明,IL-34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多种风湿性疾病相关,本文就IL-34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