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园林中理水方式的比较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乃生命之源,一直为古今中外的造园家所青睐,无论园林的地域、规模、风格如何不同,水在其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地理气候、思想观念、哲学基础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在理水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以拙政园与埃斯特庄园为例,分析比较了中西方古典园林水体布局、形态以及意趣表达中的差异,为中国园林理水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目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也变得更加激烈,自然环境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环境生态,获得人们的普遍追捧.而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利用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进行装点,可以让生活和艺术功能相统一,给传统的家居文化注入更多新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使用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及城市的扩张,一些城市中的铁路逐渐被废弃.这些线性废弃铁路割裂了城市空间,但其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工业废地.在城市更新中,创造公众可共享的城市空间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城市废弃铁路空间改造案例的分析,从设计共享、空间共享、文化共享三个角度探究城市废弃铁路更新改造中的共享利用模式及设计策略,旨在为废弃铁路空间的改造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总部经济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方向,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路径.总部经济得到发展,是厦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厦门“十四五”期间的主要战略.在此背景下,结合厦门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发展总部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提出厦门应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构建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与集群效应;找准自身定位,招大引强的同时注重扶持本地成长型企业;积极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相关政策;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明确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致力于推进都市群建设,加强区域经济辐射能力.从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滩区绿色空间将承担更加多元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功能.识别其时空演变特征、驱动机制,以及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响应关系,可以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合理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文章通过梳理黄河滩区绿色空间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以绿色空间格局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为主线,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总结其不足,最后提出未来深化和扩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国土空间规划”的转折期.以生态文明为导向,融合城乡绿地协同发展,建立高品质的城乡绿色空间已成为当下亟待探索的课题之一.论文以武汉市市域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及相关上位规划作为基础数据,结合生态敏感性“功能性”评价与MSPA“结构性”识别方法筛选“绿源”和“绿斑”,通过生态耗费成本面的最小成本路径分析方法确定“绿径”,探索以生态健康为导向的“源—径—斑”市域绿色网络建构,形成武汉市“绿源四方分布、绿径两环相扣、绿斑多地镶嵌”市域绿色网络体系.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市域绿色网络
汉长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然而,直至今日其保护与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文章从汉长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悠久历史文化基因出发,分析其遗址景观在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运用生态学理念设计原则,探究并提出汉长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观修复与再生的思路与设计方案,以求为汉长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建设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引入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