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走了,永远地走了。
中国女性很少有人能走得让世界轰动,而宋氏三
姐妹之一的宋美龄的逝世,却在全球引起一片悲声,
让众多的人感到震惊。
2003年10月23日(北京时间为24日)晚上,106
岁的宋美龄在美国纽约自己寓所平静地逝世了,不曾
想却成了国际媒体竟相报道的话题,轰动一时的新
闻。中国大陆及港澳报纸,中国台湾及华侨华人密集
的东南亚诸国各类传媒,都纷纷发表了详细的报道,
美洲、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国的报纸刊物,也把宋美龄
逝世当作新闻事件一样,都将有关文字和图片放在了
突出的重要版面。
世界很少再有这样轰动性的女性了。宋美龄之所
以如此,不仅在于她是为数不多的跨越三个世纪的出
名老人,更在于她曾是一位对中国历史产生过不小影
响的风云人物。
同蒋介石结婚
宋美龄于1897年3月5日在上海出生。此时,她
已有霭龄、庆龄两位姐姐和名叫子文的一位哥哥。此
后,她又有了子良、子安两个弟弟。其父名叫宋耀如,
又叫宋嘉树、宋查理,本姓韩,因家境贫穷,过继给一
个姓宋的堂舅而改姓宋。
宋美龄出生时,宋家已是上海出名的富裕户。她
5岁人马克谛耶学校幼儿班学习,后因出荨麻疹而请
人来家里教她念书。她10岁起赴美国接受教育,1917
年从美国卫斯里女子学院毕业时已是相当西方化的
一位女性,用她的话说:“我惟一的东方特质就是我的
长相。”
1917年夏天,20岁的宋美龄结束了10年的旅美
生活回到中国,担任了基督教女青会和全国电影审查
委员会的工作。第二年5月3日患癌症的父亲便去
了,享年仅52岁。早在1913年,大姐宋霭龄与孔祥熙
结了婚,二姐宋庆龄于1915年和孙中山喜结连理,她
们都随丈夫离开了家,只有宋美龄陪伴母亲倪桂珍住
在上海,并埋头整理亡父的私人文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宋美龄被上海参议
会聘请到童工委员会工作,这是得到这种职位的第一
个中国女子。1923年在广州宋庆龄家里,宋美龄结识
了蒋介石,蒋被美龄的姿色所吸引,又为与孙中山夫
妇攀为亲戚的政治动机所驱使,便要孙中山介绍他与
宋美龄订婚,遭到了孙的委婉拒绝。1925年孙中山逝
世,在蒋介石的纠缠下,28岁的宋美龄的态度终于有
了松动,却遭到家里人的坚决反对。尽管第二年7月9
日,蒋介石已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宋美龄也
与1915年订有婚约的刘纪文(一说是李彼德)解除了
关系,但母亲还是不同意女儿与蒋介石结合。
当时,宋美龄家里对蒋宋婚事的态度是很不一致
的。二姐宋庆龄在广州时就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说道:
“我宁看到妹妹死,也不愿让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内
至少有十几个情妇的男人。”而大姐宋霭龄在北伐军
攻占了南京、上海,蒋介石与汪精卫为首的汉口政府
分庭抗礼,闹得遭人共谴之时,却对丈夫孔祥熙说:
“蒋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这种危急关头,还从
容不迫,绝非一般的凡夫俗子,我要母亲答应这门亲
事。”孔祥熙也表示要号召上海各大财团支持蒋介石
打胜仗,劝说驻扎在河南的好朋友冯玉祥率部支援蒋
介石。宋美龄的母亲则坚持决不与蒋介石见面。面对
此种情况,蒋介石就把功夫继续下在宋美龄的身上。
北伐军攻下杭州后的一天,宋美龄收到这样一封电
报:“上海美龄小姐芳鉴:请做好准备,3月底接你到南
京观光,专列迎候。蒋中正启。2月25日”。当时南京
是皖系军阀孙传芳的大本营,经营10多年,驻军30
万,而蒋所率北伐第一军不过7万人,竟想在一个来
月里拿下南京,岂不是牛皮吹得太大了吗?宋美龄觉
得非常可笑。可是蒋介石进军确实神速,不到一个月,
就率部于3月24日占领了南京,第二天凌晨又开进
了上海,并确实用军用专列把宋美龄接到了南京。宋
美龄此时真实感到了蒋介石的强悍和力量,感到实现
统一中国的大业非他莫属,便提出同意结婚的三个条
件:一,给刘纪文提供100万美金,使之能在美国安身
立业;二,蒋介石飞黄腾达后也不能伤害刘纪文,要绝
对保证其安全;三,不得干涉她和刘纪文的友好往来。
听了这第三条,蒋介石心里好生醋意,颇感难受,但为
了得到她,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全部条件。得到了宋美
龄的肯定答复后,蒋介石就集中火力开始猛攻宋母这
一最大最关键的难题。
母亲倪桂珍自从听说蒋介石在追求自己的女儿
之后,就对蒋抱有极大的反感。她看不起这个鲁莽粗
野的军人,不能容忍已经结婚且有许多情妇的男人成
为自己的女婿,因而总是拒绝与蒋介石见面。她以为
只要不见面,给求婚者以冷遇,蒋介石就会死心的。为
了躲开蒋介石,宋夫人在宋美龄的陪同下,去了日本。
没想到在汉口政府和南京政府讲和后已宣布下野的
蒋介石,为了拜见宋老太太,正式向其第三个女儿求
婚,也循踪追到了日本,住进了东京帝国饭店。宋夫人
得知这一消息后像躲强盗一样急忙离开东京,乘飞机
横穿日本飞到镰仓,刚在宾馆安顿下来,就听见有人
叩门。她打开房门一看,竟是手提高级礼品的蒋介石!
倪桂珍非常生气,心想蒋介石能于当天下午赶到
镰仓,肯定是宋美龄报的信。于是,就不客气地向走进
房门的蒋介石发问:“你不是已有了两个老婆吗?”蒋
拿出离婚证明,说是第一个老婆是家里给包办的,已
经离婚,第二个女人陈洁如小姐和自己没有结婚,他
已给其50万美金,让陈小姐永远在美国定居。“你还
有许多情妇?”宋夫人态度并没有变和缓,又冷冷地问
道。蒋介石立即说道,这都是自己的政敌造谣,是血口
喷人!到这时,宋夫人才说:“好吧,年轻人,你先回去,
让我仔细想一想,明天回答你。”
蒋介石一走,宋夫人就告宋美龄:明天一早就去
富士山温泉宾馆。宋美龄悄悄地给蒋介石打了电话。
第二天上午,当宋夫人和女儿来到温泉宾馆时,蒋介
石已给她们订好房间,并身着日本和服,与她们见面。
宋夫人已无法回避了,问道:“你愿意接受洗礼,皈依
基督教吗?”蒋介石深知冒冒失失答应不会获得信任,
便说:“我愿试一试。”宋夫人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从提
箱里取出一本印有白色十字架的厚书,交给蒋介石,
说:“这是美龄父亲的遗物,他临终时吩咐,把这部书
送给未来的三女婿。”
这样,经5年来的苦苦追求,蒋介石终于得到了
成功。1927年12月1日,40岁的蒋介石与30岁的宋
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婚礼分两次举行。先是基督教式的婚礼,在上海
西姆路宋夫人家中举行,参加的人很少。然后是在大
华饭店举行的盛大婚礼,仅手持请柬到场祝贺的就达
1300多人,其隆重、奢华在上海是前所未有的,《上海
时报》、《字林西报》等都作了充分而详细的报道。
婚礼举行之后,蒋介石再次就任了北伐军总司
令,宋氏三姐妹也完成了中国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
组合:宋霭龄是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夫人,宋庆龄是国
父孙中山的夫人,宋美龄是最有权势的蒋介石的夫
人。“蔼龄爱钱,庆龄爱国,美龄爱权”这句话,也就随
之传遍了全国。
为抗战胜利出力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注定了她是个著名的人
物,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她不但有孙中山小姨子的
光环,有无人不知的宋庆龄妹妹的名声,还有蒋介石
夫人的名份,这就给她写入历史创造了条件。而且她
既忠实于蒋介石,坚持反共立场,大发国难财,共同促
成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同时她又十分热爱中国,
坚定地参加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通过多种努力
为中国抗战的胜利争取外援,即使退到台湾之后也还
心系海峡两岸,不忘祖国统一,这就给她的人生和作
用蒙上了斑驳复杂的色彩和多面性。有人说她自私残
忍、阴险伪善,狭隘顽固,有人说她坚毅冷静,聪明机
智,坚定勇敢,目标如一,始终不渝,这些评价都不无
道理,但她做的好事,尤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所
建立的一些功绩,是绝对不能抹煞的。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为
早日实现全国抗日,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蒋
介石被扣了,亲日派何应钦既紧张又兴奋,力主兴兵
讨伐,主张“政府决不允许只考虑一个人的安危得失,
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意思是即使牺牲了蒋介
石也决不妥协。
事变的当日,宋美龄在—亡海。她于第二天早晨回
到南京,和为蒋介石安全着想的李烈钧、孙科、冯玉祥
等人力主和平解决。宋美龄认为:武力讨伐“非健全之
行动,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
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于是,便有了
下述行动:
13日晨8旱,她电告张学良,拟派张的外籍友人
端纳飞往西安。14日下午,端纳便到了西安,蒋介石收
到了宋美龄的信,信中说:“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
这对于稳定蒋的情绪,扭转其顽固态度,起了重大作
用。蒋介石亲笔给何应钦写了“即令停止轰炸为要”的
信,挫败了主战派轰炸、阻挠和谈的阴谋。
12月20日,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不顾何应钦等
人的反对,以私人身份飞抵西安,并捎来了宋美龄的
第二封信。子文与中共代表团的周恩来及张学良、杨
虎城会谈后,怀着满意的心情于21日返回南京。
12月22日,宋美龄和宋子文、端纳、蒋鼎文、戴笠
等飞往西安,见到了蒋介石,并与周恩来、张学良、杨
虎城会谈,最后促成蒋介石答应停止“剿共”,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25日下午,在周恩来不知情的情况下,
张学良送蒋离开了西安,至此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
决。这一事件若无宋美龄的坚持和具体工作,蒋介石
就不可能改变态度,全民抗战的局面就难以形成,若
是这样,中国的历史就很难说会写成什么样子。可以
说,宋美龄在这一事件中是立有大功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华南沿海大片领土
沦于敌手,国民党首都南京也被日军占领。面对日军
的猖狂进攻,宋美龄依靠自己的魅力和与美国熟悉的
独特条件,巧于周旋,争取外援。早在1932年,她就担
任了中国航空委员会的秘书长,在她的努力下,1935
年中国就成了美国武器和飞机的最大进口国,加紧了
对空军的扩充。1937年5月,宋美龄根据蒋介石的授
权掌握空军,她便聘请美国陈纳德将军对空军进行整
顿。1938年,她还和宋庆龄、邓颖超、何香凝、史良、李
德全等,发起组成了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战时儿童
保育会,欣然出任保育会理事长,创办了工业合作社,
组织了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并担任了中国对外宣传
的总传播员,经常奔赴前线,慰劳伤兵。国民政府于
1939年迁都重庆后,宋美龄也常去前线视察,1940年
年初在视察中遭受车祸,伤势较重,曾到香港治疗。
1941年她因失眠和劳累过度引起颅穴发炎,而在重庆
做了手术,宋氏三姐妹于此年在重庆团圆。翌年11
月,为治疗荨麻疹,宋美龄秘密离开重
庆,飞往纽约,暗中谋求美国的援助。此
次美国之行,使她成了倍受美国人喜爱
的明星。
宋美龄成为美国轰动性人物,是缘
于她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1943年2
月18日,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山上,参众
两院联席会议正在举行。只见一位风度
高雅、仪态翩然的中国女性走上讲台,用
纯正而又典雅的英语,以礼貌而又铿锵
有力的声音,向议员们发表演说。她的演
讲是如此地亲切而又真诚,手势是如此
地优雅而又有力,语音是如此地柔和而
又响亮,道理是如此地浅显而又沁人人
心,一下便抓住了所有议员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不得不激动异常,数次起立鼓掌,
理解并支持中国的抗战。宋美龄征服美
国议员的这篇演说相当动人,像篇故事,像篇散文,还
像在拉家常,如今很难读到。好在台湾《联合晚报》于
宋美龄辞世之后的2003年10月25日全文作了刊
登,笔者特别作以全文照录,以保留资料,并希图使读
者从中看到宋女士当时的风采:
议长先生,美国参议院各位议员,各位女士、先
生,受到诸位所代表的荚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欢迎,
令我感动莫名。我事先不知今天要在参议院发表演
说,只以为要到此说声“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并
向贵国人民转达敝国百姓的问候之意。不过,在来到
此地之前,贵国副总统告诉我,他希望我和各位说几
句话。
我并不善于即席演说,事实上根本称不上是演说
家,但我不会因此怯场,因为前几天我在海德公园参
观过总统图书馆,在那里看见的一些东西鼓励了我,
让我感觉各位或许不会对我的即席演说要求太多。
各位知道我在那里见到什么吗?我看到了许多,
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放着总统先生(译注:
即罗斯福总统)演说草稿的玻璃箱,里头从第一份草
稿、第二份草稿,一直到第六份草稿。昨天,我碰巧向
总统先生提及此事,我说我很高兴知道,以他如此知
名又公认一流的演说家,还必须写这么多份草稿。他
回答说,有时他一次演说得写12份草稿。因此,今天
本人在此发表的即席演说,我确信各位一定会包容。
贵国和敝国之间有着160年悠久历史的情谊,我
觉得贵国人民和敝国百姓有许许多多的
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正是两国情谊的
基础,我也相信并非只有我有这样的感
觉。
在此,我想说个小故事,来说明此一
信念。
杜利特尔将军和部下一起去轰炸东
京,回程时有些美国子弟兵不得不在中
国内陆跳伞。其中一人后来告诉我,他被
迫从飞机跳伞。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
当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挥着手,喊出他会
说的唯一中国话:“美国,美国”,也就是
“美利坚”的意思,(掌声)美国在中国话
的意思是“美丽的国家”。这个大男孩说,敝国人民听
了都笑起来,拥抱他,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他
还告诉我说,当他看到我们的人民,感觉他已经回到
家;而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掌声)
我来到贵国时是个小女孩,我熟悉贵国人民,我
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我生命中成长的岁月是和贵国人
民一起度过的,我说你们的话,我想和你们一样,说的
也和你们一样。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我也感觉好像回
到家了。(掌声)
不过,我相信不只是我回到家,我觉得,如果中国
人民会用你们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或是你们能了解我
们的语言,他们会告诉你们,根本而言,我们都在为相
同的理念奋战(如雷掌声);我们有一致的理想:亦即
贵国总统向全世界揭示的“四个自由”:自由的钟声、
联合国自由的钟声,和侵略者的丧钟响彻我国辽阔的
土地。(掌声)
谨向各位保证,敝国人民深愿亦渴望为实现这些
理想和贵国合作,因为我们希望这些理想不会流于空
言,而是成为我们、我们的子子孙孙、全人类的真况实
境。(掌声)
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些理想?我想,我可以告诉各
位一个我刚想到的小故事。各位知道,中国是一个非
常古老的国家。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我们被迫从汉口
撤退,转入大后方继续抵抗侵略的时候,蒋委员长和
我经过一处前线,就在长沙。有一天,我们上衡山,山
上有一处有名的遗迹,叫“磨镜台”,是两千多年前的
古迹。诸位或许有兴趣听听这古迹的故事。
两千年前,台址近旁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一名年
轻和尚来此修行,他整天盘腿坐禅,双手合十,口中喃
喃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唱念佛
号,日复一日,因为他希望成佛。
寺里的住持于是也跟着拿一块砖去磨一块石头,
时时刻刻地磨,一天又一天地磨,一周又一周地磨。小
和尚有时抬眼瞧瞧老和尚在做什么。住持只是一个劲
儿拿砖磨石。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对住持说:“大师,您
每天拿这块砖磨石头,到底为什么呢?”住持答道:“我
要用这块砖做镜子。”小和尚说:“可砖块是做不成镜
子的呀,大师。”“没错,”住持说,“就像你成天光念阿
弥陀佛,是成不了佛的。”(掌声)
因此,朋友们,我觉得,我们不但必须有理想,不
但要昭告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
想。
所以,我要对诸位参议员先生,以及旁听席上的
女士和先生们说,没有我们大家的积极协助,我们的
领袖无法落实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谨记“磨镜
台”的教训。
非常感谢大家。(全场掌声,议员与来宾起立。)
在对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之后,宋美龄于同年3月
与罗斯福总统进行了会晤,并一道举行记者招待会。4
月,到加拿大演讲。5月回国后,于本年11月又陪蒋介
石赴埃及,参加了美、英、中举行的开罗会议,宋美龄
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
此后,1944年6月之后宋美龄曾去巴西,又去了
纽约,翌年6月还参观了纽约州的贝德福希尔斯女犯
监狱,在日本投降后返回中国。
综观宋美龄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应该说她是非
常积极的,工作是十分劳累的,作用是独特而又巨大
的,她的名字出现在惨烈和最后胜利的中国抗战史册
上是理所当然和当之无愧的。
在与国民党高层的矛盾中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之后,虽然夫唱妇随,情趣一
致,配合紧密,但也不是完全言听计从的。在国民党高
层的矛盾斗争中,宋美龄也是顽强不屈、尽力取胜,来
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不同的立场的。
保护发动西安事变的英雄张学良,使之活到21
世纪,享年101岁,是宋美龄的一大贡献。宋美龄一直
是喜爱和保护张学良将军的,当张将军实行兵谏、护
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之后,她就满怀信心地对人说:“我
们去西安的时候,汉卿(张学良)以礼相待,守了信用。
现在,我们怎么会回过头来整汉卿呢?我们宁可牺牲
一切,也不会对汉卿失信。”然而,言而无信,背信弃
义,恩将仇报的蒋介石一下飞机,就密令军统局局长
戴笠派人将张学良监禁起来,并组织了军法会审,判
刑10年。虽然蒋介石假惺惺地请求国民政府对张作
了特赦,却又以军委会“严加管束”的名义和形式,竟
使虎将张学良失去自由达半个世纪!对此,宋美龄与
蒋吵过,闹过,哭过,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多次
看望,同意于凤至、赵一荻前去照顾,并对张将军的安
全尽力加以保护。幽禁中的张学良在半个多世纪的漫
长岁月里,被囚禁于奉化溪口,安徽黄山,江西萍乡,
湖南彬州、沅陵,贵州阳明洞、刘育乡、桐梓,以及台湾
新竹县的井上温泉等地,尽管杀人不眨眼的戴笠等特
务,曾几次萌生借机杀害张学良的想法,但畏于宋美
龄的追究,终未敢下手。对此,张学良于20世纪90年
代初在口述自己的历史时曾深情地说:“蒋夫人很保
护我,我很感激她。”“我没有死,完全是蒋夫人保护
的,依蒋先生的意思,是要把我枪毙的。”
在维护孔宋两家特权利益方面,宋美龄是不屈不
挠的。1953年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召开七全大会,展开
党务改造。隔年进行中央委员的党籍总检查,蒋介石
指示要开除始终未归的中委,结果报上来的却有孑L祥
熙、宋子文等13人的名字。宋美龄得知要把孔、宋除
名,就非常不满,蒋介石只好把自己原本已核定的开
除案收回,把原定条件改为“如无附匪及不法言行者,
准予补发新党证”,从而保住了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党
籍。1972年就任第五任“总统”的蒋介石,让儿子蒋经
国接任行政院长,父子二人商量好要让奉化人、多年
曾担任蒋介石秘书、后又在国府负责财政工作的周宏
涛,接任财政部长。也在此时,宋霭龄的儿子孑L令侃找
到宋美龄,要求也当财政部长,宋就为之努力,和蒋介
石发生了争执,最后决定周宏涛和孑L令侃都不得担任
财政部长,该职改由李国鼎担任。此事不仅使宋与蒋
经国的紧张关系表面化,据说还使蒋介石生气地搬到
阳明山竹子湖独自居住了一段时间。因为山上气候不
好,致使蒋身体状况逐渐变坏。
在对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代主席问题上,宋美龄是
持阻挠态度的。1988年1月23日,蒋经国因心脏病发
作,大量吐血而死,终年79岁。宋美龄得知后立刻赶
到蒋经国的大直官邸,不顾人们的哭泣,发号施令说:
大家该商量善后的事宜。她还指定秦孝仪办这件事。
在蒋经国官邸停留的20分钟时间里,她决定了两件
大事:一是治丧及权力承转的“灵前会议”,由她指定
的秦孝仪主持。秦孝仪据此决定当天晚上由国民党召
开紧急中常会来宣布蒋经国的死讯。二是在宋美龄的
指导下,由“副总统”李登辉和“五院院长”俞国华、倪
文亚、林洋港、孔德成、黄尊秋以及蒋孝勇,在由王家
骅录好的遗嘱稿上签了名,完成了“法律”手续。李登
辉是于当天即1月23日下午宣誓就任“总统”的,可
是他又凯觎国民党主席一职,于是就于第二天上午11
时在沈昌焕陪同下,前往士林官邸拜会了宋美龄。前
后仅有10多分钟,只是官场文章,不会有实质的交
易。作为具有多年政治经验的宋美龄,虽然已经91岁
了,但思想却十分清楚,且还非常锐敏,她了解当时台
湾岛内外及台前幕后的各种复杂因素,故不愿意让台
湾籍的“总统”同时兼任国民党主席。据她身边的人
说,她曾想过自己担任党主席,但恐怕年龄过大,出现
太强的阻力,便考虑让俞国华出任。不料俞国华形象
不佳,缺少民意,李登辉却渐渐占了上风。为了使台湾
出现党政分立、互相牵制的局面,宋美龄于1月26日
下午急派自己的孙子蒋孝勇,给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李
焕送去一封亲笔信,在信中她认为此时选举国民党代
主席时机不当,应当缓议,应该在国民党十三大时决
定才比较合适。不料李焕与俞国华相处不洽,却与李
登辉关系较好,便一心拥立李登辉为党的代主席。于
是,他和高层人士密商后,决定不等党代表大会召开,
就要把李登辉推上台。这样,1月27日国民党中常会
匆匆忙忙召开了。会上斗争激烈,有过周密布置的李
焕一伙人狠狠地把俞国华奚落了一顿,又给李登辉唱
了不少赞歌,由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代主席的决定就被
通过了。李登辉独揽台湾党政大权,是蒋家王朝走到
终结的标志,也是台独分子更加嚣张之时,宋美龄显
然已预见到了这一步,但她人已老矣,再无扭转乾坤
之力,因而未能阻止这一局面的出现。
抱恨纽约
她走了,离开了台湾,去了美国。
宋美龄离开台湾并不是从蒋经国病逝开始,而是
在蒋介石逝世之后就已成行了。
1975年4月5日对蒋家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因
为久病两年零8个月的蒋介石,在统治大陆22年、偏
安台湾26年之后,于这天晚上将近9时,走完了他的
89岁生命之路,命归西天。
在隆重地办完夫君葬礼之后,宋美龄沉寂了一·段
时日,深感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角色在台湾十分尴尬,
便以赴美治病为名,在10多名侍卫人员和护士的陪
同下,于同年9月17日上午乘“中美号”专机离开台
湾,住进了纽约长岛的一栋豪华别墅里,这栋别墅是
孔祥熙家的财产,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外加一层阁楼,,
只是为了追念蒋介石逝世一周年,她于1976年4月2
日又搭乘“中美号”专机再度返台。但追思礼一过,她
又立即返美,在美国一住就是10年。此后她回过几次
台湾,一次是为参加蒋介石诞辰纪念大会,她于1986
年10月25日乘“珍宝号”专机飞抵台湾,在台湾住了
一年多时间。不料蒋经国于1988年1月23日病逝,
她主持了蒋经国遗嘱签字仪式。在台期间,她做了卵
巢瘤切除手术,出席了美国波士顿大学授予她荣誉博
士在台湾举行的典礼,1991年9月21 L1,94岁的她
再度赴美。…‘次是外甥女孔令伟在台北生命垂危,她
不顾97岁高龄于1994年9月10日,再次飞回台湾,
去台北振兴复康医院探视,并住在自己的士林官邸。
她于9月19日返美之后,孔二小姐孔令伟便于同年
11月8日停止:厂呼吸,终年了5岁。
如果说宋美龄定居美国的日期可以从夫君蒋介
石去世不久,于1975年9月17日离台抵美算起的话
(1991年正式定居),那么到她逝世的2003年10月
24日,就达将近30个年头。期间,她或因追悼亡夫,或
因参加蒋介石诞辰百年纪念,或因探视重病中的外甥
女孔令伟,曾回台湾停留过一些短暂的时间,但主要
的时间都是在美国纽约度过的。
她先是住在纽约长岛的蝗虫谷气势宏伟的深山
大宅院里,因多年生活在此的孔二小姐孔令伟后来病
殁于台北,宋美龄在此难免会触景生情,心里悒郁。加
上此处临近大海,秋冬天气寒冷,且交通不便,孔大小
姐孔令仪为就近照顾她,便劝说她迁到纽约曼哈顿上
东城濒临东河的公寓大楼里,孔家便把这处占地13.7
公顷的豪宅于1998年以280多万美元低价售出。
居住在美国的宋美龄是凄凉的,遇到了不少不顺
心的事儿。1981年5月,她的二姐宋庆龄在北京去世
了,治丧委员会给她发来了参加丧礼的邀请,而她由
于政治的原因未能作出任何反应。1984年初,美国作
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出版了《宋家王朝》一书,宋美龄
认为该书丑化了蒋介石和孔宋家族,就组织力量写文
章反驳,不料因文章空洞,无说服力,反而成了为该书
大肆宣传的广告。1996年和1997年,她又接到了蒋孝
勇和蒋纬国去世的噩耗,更给她的晚年增添了许多凉
意。
居住在美国的宋美龄也有一些活动,如1996年3
月在家人簇拥下,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观“中
华奇观”预展,同年又在台湾奉安移灵小组提出的方
案上批示“同意”,促成台湾有关方面作出将蒋介石、
蒋经国“先在台湾国葬,等统一后再迁葬大陆”的决定
等等。她还接待了不少台湾人土的来访,但对于搞“台
独”的人士,她一个也不许登门,即使多次去纽约的陈
水扁要求“顺道拜访”,她也坚决谢绝,表现了她反对
分裂祖国的坚定志向。
居住在美国的宋美龄生活还是十分有规律的。她
每天晚睡晚起,早晨醒来总要在床上躺一阵子,接受
腿部按摩,然后慢条斯理地起床,盥洗,自个儿再作认
真的化妆,接着便是祷告,看《纽约时报》。她虽然喜爱
吃鸡翅鸡爪等有骨头的食物,但若发现体重稍微增加
了一点,就立刻改吃青菜沙拉,荤菜绝不进口。她喜欢
收藏各种旗袍,更喜欢画画,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
开始学中国画以来,画技很高,有的作品已超过她的
老师。
宋美龄是于2003年10月23日(北京时间为24
日)深夜11时17分,在纽约寓所的睡眠中过世的,享
年106岁,身后只留下多年积攒的12万美元存款。此
前,她因感冒曾于3月至5月住过两个月医院。
这位被罗斯福夫人称作“娇小和纤弱”的女人,以
顽强的生命走过风云多变的三个世纪。
这位风流一世、曾在中国和世界产生过轰动的女
人,即使逝世也让全球轰动一时。
在美国,各主流媒体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宋美龄
逝世的消息。连美国总统布什也说:“劳拉和我深感悲
恸。”他在唁文中说:“蒋夫人在她一生中,尤其是在上
个世纪的艰难岁月里,一直是美国人民的亲密朋友。
美国人民将始终缅怀和敬重她的睿智与人格力量。我
谨代表美国人民,向蒋夫人的家人及她在世界各地的
仰慕者表示慰唁。”
在台湾,轰动更大。正在美国洛杉矾访问的国民
党主席连战听到宋美龄逝世的消息后,十分“震惊”,
立即改变行程,飞赴纽约。24日中午,国民党紧急召开
治丧委员会会议,决定连续三天降半旗以表哀悼。该
党妇女部还委托邮政总局印制发行了1万套宋美龄
纪念邮票。台湾媒体的报道更多更详细,有的评论写
道:“她的容貌,她所接受的东方传统和西式教育,加
之其家族与美国的关系,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
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影响力与争议的
女性之一。”
在中国大陆,人们对宋美龄的悼念是相当深切和
真诚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2003年10月24日
发出了唁电,并发表谈话说:“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
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
族兴盛。”
她带着遗憾走了,离开了人世。
宋美龄对于自己的后事是有所准备的。尽管她生
前表示不希望葬在美国,但她还是在10多年前在纽
约芬克里夫墓园选购了一处墓室。该墓室位于墓园的
三楼,内有6个墓穴,宋的墓室紧挨着大姐宋霭龄、姐
夫孔祥熙的墓室。孔氏夫妇的子女孔令侃、孔令伟、孔
令杰也都安放在这有着6个墓穴的墓室内。
宋美龄的葬礼是相当隆重的。2003年10月29
日,停放着她的灵柩的纽约法兰克坎伯殡仪馆特意开
放8小时,数百人(绝大多数是华人)前往祭奠,宋的
家属蒋孝刚、蒋友松、蒋友常、蒋徐乃锦、蒋方智怡等
在灵柩旁答礼致谢。30日上午10时,宋的家属分乘十
几辆礼车护送灵车前往墓园,将其安放在芬克里夫的
公墓里。在台湾民进党政府出于一党之私,拒绝对宋
美龄历史功过作出评价时,在台湾的国民党前行政院
长郝柏村、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却飞赴纽约,参
加11月5日在曼哈顿公园大道圣巴托罗谬教堂,举
行的宋美龄女士追思礼仪式。“中华民国政府”代表钱
复、国民党主席连战,前美国参议员多尔、前美国总统
小罗斯福的孙媳妇、前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等千余
人,出席了这一庄严、肃穆和祥和的仪式。连战代表中
国国民党把党旗和褒扬状,给了代表蒋家家属的代表
孔令仪,以表达国民党对宋美龄的最高敬意。
作为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者,宋美龄女士将自己
的晚年留在了美国,将自己的遗恨留在了纽约。因为
她没有等到国民党再掌台湾权柄的时光,更没有看到
台湾与大陆联为一起的那一天,甚至连自己最终安葬
在哪里也未能确定下来,她便离开了人世。
她永远地走了,但我们相信,她最终会魂归大陆,
会有安葬在父母墓地的这一天的!
中国女性很少有人能走得让世界轰动,而宋氏三
姐妹之一的宋美龄的逝世,却在全球引起一片悲声,
让众多的人感到震惊。
2003年10月23日(北京时间为24日)晚上,106
岁的宋美龄在美国纽约自己寓所平静地逝世了,不曾
想却成了国际媒体竟相报道的话题,轰动一时的新
闻。中国大陆及港澳报纸,中国台湾及华侨华人密集
的东南亚诸国各类传媒,都纷纷发表了详细的报道,
美洲、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国的报纸刊物,也把宋美龄
逝世当作新闻事件一样,都将有关文字和图片放在了
突出的重要版面。
世界很少再有这样轰动性的女性了。宋美龄之所
以如此,不仅在于她是为数不多的跨越三个世纪的出
名老人,更在于她曾是一位对中国历史产生过不小影
响的风云人物。
同蒋介石结婚
宋美龄于1897年3月5日在上海出生。此时,她
已有霭龄、庆龄两位姐姐和名叫子文的一位哥哥。此
后,她又有了子良、子安两个弟弟。其父名叫宋耀如,
又叫宋嘉树、宋查理,本姓韩,因家境贫穷,过继给一
个姓宋的堂舅而改姓宋。
宋美龄出生时,宋家已是上海出名的富裕户。她
5岁人马克谛耶学校幼儿班学习,后因出荨麻疹而请
人来家里教她念书。她10岁起赴美国接受教育,1917
年从美国卫斯里女子学院毕业时已是相当西方化的
一位女性,用她的话说:“我惟一的东方特质就是我的
长相。”
1917年夏天,20岁的宋美龄结束了10年的旅美
生活回到中国,担任了基督教女青会和全国电影审查
委员会的工作。第二年5月3日患癌症的父亲便去
了,享年仅52岁。早在1913年,大姐宋霭龄与孔祥熙
结了婚,二姐宋庆龄于1915年和孙中山喜结连理,她
们都随丈夫离开了家,只有宋美龄陪伴母亲倪桂珍住
在上海,并埋头整理亡父的私人文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宋美龄被上海参议
会聘请到童工委员会工作,这是得到这种职位的第一
个中国女子。1923年在广州宋庆龄家里,宋美龄结识
了蒋介石,蒋被美龄的姿色所吸引,又为与孙中山夫
妇攀为亲戚的政治动机所驱使,便要孙中山介绍他与
宋美龄订婚,遭到了孙的委婉拒绝。1925年孙中山逝
世,在蒋介石的纠缠下,28岁的宋美龄的态度终于有
了松动,却遭到家里人的坚决反对。尽管第二年7月9
日,蒋介石已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宋美龄也
与1915年订有婚约的刘纪文(一说是李彼德)解除了
关系,但母亲还是不同意女儿与蒋介石结合。
当时,宋美龄家里对蒋宋婚事的态度是很不一致
的。二姐宋庆龄在广州时就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说道:
“我宁看到妹妹死,也不愿让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内
至少有十几个情妇的男人。”而大姐宋霭龄在北伐军
攻占了南京、上海,蒋介石与汪精卫为首的汉口政府
分庭抗礼,闹得遭人共谴之时,却对丈夫孔祥熙说:
“蒋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这种危急关头,还从
容不迫,绝非一般的凡夫俗子,我要母亲答应这门亲
事。”孔祥熙也表示要号召上海各大财团支持蒋介石
打胜仗,劝说驻扎在河南的好朋友冯玉祥率部支援蒋
介石。宋美龄的母亲则坚持决不与蒋介石见面。面对
此种情况,蒋介石就把功夫继续下在宋美龄的身上。
北伐军攻下杭州后的一天,宋美龄收到这样一封电
报:“上海美龄小姐芳鉴:请做好准备,3月底接你到南
京观光,专列迎候。蒋中正启。2月25日”。当时南京
是皖系军阀孙传芳的大本营,经营10多年,驻军30
万,而蒋所率北伐第一军不过7万人,竟想在一个来
月里拿下南京,岂不是牛皮吹得太大了吗?宋美龄觉
得非常可笑。可是蒋介石进军确实神速,不到一个月,
就率部于3月24日占领了南京,第二天凌晨又开进
了上海,并确实用军用专列把宋美龄接到了南京。宋
美龄此时真实感到了蒋介石的强悍和力量,感到实现
统一中国的大业非他莫属,便提出同意结婚的三个条
件:一,给刘纪文提供100万美金,使之能在美国安身
立业;二,蒋介石飞黄腾达后也不能伤害刘纪文,要绝
对保证其安全;三,不得干涉她和刘纪文的友好往来。
听了这第三条,蒋介石心里好生醋意,颇感难受,但为
了得到她,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全部条件。得到了宋美
龄的肯定答复后,蒋介石就集中火力开始猛攻宋母这
一最大最关键的难题。
母亲倪桂珍自从听说蒋介石在追求自己的女儿
之后,就对蒋抱有极大的反感。她看不起这个鲁莽粗
野的军人,不能容忍已经结婚且有许多情妇的男人成
为自己的女婿,因而总是拒绝与蒋介石见面。她以为
只要不见面,给求婚者以冷遇,蒋介石就会死心的。为
了躲开蒋介石,宋夫人在宋美龄的陪同下,去了日本。
没想到在汉口政府和南京政府讲和后已宣布下野的
蒋介石,为了拜见宋老太太,正式向其第三个女儿求
婚,也循踪追到了日本,住进了东京帝国饭店。宋夫人
得知这一消息后像躲强盗一样急忙离开东京,乘飞机
横穿日本飞到镰仓,刚在宾馆安顿下来,就听见有人
叩门。她打开房门一看,竟是手提高级礼品的蒋介石!
倪桂珍非常生气,心想蒋介石能于当天下午赶到
镰仓,肯定是宋美龄报的信。于是,就不客气地向走进
房门的蒋介石发问:“你不是已有了两个老婆吗?”蒋
拿出离婚证明,说是第一个老婆是家里给包办的,已
经离婚,第二个女人陈洁如小姐和自己没有结婚,他
已给其50万美金,让陈小姐永远在美国定居。“你还
有许多情妇?”宋夫人态度并没有变和缓,又冷冷地问
道。蒋介石立即说道,这都是自己的政敌造谣,是血口
喷人!到这时,宋夫人才说:“好吧,年轻人,你先回去,
让我仔细想一想,明天回答你。”
蒋介石一走,宋夫人就告宋美龄:明天一早就去
富士山温泉宾馆。宋美龄悄悄地给蒋介石打了电话。
第二天上午,当宋夫人和女儿来到温泉宾馆时,蒋介
石已给她们订好房间,并身着日本和服,与她们见面。
宋夫人已无法回避了,问道:“你愿意接受洗礼,皈依
基督教吗?”蒋介石深知冒冒失失答应不会获得信任,
便说:“我愿试一试。”宋夫人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从提
箱里取出一本印有白色十字架的厚书,交给蒋介石,
说:“这是美龄父亲的遗物,他临终时吩咐,把这部书
送给未来的三女婿。”
这样,经5年来的苦苦追求,蒋介石终于得到了
成功。1927年12月1日,40岁的蒋介石与30岁的宋
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婚礼分两次举行。先是基督教式的婚礼,在上海
西姆路宋夫人家中举行,参加的人很少。然后是在大
华饭店举行的盛大婚礼,仅手持请柬到场祝贺的就达
1300多人,其隆重、奢华在上海是前所未有的,《上海
时报》、《字林西报》等都作了充分而详细的报道。
婚礼举行之后,蒋介石再次就任了北伐军总司
令,宋氏三姐妹也完成了中国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
组合:宋霭龄是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夫人,宋庆龄是国
父孙中山的夫人,宋美龄是最有权势的蒋介石的夫
人。“蔼龄爱钱,庆龄爱国,美龄爱权”这句话,也就随
之传遍了全国。
为抗战胜利出力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注定了她是个著名的人
物,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她不但有孙中山小姨子的
光环,有无人不知的宋庆龄妹妹的名声,还有蒋介石
夫人的名份,这就给她写入历史创造了条件。而且她
既忠实于蒋介石,坚持反共立场,大发国难财,共同促
成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同时她又十分热爱中国,
坚定地参加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通过多种努力
为中国抗战的胜利争取外援,即使退到台湾之后也还
心系海峡两岸,不忘祖国统一,这就给她的人生和作
用蒙上了斑驳复杂的色彩和多面性。有人说她自私残
忍、阴险伪善,狭隘顽固,有人说她坚毅冷静,聪明机
智,坚定勇敢,目标如一,始终不渝,这些评价都不无
道理,但她做的好事,尤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所
建立的一些功绩,是绝对不能抹煞的。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为
早日实现全国抗日,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蒋
介石被扣了,亲日派何应钦既紧张又兴奋,力主兴兵
讨伐,主张“政府决不允许只考虑一个人的安危得失,
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意思是即使牺牲了蒋介
石也决不妥协。
事变的当日,宋美龄在—亡海。她于第二天早晨回
到南京,和为蒋介石安全着想的李烈钧、孙科、冯玉祥
等人力主和平解决。宋美龄认为:武力讨伐“非健全之
行动,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
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于是,便有了
下述行动:
13日晨8旱,她电告张学良,拟派张的外籍友人
端纳飞往西安。14日下午,端纳便到了西安,蒋介石收
到了宋美龄的信,信中说:“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
这对于稳定蒋的情绪,扭转其顽固态度,起了重大作
用。蒋介石亲笔给何应钦写了“即令停止轰炸为要”的
信,挫败了主战派轰炸、阻挠和谈的阴谋。
12月20日,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不顾何应钦等
人的反对,以私人身份飞抵西安,并捎来了宋美龄的
第二封信。子文与中共代表团的周恩来及张学良、杨
虎城会谈后,怀着满意的心情于21日返回南京。
12月22日,宋美龄和宋子文、端纳、蒋鼎文、戴笠
等飞往西安,见到了蒋介石,并与周恩来、张学良、杨
虎城会谈,最后促成蒋介石答应停止“剿共”,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25日下午,在周恩来不知情的情况下,
张学良送蒋离开了西安,至此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
决。这一事件若无宋美龄的坚持和具体工作,蒋介石
就不可能改变态度,全民抗战的局面就难以形成,若
是这样,中国的历史就很难说会写成什么样子。可以
说,宋美龄在这一事件中是立有大功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华南沿海大片领土
沦于敌手,国民党首都南京也被日军占领。面对日军
的猖狂进攻,宋美龄依靠自己的魅力和与美国熟悉的
独特条件,巧于周旋,争取外援。早在1932年,她就担
任了中国航空委员会的秘书长,在她的努力下,1935
年中国就成了美国武器和飞机的最大进口国,加紧了
对空军的扩充。1937年5月,宋美龄根据蒋介石的授
权掌握空军,她便聘请美国陈纳德将军对空军进行整
顿。1938年,她还和宋庆龄、邓颖超、何香凝、史良、李
德全等,发起组成了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战时儿童
保育会,欣然出任保育会理事长,创办了工业合作社,
组织了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并担任了中国对外宣传
的总传播员,经常奔赴前线,慰劳伤兵。国民政府于
1939年迁都重庆后,宋美龄也常去前线视察,1940年
年初在视察中遭受车祸,伤势较重,曾到香港治疗。
1941年她因失眠和劳累过度引起颅穴发炎,而在重庆
做了手术,宋氏三姐妹于此年在重庆团圆。翌年11
月,为治疗荨麻疹,宋美龄秘密离开重
庆,飞往纽约,暗中谋求美国的援助。此
次美国之行,使她成了倍受美国人喜爱
的明星。
宋美龄成为美国轰动性人物,是缘
于她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1943年2
月18日,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山上,参众
两院联席会议正在举行。只见一位风度
高雅、仪态翩然的中国女性走上讲台,用
纯正而又典雅的英语,以礼貌而又铿锵
有力的声音,向议员们发表演说。她的演
讲是如此地亲切而又真诚,手势是如此
地优雅而又有力,语音是如此地柔和而
又响亮,道理是如此地浅显而又沁人人
心,一下便抓住了所有议员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不得不激动异常,数次起立鼓掌,
理解并支持中国的抗战。宋美龄征服美
国议员的这篇演说相当动人,像篇故事,像篇散文,还
像在拉家常,如今很难读到。好在台湾《联合晚报》于
宋美龄辞世之后的2003年10月25日全文作了刊
登,笔者特别作以全文照录,以保留资料,并希图使读
者从中看到宋女士当时的风采:
议长先生,美国参议院各位议员,各位女士、先
生,受到诸位所代表的荚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欢迎,
令我感动莫名。我事先不知今天要在参议院发表演
说,只以为要到此说声“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并
向贵国人民转达敝国百姓的问候之意。不过,在来到
此地之前,贵国副总统告诉我,他希望我和各位说几
句话。
我并不善于即席演说,事实上根本称不上是演说
家,但我不会因此怯场,因为前几天我在海德公园参
观过总统图书馆,在那里看见的一些东西鼓励了我,
让我感觉各位或许不会对我的即席演说要求太多。
各位知道我在那里见到什么吗?我看到了许多,
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放着总统先生(译注:
即罗斯福总统)演说草稿的玻璃箱,里头从第一份草
稿、第二份草稿,一直到第六份草稿。昨天,我碰巧向
总统先生提及此事,我说我很高兴知道,以他如此知
名又公认一流的演说家,还必须写这么多份草稿。他
回答说,有时他一次演说得写12份草稿。因此,今天
本人在此发表的即席演说,我确信各位一定会包容。
贵国和敝国之间有着160年悠久历史的情谊,我
觉得贵国人民和敝国百姓有许许多多的
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正是两国情谊的
基础,我也相信并非只有我有这样的感
觉。
在此,我想说个小故事,来说明此一
信念。
杜利特尔将军和部下一起去轰炸东
京,回程时有些美国子弟兵不得不在中
国内陆跳伞。其中一人后来告诉我,他被
迫从飞机跳伞。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
当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挥着手,喊出他会
说的唯一中国话:“美国,美国”,也就是
“美利坚”的意思,(掌声)美国在中国话
的意思是“美丽的国家”。这个大男孩说,敝国人民听
了都笑起来,拥抱他,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他
还告诉我说,当他看到我们的人民,感觉他已经回到
家;而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掌声)
我来到贵国时是个小女孩,我熟悉贵国人民,我
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我生命中成长的岁月是和贵国人
民一起度过的,我说你们的话,我想和你们一样,说的
也和你们一样。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我也感觉好像回
到家了。(掌声)
不过,我相信不只是我回到家,我觉得,如果中国
人民会用你们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或是你们能了解我
们的语言,他们会告诉你们,根本而言,我们都在为相
同的理念奋战(如雷掌声);我们有一致的理想:亦即
贵国总统向全世界揭示的“四个自由”:自由的钟声、
联合国自由的钟声,和侵略者的丧钟响彻我国辽阔的
土地。(掌声)
谨向各位保证,敝国人民深愿亦渴望为实现这些
理想和贵国合作,因为我们希望这些理想不会流于空
言,而是成为我们、我们的子子孙孙、全人类的真况实
境。(掌声)
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些理想?我想,我可以告诉各
位一个我刚想到的小故事。各位知道,中国是一个非
常古老的国家。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我们被迫从汉口
撤退,转入大后方继续抵抗侵略的时候,蒋委员长和
我经过一处前线,就在长沙。有一天,我们上衡山,山
上有一处有名的遗迹,叫“磨镜台”,是两千多年前的
古迹。诸位或许有兴趣听听这古迹的故事。
两千年前,台址近旁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一名年
轻和尚来此修行,他整天盘腿坐禅,双手合十,口中喃
喃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唱念佛
号,日复一日,因为他希望成佛。
寺里的住持于是也跟着拿一块砖去磨一块石头,
时时刻刻地磨,一天又一天地磨,一周又一周地磨。小
和尚有时抬眼瞧瞧老和尚在做什么。住持只是一个劲
儿拿砖磨石。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对住持说:“大师,您
每天拿这块砖磨石头,到底为什么呢?”住持答道:“我
要用这块砖做镜子。”小和尚说:“可砖块是做不成镜
子的呀,大师。”“没错,”住持说,“就像你成天光念阿
弥陀佛,是成不了佛的。”(掌声)
因此,朋友们,我觉得,我们不但必须有理想,不
但要昭告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
想。
所以,我要对诸位参议员先生,以及旁听席上的
女士和先生们说,没有我们大家的积极协助,我们的
领袖无法落实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谨记“磨镜
台”的教训。
非常感谢大家。(全场掌声,议员与来宾起立。)
在对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之后,宋美龄于同年3月
与罗斯福总统进行了会晤,并一道举行记者招待会。4
月,到加拿大演讲。5月回国后,于本年11月又陪蒋介
石赴埃及,参加了美、英、中举行的开罗会议,宋美龄
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
此后,1944年6月之后宋美龄曾去巴西,又去了
纽约,翌年6月还参观了纽约州的贝德福希尔斯女犯
监狱,在日本投降后返回中国。
综观宋美龄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应该说她是非
常积极的,工作是十分劳累的,作用是独特而又巨大
的,她的名字出现在惨烈和最后胜利的中国抗战史册
上是理所当然和当之无愧的。
在与国民党高层的矛盾中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之后,虽然夫唱妇随,情趣一
致,配合紧密,但也不是完全言听计从的。在国民党高
层的矛盾斗争中,宋美龄也是顽强不屈、尽力取胜,来
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不同的立场的。
保护发动西安事变的英雄张学良,使之活到21
世纪,享年101岁,是宋美龄的一大贡献。宋美龄一直
是喜爱和保护张学良将军的,当张将军实行兵谏、护
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之后,她就满怀信心地对人说:“我
们去西安的时候,汉卿(张学良)以礼相待,守了信用。
现在,我们怎么会回过头来整汉卿呢?我们宁可牺牲
一切,也不会对汉卿失信。”然而,言而无信,背信弃
义,恩将仇报的蒋介石一下飞机,就密令军统局局长
戴笠派人将张学良监禁起来,并组织了军法会审,判
刑10年。虽然蒋介石假惺惺地请求国民政府对张作
了特赦,却又以军委会“严加管束”的名义和形式,竟
使虎将张学良失去自由达半个世纪!对此,宋美龄与
蒋吵过,闹过,哭过,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多次
看望,同意于凤至、赵一荻前去照顾,并对张将军的安
全尽力加以保护。幽禁中的张学良在半个多世纪的漫
长岁月里,被囚禁于奉化溪口,安徽黄山,江西萍乡,
湖南彬州、沅陵,贵州阳明洞、刘育乡、桐梓,以及台湾
新竹县的井上温泉等地,尽管杀人不眨眼的戴笠等特
务,曾几次萌生借机杀害张学良的想法,但畏于宋美
龄的追究,终未敢下手。对此,张学良于20世纪90年
代初在口述自己的历史时曾深情地说:“蒋夫人很保
护我,我很感激她。”“我没有死,完全是蒋夫人保护
的,依蒋先生的意思,是要把我枪毙的。”
在维护孔宋两家特权利益方面,宋美龄是不屈不
挠的。1953年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召开七全大会,展开
党务改造。隔年进行中央委员的党籍总检查,蒋介石
指示要开除始终未归的中委,结果报上来的却有孑L祥
熙、宋子文等13人的名字。宋美龄得知要把孔、宋除
名,就非常不满,蒋介石只好把自己原本已核定的开
除案收回,把原定条件改为“如无附匪及不法言行者,
准予补发新党证”,从而保住了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党
籍。1972年就任第五任“总统”的蒋介石,让儿子蒋经
国接任行政院长,父子二人商量好要让奉化人、多年
曾担任蒋介石秘书、后又在国府负责财政工作的周宏
涛,接任财政部长。也在此时,宋霭龄的儿子孑L令侃找
到宋美龄,要求也当财政部长,宋就为之努力,和蒋介
石发生了争执,最后决定周宏涛和孑L令侃都不得担任
财政部长,该职改由李国鼎担任。此事不仅使宋与蒋
经国的紧张关系表面化,据说还使蒋介石生气地搬到
阳明山竹子湖独自居住了一段时间。因为山上气候不
好,致使蒋身体状况逐渐变坏。
在对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代主席问题上,宋美龄是
持阻挠态度的。1988年1月23日,蒋经国因心脏病发
作,大量吐血而死,终年79岁。宋美龄得知后立刻赶
到蒋经国的大直官邸,不顾人们的哭泣,发号施令说:
大家该商量善后的事宜。她还指定秦孝仪办这件事。
在蒋经国官邸停留的20分钟时间里,她决定了两件
大事:一是治丧及权力承转的“灵前会议”,由她指定
的秦孝仪主持。秦孝仪据此决定当天晚上由国民党召
开紧急中常会来宣布蒋经国的死讯。二是在宋美龄的
指导下,由“副总统”李登辉和“五院院长”俞国华、倪
文亚、林洋港、孔德成、黄尊秋以及蒋孝勇,在由王家
骅录好的遗嘱稿上签了名,完成了“法律”手续。李登
辉是于当天即1月23日下午宣誓就任“总统”的,可
是他又凯觎国民党主席一职,于是就于第二天上午11
时在沈昌焕陪同下,前往士林官邸拜会了宋美龄。前
后仅有10多分钟,只是官场文章,不会有实质的交
易。作为具有多年政治经验的宋美龄,虽然已经91岁
了,但思想却十分清楚,且还非常锐敏,她了解当时台
湾岛内外及台前幕后的各种复杂因素,故不愿意让台
湾籍的“总统”同时兼任国民党主席。据她身边的人
说,她曾想过自己担任党主席,但恐怕年龄过大,出现
太强的阻力,便考虑让俞国华出任。不料俞国华形象
不佳,缺少民意,李登辉却渐渐占了上风。为了使台湾
出现党政分立、互相牵制的局面,宋美龄于1月26日
下午急派自己的孙子蒋孝勇,给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李
焕送去一封亲笔信,在信中她认为此时选举国民党代
主席时机不当,应当缓议,应该在国民党十三大时决
定才比较合适。不料李焕与俞国华相处不洽,却与李
登辉关系较好,便一心拥立李登辉为党的代主席。于
是,他和高层人士密商后,决定不等党代表大会召开,
就要把李登辉推上台。这样,1月27日国民党中常会
匆匆忙忙召开了。会上斗争激烈,有过周密布置的李
焕一伙人狠狠地把俞国华奚落了一顿,又给李登辉唱
了不少赞歌,由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代主席的决定就被
通过了。李登辉独揽台湾党政大权,是蒋家王朝走到
终结的标志,也是台独分子更加嚣张之时,宋美龄显
然已预见到了这一步,但她人已老矣,再无扭转乾坤
之力,因而未能阻止这一局面的出现。
抱恨纽约
她走了,离开了台湾,去了美国。
宋美龄离开台湾并不是从蒋经国病逝开始,而是
在蒋介石逝世之后就已成行了。
1975年4月5日对蒋家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因
为久病两年零8个月的蒋介石,在统治大陆22年、偏
安台湾26年之后,于这天晚上将近9时,走完了他的
89岁生命之路,命归西天。
在隆重地办完夫君葬礼之后,宋美龄沉寂了一·段
时日,深感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角色在台湾十分尴尬,
便以赴美治病为名,在10多名侍卫人员和护士的陪
同下,于同年9月17日上午乘“中美号”专机离开台
湾,住进了纽约长岛的一栋豪华别墅里,这栋别墅是
孔祥熙家的财产,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外加一层阁楼,,
只是为了追念蒋介石逝世一周年,她于1976年4月2
日又搭乘“中美号”专机再度返台。但追思礼一过,她
又立即返美,在美国一住就是10年。此后她回过几次
台湾,一次是为参加蒋介石诞辰纪念大会,她于1986
年10月25日乘“珍宝号”专机飞抵台湾,在台湾住了
一年多时间。不料蒋经国于1988年1月23日病逝,
她主持了蒋经国遗嘱签字仪式。在台期间,她做了卵
巢瘤切除手术,出席了美国波士顿大学授予她荣誉博
士在台湾举行的典礼,1991年9月21 L1,94岁的她
再度赴美。…‘次是外甥女孔令伟在台北生命垂危,她
不顾97岁高龄于1994年9月10日,再次飞回台湾,
去台北振兴复康医院探视,并住在自己的士林官邸。
她于9月19日返美之后,孔二小姐孔令伟便于同年
11月8日停止:厂呼吸,终年了5岁。
如果说宋美龄定居美国的日期可以从夫君蒋介
石去世不久,于1975年9月17日离台抵美算起的话
(1991年正式定居),那么到她逝世的2003年10月
24日,就达将近30个年头。期间,她或因追悼亡夫,或
因参加蒋介石诞辰百年纪念,或因探视重病中的外甥
女孔令伟,曾回台湾停留过一些短暂的时间,但主要
的时间都是在美国纽约度过的。
她先是住在纽约长岛的蝗虫谷气势宏伟的深山
大宅院里,因多年生活在此的孔二小姐孔令伟后来病
殁于台北,宋美龄在此难免会触景生情,心里悒郁。加
上此处临近大海,秋冬天气寒冷,且交通不便,孔大小
姐孔令仪为就近照顾她,便劝说她迁到纽约曼哈顿上
东城濒临东河的公寓大楼里,孔家便把这处占地13.7
公顷的豪宅于1998年以280多万美元低价售出。
居住在美国的宋美龄是凄凉的,遇到了不少不顺
心的事儿。1981年5月,她的二姐宋庆龄在北京去世
了,治丧委员会给她发来了参加丧礼的邀请,而她由
于政治的原因未能作出任何反应。1984年初,美国作
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出版了《宋家王朝》一书,宋美龄
认为该书丑化了蒋介石和孔宋家族,就组织力量写文
章反驳,不料因文章空洞,无说服力,反而成了为该书
大肆宣传的广告。1996年和1997年,她又接到了蒋孝
勇和蒋纬国去世的噩耗,更给她的晚年增添了许多凉
意。
居住在美国的宋美龄也有一些活动,如1996年3
月在家人簇拥下,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观“中
华奇观”预展,同年又在台湾奉安移灵小组提出的方
案上批示“同意”,促成台湾有关方面作出将蒋介石、
蒋经国“先在台湾国葬,等统一后再迁葬大陆”的决定
等等。她还接待了不少台湾人土的来访,但对于搞“台
独”的人士,她一个也不许登门,即使多次去纽约的陈
水扁要求“顺道拜访”,她也坚决谢绝,表现了她反对
分裂祖国的坚定志向。
居住在美国的宋美龄生活还是十分有规律的。她
每天晚睡晚起,早晨醒来总要在床上躺一阵子,接受
腿部按摩,然后慢条斯理地起床,盥洗,自个儿再作认
真的化妆,接着便是祷告,看《纽约时报》。她虽然喜爱
吃鸡翅鸡爪等有骨头的食物,但若发现体重稍微增加
了一点,就立刻改吃青菜沙拉,荤菜绝不进口。她喜欢
收藏各种旗袍,更喜欢画画,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
开始学中国画以来,画技很高,有的作品已超过她的
老师。
宋美龄是于2003年10月23日(北京时间为24
日)深夜11时17分,在纽约寓所的睡眠中过世的,享
年106岁,身后只留下多年积攒的12万美元存款。此
前,她因感冒曾于3月至5月住过两个月医院。
这位被罗斯福夫人称作“娇小和纤弱”的女人,以
顽强的生命走过风云多变的三个世纪。
这位风流一世、曾在中国和世界产生过轰动的女
人,即使逝世也让全球轰动一时。
在美国,各主流媒体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宋美龄
逝世的消息。连美国总统布什也说:“劳拉和我深感悲
恸。”他在唁文中说:“蒋夫人在她一生中,尤其是在上
个世纪的艰难岁月里,一直是美国人民的亲密朋友。
美国人民将始终缅怀和敬重她的睿智与人格力量。我
谨代表美国人民,向蒋夫人的家人及她在世界各地的
仰慕者表示慰唁。”
在台湾,轰动更大。正在美国洛杉矾访问的国民
党主席连战听到宋美龄逝世的消息后,十分“震惊”,
立即改变行程,飞赴纽约。24日中午,国民党紧急召开
治丧委员会会议,决定连续三天降半旗以表哀悼。该
党妇女部还委托邮政总局印制发行了1万套宋美龄
纪念邮票。台湾媒体的报道更多更详细,有的评论写
道:“她的容貌,她所接受的东方传统和西式教育,加
之其家族与美国的关系,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
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影响力与争议的
女性之一。”
在中国大陆,人们对宋美龄的悼念是相当深切和
真诚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2003年10月24日
发出了唁电,并发表谈话说:“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
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
族兴盛。”
她带着遗憾走了,离开了人世。
宋美龄对于自己的后事是有所准备的。尽管她生
前表示不希望葬在美国,但她还是在10多年前在纽
约芬克里夫墓园选购了一处墓室。该墓室位于墓园的
三楼,内有6个墓穴,宋的墓室紧挨着大姐宋霭龄、姐
夫孔祥熙的墓室。孔氏夫妇的子女孔令侃、孔令伟、孔
令杰也都安放在这有着6个墓穴的墓室内。
宋美龄的葬礼是相当隆重的。2003年10月29
日,停放着她的灵柩的纽约法兰克坎伯殡仪馆特意开
放8小时,数百人(绝大多数是华人)前往祭奠,宋的
家属蒋孝刚、蒋友松、蒋友常、蒋徐乃锦、蒋方智怡等
在灵柩旁答礼致谢。30日上午10时,宋的家属分乘十
几辆礼车护送灵车前往墓园,将其安放在芬克里夫的
公墓里。在台湾民进党政府出于一党之私,拒绝对宋
美龄历史功过作出评价时,在台湾的国民党前行政院
长郝柏村、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却飞赴纽约,参
加11月5日在曼哈顿公园大道圣巴托罗谬教堂,举
行的宋美龄女士追思礼仪式。“中华民国政府”代表钱
复、国民党主席连战,前美国参议员多尔、前美国总统
小罗斯福的孙媳妇、前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等千余
人,出席了这一庄严、肃穆和祥和的仪式。连战代表中
国国民党把党旗和褒扬状,给了代表蒋家家属的代表
孔令仪,以表达国民党对宋美龄的最高敬意。
作为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者,宋美龄女士将自己
的晚年留在了美国,将自己的遗恨留在了纽约。因为
她没有等到国民党再掌台湾权柄的时光,更没有看到
台湾与大陆联为一起的那一天,甚至连自己最终安葬
在哪里也未能确定下来,她便离开了人世。
她永远地走了,但我们相信,她最终会魂归大陆,
会有安葬在父母墓地的这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