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正街 大邑新场的丰足大船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江河发自西岭雪山,自西向东,蜿蜒曲折,奔腾汹涌,冲出连绵的山谷,就像一条巨龙,寻找歇息的港湾,注定在山谷与平原的交界有一段难忘的停留,新场古镇就是最佳选择。
  东汉时期形成的扇子场是人们对出江河的依恋和崇拜。头堰分享了出江河最早一口“乳汁”,人们在这里享受头堰带来的繁荣。山货、坝货,干活、水货齐聚,四面八方的人们涌向扇子场。出江河与头堰之间狭长的半边街显然容纳不了日渐兴旺的物资交易。扇子场以东500米之外,头堰分成了二堰河、三堰河,二堰河与出江河较为宽阔的地带成为人们新的选择。于是,在明嘉靖年间,清源市诞生了,这就是新场。600多年以后,这里依然以它特有的川西坝子特色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古镇中心 完美“船”镇
  古镇上下正街是一条紧密相连的街道,以现在杨氏人家为中心,以西为上正街,以东为下正街。主街宽约4米,长约1500米,南北各有3条小巷,西南方通河坝街较宽,东北方最宽,形成下正库街。其中猫市巷南连出江河,直通邛崃茶园乡(西禅寺),北面直抵上下正街分界点。古镇上下正街和6条小巷,恰好处于出江河与二堰河的怀抱。
  多次踏上古镇上下正街,也多次漫步于这里的小巷,总有一种越接近越辨不清的感觉。难道仅仅冠以一个“最后的川西坝子”就算定论?对古镇了解越多,疑惑也越多。新场古镇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它的“庐山真面目”总是没有呈现,总是令人捉摸不透。
  登上出江河南面的睹佛台,遥望河对面的山脉,在头堰边,山势好像一艘“大船”赫然停靠在岸,观音岩的岩洞似乎就是船舱,此山不就是船山吗?站在船山俯看扇子场旧址,也像一艘尖嘴小船;莫非,新场古镇上下正街的整体构建暗藏某种玄机?从场头璧山寺经三里巷到河坝街,过张翼庙巷到达九洞桥;再沿二堰河到水打庙,上行水巷子、香市巷绕到璧山寺,一路水声,一路河道。猛然间,大“船”的形象出现在眼前。或者从上正街头走到下正街尾,联想到璧山寺对面和文昌宫前各有一座宝塔,这不正是桅杆吗?这不就是商船吗?南来北往的两艘“商船”分别停泊在上下正街两边,显示着古镇交易的繁忙,也预示着古镇生意的兴旺。上下正街的整体构建把原来半边街变成了完整的主街,由孤单的一艘“船”发展成面对面的两艘“船”。“船镇”的形成,是先辈的精心设计、预先规划,还是自然发展、妙趣天成?今人不得而知。但人们总会为古镇上下正街整体轮廓的勾勒感到赞叹和惊奇。
  与现代南北贯通、东西直达的“十”字建城理念不同,古镇上下正街南北6条与正街相连的小巷没有两条是直线相连的。试想,如果出江河发大水,二堰河也不例外,上下正街肯定有被大水淹没的危险。东西直通的上下正街可以排水,而犬牙交错的南北巷道既可疏东西之水,也可减轻南北洪水对主街的冲击,而南北贯通的巷道肯定达不到疏堵洪水的作用。一旦发生战乱,人们既可以利用巷道躲避刀、箭,也可迷惑外来入侵之敌、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在战事防御中,这样的巷道无疑占有“地利”的优势。
  “丰”足家园 舒适民居
  如今的上下正街居住着300多户居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船为镇”推演出的“船旺镇兴”,就是上下正街的全部秘密吗?再一次寻觅三里巷、香市巷、猫市巷、水巷子、张翼庙巷、下正库街,将古镇地图铺展,横看竖看,东西方向一竖三横的街巷布局,宛如一个镂空的“丰”字:其中的竖就是上下正街,左右3横就是南北3条巷子。抬头看房檐挂满丰收的玉米、店铺堆满丰富的货物、满街的人群,无不召示着人们希望上下正街街巷大“丰”收的布局,使“船镇”成为丰足家园的美好愿望。
  从街巷走进住户人家,你会发现,这些建筑门面或临街巷,或临河。开间4米左右,进深20~40米,房屋2进或3进,共有5~8间,在非独生子女年代,可满足基本居住需要。地基四周沿槽嵌有红砂石板,高约30厘米,长约80厘米,厚约10厘米,石板之上置放木板,门口的木板更高、更厚,作为门槛;柱头下垫圆形或方形石墩。壁头框架全为穿斗结构,中间部分镶嵌裙板或草泥竹板。屋面呈人字形,上盖青瓦。天井连接着前后两进房屋。过道和主要房间还铺有地板。多数人家还建了木楼,木刻的花窗、花柱、花床比比皆是。大部分房屋的进门通道也很有讲究:每道门都不正对通道,通道一般为曲线,避免一通到底,装不住财。这既是人性设计,也避免了风水上的禁忌。
  古镇和老街上有两种声音耐人寻味:一是脚踏街板之声。咚隆、咚隆,感受脚下大地的回应,备感自身力量的存在;二是关闭铺面木板之声。铺面上下横板都刻有槽沟,除门而外都嵌入若干个厚薄均匀的木板,称为铺板,铺板的上下位置和摆放都有规定的顺序。关门时,主人双手持铺板中部,先低头倾斜对准下槽,再抬头对准上槽,角度约70o,最后用右手一拍,“咔嚓”,木板准确入槽。有多少张铺板就有多少声咔嚓。木板干燥、结实,那咔嚓声铿锵有力。华灯初上之时,咔嚓声起伏不断,胜过所有的快板演奏。
  共荣共生 古镇增辉
  最早的古镇上下正街是什么样子?恐怕没有人说得清。但现在,几百户人家紧紧相连,显示出少有的和谐与安宁。首先表现在共墙上。共墙的人家难免有些矛盾与纠纷,即使大部分共墙为统一修建,肯定也有少数是后来陆续修建的,相邻人家彼此间利用共同的柱头、墙壁,同时给周围邻居预留柱孔和空间,如果没有共生共荣的理念,就不会密不可分,就不会形成今天规模宏大的上下正街。其次是天井,除了通风、采光之外,主要还用来排水。上、中、下3家屋脊的雨水必须通过技术处理排出,否则共墙漏水,几家遭殃。全部雨水排往天井,浸入地层,保证了居室干燥、舒适。修好一个天井,往往需要邻居之间多次沟通、协商。最后是封火墙。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火患无情。古镇尚存多处完整的封火墙,用青砖加石灰砌成,依邻居房屋分界而建。这些封火墙高度在1米左右,中间是尖顶,有避雷作用,两侧为弧形、曲线形,形态优美。在没有专业建筑机械和钢筋水泥的年代,修砌封火墙无疑要花费主人、匠人太多的心血和劳力。得益于封火墙的保护,清咸丰十年(1860年)到民国二十四年(1945年)因战乱引起的3次大火才没有使新场上下正街毁于一旦。封火墙既保护了各家住户,也保护了整个古镇。仰望经历5·12地震、4·20地震后依然屹立的封火墙,不由得令人感叹它的建筑设计是多么的了不起。   “船镇”和谐 万事顺利
  下正街45、47号的两进房屋,是民国时期的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成勋旧里,现辟为“刘成勋故居”旅游纪念地。刘成勋为支持辛亥革命、平定康藏叛乱、参加反袁斗争等做出了一定贡献。1922年,孙中山亲自任命其为四川省长。刘成勋18岁离开新场求学从戎,于1927年归居新场。他回到古镇后,一方面醉心于田园风光,一方面造福乡里。他捐资在铁杆桥出江河边修建铁索桥,保证了新场和对岸老百姓出行通畅,促进了古镇的兴旺。
  古镇上下正街的兴旺,引来无数人到新场安居。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尽管有三教九流,尽管有是非打闹,但在新场,确有浩然正气。远在金陵(今南京市)的李登阳、李登代兄弟二人被新场繁华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吸引,千里迢迢来到新场定居。他们在下正街开办茶房,取名“万顺号”,寓意生意兴隆,万事顺利。时间一长,“万顺号”成为当地老百姓聚集的地方。兄弟二人不嫌贫爱富,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万顺号”美名远扬。李含福(排行老三)接手以后,更是将“万顺号”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被人尊称为李三爷,当地也有了“要讲理去找李三爷”一说。 “万顺号”被社会公认为“打抱不平的好地方”,李三爷相当于现在的义务调解员。广大贫民百姓遇到不平之事或起了争执,常常排队到“万顺号”等李三爷拍板;有钱有势的人遇到利益纷争也请李三爷评理,由此减少了很多是非。1946年秋,敦义乡匪首白如意为报复新场镇匪首孔立川,扬言“要血洗新场”。得知消息后,以李三爷为首的一大批社会贤达,多次登门给白如意做工作,讲明要害,才使白如意改变主意。
  寺名变换 感恩永存
  新场古镇的发展,恩人不可忘却。上正街现建的璧山寺大门内侧正中有4个字“感恩的心”, 寺内供奉璧山爷、璧山娘娘夫妇二人。关于寺庙的来历,其中一个版本是璧山寺最初叫“毕山寺”,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大邑县敦义毕朋成等商人为纪念壁山县令李万春所建。原因是毕朋成等在壁山县经商时惹上了麻烦,而李万春因维护新场商人利益而蒙受了不白之冤。为证明自身清白,李万春携妻投江而亡。毕朋成等人回乡后,在上正街建起庙宇,供奉李万春。庙宇最初叫“毕山寺”,以示主建者为毕朋成。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专程派人到新场镇毕山寺下旨,把“毕山寺”改为“壁山寺”以示更好地纪念李万春。后来,重庆“壁山县”更名为“璧山县”。“壁山寺”也改名为“璧山寺”。李万春夫妇就是璧山爷、璧山娘娘。另一个版本是民间传说。清代的陕西县令毕山谷,被上司陷害,革去官职,气愤之下浪迹天涯。他来至新场,利用所学的中医知识施恩于民。他和妻子将老家地产变卖后落户新场东林禅院。毕山谷夫妇去世时将所有财产捐给佛寺。乡人敬佩毕山谷夫妇的为人,号召善男信女和被他医治过的人捐资为其塑像、修庙,叫“毕山庙”,以示纪念。因为“毕山谷”的“谷”字与“爷”字非常相似,加上毕山谷的崇高威望,人们就顺理成章把“毕山谷”喊成“毕山爷”,他妻子就是毕山娘娘。总之,无论是李氏夫妇还是毕氏夫妇都是新场的恩人。从《璧山县志》《大邑县志》等历史资料综合论证,璧山寺与李万春的联系更紧密一些。
  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是璧山爷送妻子回家的日子,要举办盛大的庙会。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平台会” 和“阴差会”。所谓平台会是许多青少年穿上古装,扮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剧中人物,站在有抬竿的方桌上,由4人抬着沿上下正街展示;阴差会是由人装扮成奇形怪状的花脸小鬼,有“阴差”“鸡脚神”“判官”“吾尚”等,他们穿红着绿,用铁链拉着“犯人”列队到街上游行。庙会期间的新场古镇上下正街热闹非常。
  天府水乡 独一无双
  繁华的新场古镇上下正街早已声名远扬。早在清代,云南学政张锡荣路过新场时,就在诗中称赞上下正街“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 现在百姓口中传送的“一新、二唐、三灌口”更说明新场是大邑县乡镇中市场繁华的代表。这都是出江河带来的福祉。出江河到了新场,分为四条堰:二堰、三堰、四堰。其中二堰河、三堰河穿镇而过,极为罕见,在川西地区独一无二,“穿镇清波新场独有,分江数堰川西无双”。新场赢得了“天府水乡”的美誉。
  出江河水源好,河道宽,水流量大,河床坡度适宜,为水上运输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专业水运队由此应运而生,竹木市场交易活跃。老一辈讲起“铲耙子”就津津乐道:“铲耙子”就是把几根木头扎在一起,一耙跟一耙,首尾相连,相互照应,短耙子有二三十米,长耙子有50~100米,如长龙一般随着波浪起伏,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水运队员技术精湛,挥舞撑杆的动作协调而优美。歌声、号子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没有出江河的承载,新场上下正街之“船”就不会安然、稳如泰山;如果没有出江河的偏爱,或许就没有新场古镇上下正街的兴旺,也就不会有“丰”足的家园。同样,新场古镇何以是“最后的川西坝子”?何以被称为“天府水乡”?到了古镇上下正街自然见分晓。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假如你被劫持过,或者经历过战争、饥荒,甚至被虐待过,你会在心灵深处不可避免地留下创伤,而且有深深的恐惧。那么,你做了父亲后,会不会把恐惧也遗传给你的后代?反过来,你并未经历过恐怖事件,却时常有莫名其妙的恐惧阵阵来袭,是不是也会从父辈那里找到答案?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给予了肯定回答。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遗传,但是,并非传统的基因密码锁定的遗传,而是表观遗传。伴随着不断出现的表观遗传的研究结果,拉马
把光“拘留”60秒  光是目前已知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科学家希望通过类似的效应来拦截、捕获并重新释放光,这是未来研制量子中继器、打造强大的量子计算机以及构建长距离量子通信的基础。在此前的研究中,光的传播速度不仅能够被极大地降低,甚至还可以让光短暂停下来。德国科学
近期,中国老年学会公布了2013年度中国10大寿星排行榜。数据显示,中国百岁老人第一次突破5万大关,达到54166人。按照年龄顺序,前10名被评为“10大寿星”,高寿者以少数民族居多,其中有4位来自新疆喀什地区,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8岁高龄稳居榜首。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最长寿的6位老人有什么样的养生经。  128岁阿丽米罕:歌舞高手,赤脚走路  新疆喀什疏勒县128
小年祭灶,新年来到。每逢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台上摆上糖瓜、米酒等各色供品,恭送灶王爷返天。这位家户大神吃着糖瓜,乘着云车风马,摇摇摆摆返回天庭复命。  为什么要祭祀灶王爷?  灶王爷的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神、灶君、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王菩萨、九天东厨烟主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专司饮食之神,也是“一家之主”。  家家户户都重视灶王爷这位家户大神,这是为什么呢?一是由于其
近几年,国内外经常出现各地遭遇严寒天气的报道。一方面人们被告知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又是寒冬的频繁出现,这不是彼此矛盾吗?  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最新研究表明,频频光顾的寒冬可能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气候是不是变暖了?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逐渐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特别是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段时间,各地冬季很少出现强寒潮天气,夏季的最高温度经常突破40℃。  那么,气候是不是变暖了?要判断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的梶田隆章与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该发现表明中微子拥有质量。中微子是轻子的一种,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几乎零质量,很少与其他任何物质互动,因而很难研究它们。梶田隆章和麦克唐纳使用日本、加拿大两国的大型仪器对中微子做出了重要的测量,他们的研究证明中微子存在质量。这个发现对粒子物理学影响深远,甚至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上都有突破性的意义。  中微子的
白蚁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社会性昆虫。白蚁体软而小,通常长而圆,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    白蚁与蚂蚁的区别    人们常说,白色的蚂蚁就是白蚁,其实并非如此。白蚁幼蚁及大部分工蚁和兵蚁的身体呈白色,但也有白蚁的工蚁和兵蚁的头部都带颜色,如印白蚁属和须白蚁属白蚁。而且,白蚁有翅成虫多数都有颜色,如黄翅大白蚁有翅成虫为黄色,黑翅土白蚁的有翅成虫为黑色,台
设想一下:清晨,奔跑在公园的小路上,智能手表实时提示你跑步的速度、时间及消耗的热量,并播报你关心的新闻事件。吃过早饭,坐在车上,你顺口说了一句,“我要去XXX”,智能眼镜前立刻出现如何抵达该地的地图,不仅全程语音提示,还会及时播报路况信息。当有电话打进来时,智能手表提醒后接通电话……这不是幻想,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就可以带你给这样的体验,而这类设备都是通过可穿戴计算技术实现所有操作的。  
中英街成为“购物天堂”  如果说,1979年深圳蛇口的第一声炮响拉开了中国经济特区建设序幕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英街的“开闸解禁”,算得上是中国商贸业对外开放的悄然剪彩。  改革开放的政策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于无声处把封闭多年的边防禁区的大门吹开。在中英街这条狭小空间演绎着亘古未有的商贸繁荣的奇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英街的店铺开始逐步增多,几乎一家挨着一家。据统计,到20世纪
2015年7月有两次月圆之夜,一次发生在7月1日,另一次发生在7月31日。在天文术语中,同一个月份如果能看到两次满月,第二次月亮称作蓝月亮。民间也有蓝月亮预示着灾难的说法。7月31日人们看到的满月是蓝月亮吗?它真的是不祥的征兆吗?  月色朦胧,树影婆娑  其实,天文术语中的蓝月亮并不指蓝色的月亮。蓝月亮这个词主要起源于西方国家。大约400年前,当人们提起蓝月亮时, 就好像“把白色说成黑色” 一样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