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ps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隧道、高速公路、水工大坝、海洋平台等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经常可见。裂缝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结构的美观和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削弱了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劲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该结构有着很好的耐久性,因此在国内外建筑工程实施中被广泛地应用。但是鉴于钢筋混凝土的特殊性,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都容易出现裂缝,如果不加强控制,可能给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安全隐患与严重威胁。
  一、裂缝的危害
  1、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结构物裂缝发生后,其本身的刚性、剪力强度、拉力强度、抗弯强度都会降低,并可能导致结构行为发生应力重分配,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裂缝严重时,可能会使构材掉落而造成危害。
  2、对耐久性能的影响
  裂缝对耐久性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加速混凝土中性化,使钢筋腐蚀速度变快,并因漏水、渗水,造成发霉、渗斑而使得保护层剥落,而缩短结构物的使用年限。
  3、对气密性能的影响
  裂缝对于气密性能的破坏,主要是针对需要高气密性能的结构物而言的,如医院、核电厂,或一些疫苗培植性能的结构物。一旦发生裂缝,就会造成气密性降低,造成辐射线或疫苗菌类外泄,影响到人们的安全。
  二、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收缩与水化热增加:20世纪70年代开始,泵送商品混凝土逐渐的得到推广与使用,这种施工工艺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现场搅拌带来的低动性与干硬性的问题,并且使得混凝土由传统的集中搅拌方式向着泵送浇注的方向发展,这种施工工艺增加了水以及水泥的用量,并且水与水泥的比率以及砂率等都有所增加,同时,粒径减小,这样就造成了水化熱与收缩的增加。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断提高: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使得在建筑工程中,很多工程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过高而不适用。很多人从观念上认为,混凝土的强度与安全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往往为了安全性的考虑而选用高强度的混凝土,这样就造成了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的增加,但是,粒径的应用却大大的减少,最终导致了水热化与收缩的增加。
  3、建筑结构的约束应力越来越大:随着建筑规模的增大以及建筑质量的要求提高,使得建筑的结构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因此,一些约束力强的超长超厚超静定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一旦受到各种变形作用,势和会产生较大的约束应力。
  4、外加剂的负效应:混凝土中会加入一些外加剂以及其他的掺合料,但是,由于没有准确的水热化以及收缩变形的研究,很多外加剂会导致收缩变形严重增加,有些甚至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5、养护措施不当:尽管混凝土的施工已经发展为泵送工艺,但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仍然是传统简单的养护措施,无法适应泵送混凝土在高温度条件下的收缩变形的要求。
  6、混凝土的抗拉性能不足,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拉伸等抗拉性能不足也会导致裂缝的发生。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措施
  1、设计措施
  设计部门应明确建筑物的“安全第一”的宗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建筑物的实用性、装饰性进行改进,不可片面追求建筑物的经济性和装饰效果。
  2、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施工控制可以分为前期预控、过程控制和裂缝处理3个阶段。依据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裂缝在施工3个阶段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法。
  (1)前期预控
  前期预控主要是认真审阅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提出图纸设计疏漏,使设计部门尽可能完善施工图。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控制:首先、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过程中,重点注意设计中容易忽略且易造成裂缝的地方:一是构造设计不明确、没有考虑结构收缩变形和后浇带、伸缩缝设置不明或不合理、后浇带无加强设计措施等。二是设计中结构断面突变处或易导致应力集中处,而设计未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三是设计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易出现楼板和墙板等薄壁构件。四是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筋量小于最少配筋率,缺乏相应措施。其次,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应充分体现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结合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混凝土采用材料的控制
  第一、材料的选择。要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检验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绝对不能用;粗骨料粒径级配合理、空隙小、质地坚硬、无碱性反应的有害杂质;含黏土、砂粘岩片状均小于1%以下的粗糙石;细骨料应选用中砂,粒径粗、空隙较小、含泥量极少的干净砂;建议加外掺料,如粉煤灰、膨胀剂、减水剂等改善混凝土工作度、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开裂。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
  第二、材料配比。配合比要采用低水灰比,减少水用量,使混凝土减少收缩开裂;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允许任意加水;原材料配料准确,搅拌均匀。
  第三、钢筋的制作加工必须按图进行,要高度重视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的核对。若遇到改变、代换筋,要经过有关技术人员核算之后才能施工。
  第四、模板使用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主要由模板质量来决定。模板构造要合理,特别是支撑和侧模的加固,必须防止下沉和胀模变形、松动等现象,拆模时间不能过早,躲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以减少硅内外温差引起的裂缝。
  (3)加强施工控制和现场养护
  第一、砼的浇筑。浇筑进料砼拌合物不允许有离析现象,振捣适度均匀;严禁踩踏钢筋和任意扯拉钢筋,防止钢筋移位,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在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大的环境下要及时洒水养护,早期养护至关重要,要延长养护时间。
  第二、加强浇捣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第三、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化从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第四、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出现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根据经验,建议增设抗裂短钢筋,采用Ф6—Ф8钢筋,间距≤100。
  第五、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缝、后浇带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施工缝应严格按要求清凿干净、润水铺设同比砂浆,确保两次混凝土交接处密实、小夹渣。后浇带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要求设置附加筋,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不得拆除后浇带两边支撑,使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后浇带施工时,接缝处应凿毛铺砂浆,混凝土应掺入膨胀剂,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结构中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一直存在,因而对于钢筋混凝土裂缝,应采用预防为主,各部门要合理的优化设计,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完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的质量并加强对于混凝土建筑的养护,从而防治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肖兴海.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J].科技信息,2009.
  [2]庄友平,肖惠玉.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防治[J].广东建材,2010.
  [3]茆敦富.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问题及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
其他文献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存在思想障碍,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不明显,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薄弱。我们应加快人事部门工作职能的转变,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基础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提出的挑战。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电力供应出现了严重的短缺,而电力是二次能源,其在传输、转换能量、应用时又会产生损耗。降低损耗、提高电能效率有利于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并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设计师要以自己的设计实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节能环保的重大方针,提高电能效率,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贡献。本文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措施  中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虽然日渐成熟,但是在贯彻落实时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这就要求各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弥补不足,把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做出正确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机遇。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安全事故
摘要:结合某市地铁越江段的地形地质特点,在区域地质分析、工程地质类比、物探测试、钻探详查的基础上,选择线路避开主航道岩溶发育区,部分抬高线路纵坡,将岩溶发育地段控制在不通航的河汊和江心洲上。成功减小了施工难度,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以及对正常通航的影响。  关键词:地铁 越江岩溶隧道 工程地质选线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当今城市地铁大规模发展,地铁穿越江河段往往成为